各大美企想盡辦法,花瞭6年才撤出中國,如今僅用6天就決定回來

在過去幾年裡外資企業一直試圖將生產線搬離中國,其中東南亞和印度一直是生產線遷移的主要目的地,這兩個地區最主要吸引力就是勞動力成本比中國低廉很多。但是在疫情沖擊下這些國傢的很多生產商不得不關門封廠,很多遷移到那裡的生產商因此損失慘重,時至今日東南亞國傢的疫情情況依然十分嚴重,很多外資企業擔心自己的產品生產供應能力,為瞭能夠保障企業的生產能力,之前從中國撤離的企業開始大規模回歸,對此一傢企業CEO的話非常具有代表性,“我們花瞭六年的時間將整個企業的產業鏈搬到越南,但是現在我們僅僅用瞭六天的時間,就決定回到中國”。

外資企業撤離中國

幾十年前中國憑借著各種政策和大量勞動力吸引瞭很多外資企業投資發展,我國也由此獲得瞭長足的進步成為瞭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強國。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再加上周邊國傢強有力的競爭和與美國等西方國傢的貿易戰爭,讓很多企業選擇將生產線撤離中國轉向其他國傢尋求更好的發展。在2019年,就已經有多傢跨國大型企業把在中國的生產線搬到瞭東南亞其他國傢,比如越南,菲律賓,印尼等等這些國傢,當然還包括印度。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外資企業從中國撤離的現象確實存在,雖然他們沒有完全拋棄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但是他們想要一點點的脫離對中國的依賴性,那麼這些外資企業真的能在其他國傢復制在中國的成功嗎?

撤離企業開始回歸

這些外資企業耗費瞭大量的時間金錢在其他國傢建廠搞生產,卻在疫情期間又不得不回來。東南亞和印度作為這些企業的主要遷移對象,在最近幾年又不斷的有企業重新回歸到中國市場,這是怎麼回事呢?印度和東南亞都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傢,印度的疫情基本上已經失去控制瞭而東南亞各國也好不到哪裡去,東南亞各國的疫苗接種率過低導致疫情管控非常困難,比如作為外資企業在東南亞主要遷移對象的越南,僅僅隻有一部分人接種瞭疫苗,這讓越南制造業怎麼能夠正常生產,而越南的情況基本上就已經反映瞭整個東南亞的疫情形勢。

疫情的沖擊讓這些遷移到其他國傢的外資企業生產瞭出現斷崖式下降,一年多的疫情沖擊給很多企業造成瞭巨大的損失,甚至有不少企業因此倒閉存活下來的企業也是日子非常難過,再加上西方國傢的很多重要的節假日即將到來,到時候會迎來一波新的購物潮,這也是外資企業在今年最後一次大規模收益,如果他們沒能夠保證足夠多的存貨那麼今年大概又會是巨虧的一年,而防疫局勢最好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制造業國傢中國,成為瞭他們最後的選擇,對於他們來說如果想要擁有足夠多的商品那麼就必須重新回到中國。基於這些原因很多外資企業也不考慮關稅問題,運輸問題,時間問題瞭,隻要能夠搶先在中國恢復產業鏈正常生產,就已經獲得最大的勝利瞭,看看蘋果的制造商富士康就已經很清楚瞭。

沒有疫情外資企業會回來嗎?

其實即便沒有疫情原因很多外資企業最終還是會回來,首先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強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國傢,即便是勞動力成本比以前高瞭但外資在中國投資還是非常賺錢的。中國勞動力成本與印度和東南亞相比確實高瞭很多但是和發達國傢相比是低瞭很多的,而且我們高也是有理由的,我們的勞動力無論是各方面素質都是遠高於印度和東南亞的,紀律性好再加上成熟的技術和每年幾百萬的大學生工資高點也是合情合理,試問哪一個國傢的勞動力素質和數量能夠比的上中國。

其次我們國傢無論是產業鏈體系還是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世界上最好的,沒有哪個國傢能夠像中國一樣擁有完善的工業體系,而且我們的交通運輸十分的發達,這裡無論哪一樣優勢拿在其他國傢都需要幾十年的沉淀才能夠達到。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消費國傢,試問外資企業的生產線如果在中國隻要生產出產品就能銷售,豈不是比在其他國傢生產再運過來更加省時省力,更能夠減少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這麼好的優勢為啥要跑到其他國傢生產。不過,外資跑瞭會對中國造成影響但是想回來也不是那麼容易,首先中國本土企業也是很有競爭力的他們會很快填補這些外資企業的空白,其次中國這塊香餑餑很多海外企業都盯著不缺人來。

總結

無論西方媒體怎麼宣傳外資企業撤離中國,其實我們都沒必要擔心本身制造業實力就在那,換誰生產都是一樣,而且生產數據這證實瞭這一點,我國有40%的工業產品銷量位居世界第一。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