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賣面包,市值270億:最近壓力很大

文丨鉛筆道,作者丨林森,編輯丨吳晉娜

“限電”後有的人擔心停電停水,有的人卻擔心沒有面包吃。

不久前,“桃李面包受限電減產”的話題登上熱搜。背後原因是受電力供應緊張的影響,桃李面包旗下9傢全資子公司將積極配合當地政府的限電舉措。這意味著桃李面包將可能面臨減產。

被稱為“面包第一股”的桃李面包成立於1997年,主打短保面包產品。經過24年,它從丹東一個面包作坊成長為面包巨頭,並在2015年登陸A股。2019年,在短保面包市場,桃李面包的市場占有率超40%,並甩開第二名一大截,穩居龍頭。2020年,桃李營收超59.63億元,面包年產量超過35萬噸。截至目前,桃李面包公司市值達276.81億元。

但桃李面包亮眼的成績背後也潛伏著危機。桃李面包近期公佈的今年的半年報顯示,其凈利潤為3.69億元,同比減少11.59%,是2018年來首次下降。據媒體統計,自2015年以來,桃李營收的同比增長率就持續下滑,從24.55%降至5.66%。同時,桃李面包營收過於依賴華北和東北地區,南方則連年持續虧損。

此外,桃李面包還面臨著質量問題以及行業競爭加劇的困難。利好的是,國內烘焙行業卻在高速發展。據統計,2020年中國面包市場規模超400億元,其中短保面包占比約66%,市場規模超過260億。

一邊是繁榮的市場,一邊是種種問題,等待桃李面包的有希望,也有危機。不知未來桃李面包會真的“桃李”滿天下,還是難以再現往日高光。

面包大王限電減產

9月底,“限電”成為全國性話題。

為保電力供應,多省份開啟工業限電,甚至部分地區居民用電也被波及。

在此情形下,A股市場受到影響,數十傢上市公司發佈限產公告。其中一傢和“吃”有關的上市公司甚至上瞭熱搜。

9月27日晚,桃李面包發佈公告。公告稱,受電力供應緊張的影響,桃李面包旗下9傢全資子公司:東莞桃李、長春桃李、沈陽桃李、大連桃李、山東桃李、天津桃李、丹東桃李、哈爾濱桃李,全都收到當地政府的限電通知。桃李面包還表示,將積極配合當地政府的限電舉措。

公告一出,許多網友擔心自己“早餐不保”。“桃李面包受限電減產”的話題隨即被推上微博熱搜,閱讀超2億。

“東北限民電我沒哭,搶不到票我沒哭,唯獨桃李減產,‘醇熟’是我半條命啊。”雖然網友的表述略誇張,但是桃李面包的確已經足夠大眾化。走進北方三線以上城市的超市和便利店,在面包櫃臺總少不瞭“桃李”的logo。

“每天早上的早餐都是桃李面包,因為到處都能買到。”在北京上班的Joe對鉛筆道說。生活中,認識桃李面包的人很多,但是瞭解“桃李面包”這傢公司的卻不多。許多不同地域的消費者,甚至都認為桃李面包是當地品牌。其實,桃李面包不僅是一傢上市公司,還是國內知名的面包巨頭。

桃李面包於1997年在遼寧成立,是一傢正宗的東北企業。桃李面包的核心產品是短保面包,采用“中央工廠+批發”的業務模式,

2015年,桃李面包上市,成為“面包第一股”。到2019年,在短保面包市場,桃李面包的市場占有率超40%,並甩開第二名一大截,穩居龍頭。

2020年,桃李營收超59.63億元,面包年產量超過35萬噸。截至2020年底,桃李已經在全國建有19個生產基地。

針對此次限電減產,桃李面包董秘辦稱:“整個區域限電,桃李不可能自己開工,具體有多少工廠受影響,還在統計中,有進一步消息會發佈公告。”

有桃李面員工告訴媒體,一天停產能造成十多噸的生產損失。也有其他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限電時間不長,或者沒有收到限電消息,對生產供應問題不大。

“桃李”滿天下

限電是否會導致桃李面包產量產生大的變化還未知,但是其股價卻有瞭明顯波動。9月28日,桃李面包股價下跌3.40%,總市值273.57億元。截至9月30日收盤,桃李面包市值已略上漲至276.81億元。

這傢數百億的面包巨頭,起先其實就是一傢面包小作坊。

桃李面包的發傢史,可以說是一位退休老教師的勵志創業史。桃李面包的創始人名為吳志剛,1995年,60歲的吳志剛從學校退休,和兒子一起在傢鄉丹東做起瞭面包生意。和其他做長保質期的包裝面包不同,吳志剛決定做口感更好、更新鮮的短保面包。

為瞭保證面包新鮮,吳志剛每天三點配送,六點前把面包送完。此外,吳志剛還采用試嘗的辦法,收集顧客反饋,來不斷改良產品。

就這樣,桃李面包逐漸成為丹東有名的面包品牌。接著,桃李面包逐漸向整個東北擴張。據悉,2005年,桃李面包已經成為東北最大的新鮮面包生產商。

其實早在2000年桃李面包就開始向全國擴張。公司不斷收購各地面包廠,成立桃李分公司。據不完全統計,在2006年到2013年間,桃李面包已收購和成立瞭13傢分公司。

到2015年,桃李面包基本完成北方地區佈局,同時登陸A股。2016年,江蘇桃李和合肥桃李成立;2017年,浙江桃李成立。

同樣是做面包,桃李卻能把產品做得傢喻戶曉,一定有它的秘訣所在。通常而言,面包產品的銷售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中央建廠+批發”,二是直營面包店,桃李面包一直都是前者。

“中央建廠+批發”就是先在某地建一座中央工程,然後輻射周邊一定距離的商超和便利店。桃李面包會采用“以銷定產”生產模式,工廠實行兩班倒,白天先按銷售端預估量生產,晚上補產差額,這樣可以最大程度減少生產浪費。

桃李發傢的年代,也趕上瞭行業飛速發展和人民消費水平提升的時代。有行業數據顯示,2004-2019年,我國面包行業的復合增速為11%。同時,中國人均面包消費量不斷提高,從2008年的不到1kg,提升到瞭2019年的1.9kg。

在市場利好背景下,加上桃李獨特的模式和產品,其取得瞭不菲的成績。從2011至2017年,桃李面包營收從11.97億元增至40.80億元,復合增長率達22.68%。公司凈利潤由1.46億元增長至5.14億元,復合增長率為23.36%。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都遠高於行業12%的復合增長率。

在桃李面包上市後,80歲的吳志剛成為沈陽首富。到2019年,吳志剛財富達到26億美元,位列胡潤百富榜排名第140位,同時也是福佈斯中國400富豪榜排名第105位。也是在這一年,吳志剛的兒子吳學亮接過瞭桃李面包的擔子。桃李面包和其背後的傢族都迎來瞭高光時刻。

危機與機遇

這次的“限電限產”事件,不僅讓低調的桃李面包火瞭一把,也讓其窘境被人知曉。

近兩年,桃李面包的高光不再,甚至隱約有下坡路趨勢。在桃李面包2020年年報中顯示,其37傢公司中,17傢凈利潤出現虧損。據桃李面包2021年一季報數據,公司營收為13.27億元,同比增長0.31%,凈利潤1.63億元,同比下降16.27%,成為其有史以來最差的成績。

近期,桃李面包公佈半年報,其凈利潤為3.69億元,同比減少11.59%,是2018年來首次下降。據媒體統計,自2015年以來,桃李營收的同比增長率就持續下滑,從24.55%降至5.66%。

與下滑的利潤形成對比的是不斷提高的營業成本。2020年,桃李面包營業成本為41.76億元,相比2019年多出7.66億元,同比增長22.44%。2021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成本為21.5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51億元。桃李面包對此解釋為,“由於營業收入增長帶動營業成本相應增長,且受去年國傢階段性社保減免政策影響,同期公司成本低所致。”

風光過後,潛藏在背後的問題也開始一一顯現。

一是桃李過度依賴北方市場。雖然桃李面包早就開始南下,但是南方市場卻沒有像北方市場一樣高歌猛擊,甚至拖瞭後腿。2020年年報顯示,桃李面包東北地區、華北地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01億元和14.19億元,占比分別為46.97%和23.80%。2021年中報顯示,東北和華北地區利潤為5.95億元和9182.13萬元,華東地區僅為863.28萬元,其他地區則是賠錢。

桃李面包南方市場虧損已是常態。2021年上半年,桃李面包華南地區和華中地區持續虧損,分別虧損1628.02萬元和236.57萬元。據悉,桃李面包江蘇浙江等地子公司,自成立起就處於虧損狀態,上海桃李自2018年起也是一直虧損。

為何桃李南北方差異如此大?行業分析師認為,由於北方烘焙業相對欠發達,給瞭短保面包占領消費者心智的機會。然而,南方烘焙品牌眾多,業態更加繁榮,桃李面包在南方滲透相對緩慢。

二是主打健康的桃李面包也遇到瞭質量問題。從2010年起,就有多傢媒體爆出,桃李面包產品出現種種問題。例如,過期回收重新貼日期、沒有出廠日期、虛假宣傳“無反式脂肪酸”、保質期內發黴、面包長毛。在微博上,也有網友吐槽“桃李面包中出現蟲子”。

此外,越來越多食品巨頭宣佈進入面包市場,桃李面包面臨強勁競爭。

2017年,達利集團推出短保面包品牌美焙辰,現已覆蓋8萬傢銷售終端;2018年,烘焙巨頭賓堡收購曼可頓,成為中國第二大面包供應商。此外,三隻松鼠、良品鋪子、馬大姐、鹽津鋪子等休閑食品也紛紛推出自有烘焙產品。同時,羅森、便利蜂、7―11等桃李面包合作的便利店,也開始推出自有面包品牌。這樣看來,桃李面包背腹受敵,情況並不樂觀。

但等待桃李面包的也不全是壞事,最大的利好是國內烘焙市場的潛力。

據行業數據,烘焙已成為國內休閑食品中規模最大、成長較快的細分板塊,近五年年化增長11.3%,零售規模超過2000億元。其中,面包行業發展也十分迅速。據統計,2020年中國面包市場規模超400億元,其中短保面包占比約66%,市場規模超過260億。而Euromonitor統計後認為,我國短保包裝面包目前市場規模約為150-200億元。

一邊是繁榮的市場,一邊是問題重重,等待桃李面包的有希望,也有危機。今年上半年,桃李面包表示將在華北、東北等成熟市場加大投入力度,並繼續大力拓展華東、華南等新市場。不知未來桃李面包會真的“桃李”滿天下,還是難以再現往日高光。

註: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采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