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終於官宣:被傢暴瞭,離婚!

最近朋友圈被《俗女養成記2》刷屏瞭。

比起“大齡女性如何走出生活困境”這條主線,更打動我的,是女性之間的相互理解與救贖。

比如這個一分鐘的片段——

表姐向陌生的警察姐姐坦白自己被傢暴的秘密。

她本是想通過這種賣慘的方式,來逃避闖紅燈開下的罰單。

沒想到,警察姐姐抱緊瞭她,退回罰單——

“走!”

那一刻,表姐破防瞭,因為一個陌生人的善意與包容。

我也破防瞭,我看到的是——

隻言片語就能理解女性不易的,永遠是女性。

這句話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遠比影視劇更大,藏著女性對女性的善意和溫柔——

你永遠不知道,一個女性能帶給另一個女性,多大的力量。

我身邊很多姐妹,都有隨身帶兩支口紅的習慣。

一支,用來塗嘴,另一支,用來塗小廣告。

就是商場和高校女廁所裡,那些密密麻麻的賣卵代孕小廣告。

她們用口紅劃掉廣告信息,然後告訴那些懵懂的女孩們——

「別信這些,都是騙人的」

「女生要自愛」

「假的,女孩保護好自己」

總有女孩不知道賣卵背後的危害——

輕則引起感染和並發癥,重則影響生育。

如果浪費一支口紅,能拯救一段人生,那真的太值得瞭。

這種女性幫助女性的故事,現實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

2012年,孫阿姨在一條老巷開瞭一傢小賣部。

老巷子很荒涼,到瞭後半夜,人跡罕至。

有一天,一個傢住附近的女孩跑過來跟她說——

「阿姨,你每天可以晚一點關門嗎,我上夜班回傢,一個人走路害怕」

因為女孩一句話,孫阿姨改瞭自傢熄燈時間,從半夜11點半推到瞭凌晨兩點。

沒人能想到,為晚歸女孩亮燈這件事,孫阿姨堅持瞭整整十年。

十年來,風雨無阻,不計回報。

阿姨還說,「隻要這個店開一天,就會為女孩子們亮一盞燈」。

那盞燈,不知給瞭多少女孩溫暖,不知消除瞭多少女孩心中的恐懼。

打破年齡界限,將阿姨和小姑娘緊緊連結在一起的,是女性彼此的守望互助。

有girls help girls的故事,是不動聲色的。

在國航CA8647 上,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的姑娘,被坐在身邊的大爺幾次「騷擾」。

姑娘分不清大爺是有意而為之還是無心的,她焦灼不安,想著逃離。

可當時,客艙處於熄燈狀態。

姑娘沒辦法和空乘交流,也不好意思按下求救按鈕,急得想哭。

就在這時,一位空姐出現在她身邊。

空姐做瞭兩件事,救姑娘於水火:

一件,是將大爺搭在她身上的手拿開,另一件,是遞給她一張紙條,問她要不要換座位。

這樣的做法,既維護瞭姑娘的體面,也幫姑娘擺脫瞭困境。

女孩子,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生物。

女性之間,可以相互守護,也可以相互扶持。

《三十而已》裡,顧佳創業,王漫妮和鐘曉芹全力相助。

這樣的故事,也照進瞭現實。

紐約有兩個女生,在新冠伊始,看到有亞洲老人因為種族受到歧視,很是心疼,想為這些老人做些什麼。

其中一個女生想到瞭做亞洲菜。

兩人一拍即合,成立瞭“愛心餐”的項目——

一個負責做菜,一個負責裝盒。

後來,越來越多女性被兩個姑娘的善舉感動,加入其中。

這支女性為主導的隊伍不斷壯大,過去18個月時間裡,她們送出去8萬份盒飯。

女性之間的友誼總是被貶低。

但她們卻用團結與愛,帶領其他弱者一次次走出孤島。

“你不是一個人,有我在呢。”

在微博上,有一個#girls help girls#的話題。

裡面數以千計的小故事,每一個都很好哭。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女生為女生挺身而出的故事:

在這裡,你還可以看到女性為女性掩飾生理尷尬的故事:

可愛、善良的女孩子們,我們欠你好多。

普通人之外,在演藝圈裡也有很多女性幫助女性的故事。

賈玲和張小斐,便是其中最好的范本。

賈玲認識張小斐的時候,對方籍籍無名。

那是2012年,北電畢業的張小斐無戲可拍,為瞭生計,跑去中國廣播藝術團做主持人。

而彼時的賈玲,上過春晚,小有名氣,已經是藝術團的臺柱子。

有一天,賈玲需要找一個女演員搭戲,她想到瞭科班出身的張小斐。

就這樣,張小斐跟著賈玲演起瞭喜劇。

那之後,賈玲沒少幫張小斐。

她幫她拉戲,帶她上節目,幫她擺脫「有上頓沒下頓」的窘境。

張小斐在劇組受欺負瞭,賈玲站出來,為她抱不平。

最難得的是,賈玲能看到張小斐身上的閃光點。

張小斐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

她剛畢業去試戲,制作人總是對她的外貌指指點點,這讓她變得極其不自信。

可賈玲呢,透過現象看本質,她就是覺得張小斐的演技很好,一定能紅。

於是,賈玲成立大腕娛樂後,第一個簽的,就是張小斐。

再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瞭。

年初《你好,李煥英》上映,賈玲讓張小斐來當女主,後者一夜爆紅。

這份雪中送炭的友誼,也被大傢津津樂道。

但反過來想想,賈玲為何會對張小斐鼎力相助呢?

或許,這是一種女性之間的惺惺相惜——

賈玲從當初落魄的張小斐身上,看到瞭曾經的自己。

出於同理心,她想幫她一把。

最後,我想說兩個女性,她們都是憑一己之力,為一群女孩撐起一片晴天的人。

一個,叫郭建梅。

她北大出身,畢業後放棄瞭年薪百萬的工作,當起瞭公益律師。

這條路,郭建梅一走就是25年。

她幫助的對象裡,有90%以上都是沒錢沒勢的弱勢女性。

而她要對抗的對象,不乏有錢有權,粗暴蠻橫之人。

如此懸殊,郭建梅從未退縮。

每一次,她都擋在女性面前,拿起法律武器保護她們——

她親手將那個傢暴老婆的男人送進監獄,親手將那個性侵女員工十年之久的總裁繩之以法。

郭建梅為女性爭取公平和正義,是出於女性對女性的同情。

她深諳女性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的不易——

農村裡,懷孕的女性也要幹重活。

女孩輟學打工,掙錢給哥哥弟弟交學費。

她自己也飽受過性別歧視的不公——

從小生活在男尊女卑的傢庭,不被傢裡的長輩待見。

自己「淋過雨」,所以才想著給更多有相同遭遇的人「打傘」。

變強的理由有很多種,

其中有一種就是「同為女性,我想幫你」

另一個,就是我們熟悉的張桂梅校長。

張桂梅校長的故事,大傢已經很熟悉瞭。

今天,我想說說張桂梅和一位女記者的故事。

2007年,張桂梅為創辦女高四處湊錢。

可一段時間下來,隻籌集瞭一萬多塊。

這點錢,建一所學校,簡直是天方夜譚。

就在張桂梅幾度想放棄的時候,她當選瞭十七大代表。

一天早晨,她急匆匆地往會場走,身後一位女記者叫住瞭她,女記者把張桂梅叫到一邊,悄悄跟她說,她褲子上破瞭個洞。

女記者的解圍,讓張桂梅倍感溫暖。

那天晚上,張桂梅又找到瞭女記者。

她向她傾訴自己多年來的不易。

後來,那位女記者把張桂梅的故事,寫成瞭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的報道。

正是這篇報道,讓當地政府註意到瞭張桂梅的事跡,華坪女高拔地而起。

女記者的仗義出手,成全瞭張桂梅的夢想。

而張桂梅的夢想,又在往後的日子裡,改變瞭無數女孩的命運。

這是一種女性力量的傳遞。個體的力量渺小如螢火,但匯聚起來,就是光。

這兩年,“女性互助”的字眼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裡。

這其實釋放瞭一個很好的信號——

女性力量的覺醒。

這種覺醒,並非兩性之間的博弈,而是女孩間的救贖。

2018年,具荷拉遭男友視頻威脅,身陷性暴力事件。

20萬女性上街遊行,舉著“別怕,姐姐來瞭”的牌子,聲援具荷拉。

今年,國內也有許多女性,縱遭污蔑與誤解,也要站出來,向女孩們伸以援手。

這一個個勇敢的姐姐妹妹,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

女性是溫柔的化身,但女性力量凝聚起來,便無堅不摧。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