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閘限電的深層解讀:資產不能換“廢紙”,低價傾銷不能無限制

限電、停產,成瞭近期頻頻提及的熱詞,東北、浙江、江蘇等十多個省份受到影響,多傢工廠發佈停工通知:為瞭配合國傢“能耗雙控”的要求,將減少產能。

受全球疫情影響,供給減少,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上漲,有的一周漲幅甚至超過瞭40%。一個做外貿的朋友說,他們之前的報價單,有效期是一周,現在一天一個價。

中國作為全球唯一一個全面復工的制造業大國,各種商品的訂單都飛到中國,全世界的貨船都往中國開。在當下 “金九銀十”的生產旺季,突然停電限產,別說網友不理解,就算是工廠內部的工作人員,也很納悶,送上門的錢為什麼不賺?

很簡單,因為沒電瞭。有人問瞭,最近也沒聽說有洪水、地震、暴風雪發生啊,發電廠也沒停工,怎麼就沒電瞭?

這個沒電,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沒電,而是我們能使用的電不多瞭。《巴黎氣候協定》都知道吧,就是特朗普牛哄哄地退出,結果拜登一上臺就灰溜溜地重新加入的一紙協議。在這份協議中,各國都制定瞭自己的碳排放目標,為瞭地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能使用的能源總量是有限制的。

大量出口訂單積壓,工廠每天加班加點地生產,機器都要冒煙瞭,用電量蹭蹭地往上漲。一旦超過碳排放指標,要花錢買其他國傢的排放權先不說,西方國傢又會趁機抹黑中國,想盡各種理由來制裁我們。

上半年,我國的電量使用結構是這樣的:居民用電僅占14.15%,第三產業(服務業)占比17.1%,第二產業(制造業)占比高達64.6%,第一產業(農業)占比最低,隻有1.15%。碳排放總量就那麼點,居民用電是必須要保證的,隻能從制造業開刀瞭。

又有人問瞭,中國是全世界第一的制造業大國,承擔瞭大部分GDP,和幾千萬上億人口的飯碗,為瞭一個碳排放指標,自廢武功值得嗎,這不剛好落入西方國傢的圈套瞭嗎?

恰恰相反,這樣做正是為瞭走出他們的圈套。想要明白背後的邏輯,首先要搞清楚,美元是怎麼割全世界的韭菜的

我們經常在新聞裡看到,“美聯儲印鈔”“美聯儲加息”這些字樣。印鈔很容易理解,美國要從其他國傢買商品,沒錢咋整,多印點唄。有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超額印鈔的直接後果,就是通貨膨脹,錢變得不值錢瞭。

但美國的神奇之處在於,當他們看起來很慘的時候,其他國傢隻會更慘。美元世界貨幣的地位,短時間內沒人能夠動搖。美聯儲印錢多瞭,華爾街就能帶著大捆美元去外國買買買。美元雖然不值錢,可實物資產很值錢

再過幾年,美聯儲就開始加息。加息的具體操作,就是低價發行債券,各大金融機構一看,入股不虧,紛紛購買,這樣一來,市面上的美元都被回收瞭,流通數量變少瞭,通貨緊縮,美元又值錢瞭。

全球的能源和大宗商品,都是用美元結算的,這些都是剛需,不買不行,如果要買,必須得用本國貨幣兌換成美元買,那麼就一定會被美聯儲操控。最後的結果是,美元變多瞭,還變值錢瞭,瘋狂掠奪其他國傢的財富。

回到制造業的問題上來,今年,我國的外貿訂單供不應求,按理說,我們應該能賺個盆滿缽滿。然而詭異的是,明明全世界都在砸單,但我們的出廠價就是上不去

不管采購量多大,中國工廠都能生產出來,持續擴大產能。零零散散的小作坊太多瞭,內卷過於嚴重,質量都差不多的情況下,隻能打價格戰。你賺一塊,那我賺五毛,甚至幹脆不賺,反正有出口退稅,隻要訂單量夠大,利潤空間再小,我也不虧。

表面上看,中國制造業一片繁榮,實際上,錢都被船公司和國外買傢賺瞭。原材料和海運費猛漲,出廠價就是不敢漲,原本應該由海外承擔的成本風險,到最後卻要中國政府買單。

其他原材料漲價的同時,煤炭價格也大幅上漲,火力發電需要的動力煤,去年9月份的單價不到600元一噸,現在都漲到1500多元一噸瞭。如果制造業能賺到錢,耗電量大也值瞭。關鍵是現在不賺錢,還一直燒煤,火電站都虧慘瞭。

我國的火電站是由政府掌控的,最後買單的還是國傢。我們又不能像西方國傢那樣,根據市場供需關系來漲電價,在這種情況下,隻能通過拉閘停電的方法,淘汰掉那些附加值低的過剩產能。

而整天無底線印鈔的美國,一邊掌控著大宗商品的原材料,一邊用從我國進口的廉價日用品對沖通脹。表面上看,美國經濟受疫情影響非常嚴重,實際上,他們把風險全都轉移到我們這裡瞭。

《中國醫生》裡有一句臺詞:疫情總會過去的,日子還要過下去。到時候,美國經濟恢復瞭,而中國不斷擴大的產能無處傾銷,隻能被美國廉價收購。

不過,美國人的算盤打得再精,也唬不住我們,這種貿易戰打法,可是我們中國人首創的。

春秋時期,齊魯兩國是鄰國,齊桓公想要稱霸,必須先幹掉魯國,他的心腹管仲出瞭個好主意。當時齊魯兩國都生產絲綢,齊國的叫齊紈,魯國的叫魯縞。管仲讓齊國人不許再穿齊紈,一律該穿魯縞,魯國人開心壞瞭,一窩蜂地全跑去幹紡織業瞭,沒人種地瞭。

結果,趁著魯國糧食減產的時候,管仲下令停止穿魯縞,同時大幅提高糧價。魯國囤積的大量絲綢賣不出去,還陷入瞭糧食短缺的困境。最後,魯國隻能斥巨資從齊國買糧,國內經濟徹底崩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紈魯縞”的典故。

美國想變著法子割中國的韭菜,我們就強制斷電,控制產能。短期來看,這似乎是自斷臂膀,長久來看,卻是結構性去產能,是一場奪取定價權的生死大戰。

這並非最好的應對辦法,前段時間,國傢采取的措施是,人民幣升值,抵消美元貶值的影響,抬高出廠價,抵消大宗商品和原材料漲價的影響

打個比方,如果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1:7,美國從中國買走價值700元人民幣的實物資產,隻需要100美元,匯率上升到1:6,美國花同樣100美元,卻隻能買走價值600元的實物資產。這樣一來,美國印錢放水,對中國的影響就小瞭。

但人民幣升值,也存在另一個問題:其他國傢從中國買東西,也是通過美元結算的,他們覺得成本高,幹脆不買瞭,中小型外貿企業一下子就慌瞭,又開始壓低價格,薄利多銷。國傢吹響瞭號角,外貿行業卻沒有響應,隻能通過強制手段幹預瞭。

蝴蝶輕輕煽動一下翅膀,都能在太平洋引起一場颶風,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際政治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任何改革,都是有陣痛期的,更何況是改變美元霸權體系。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