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歸兩國:你管我管還是都不管,你補貼我減稅百姓樂開懷

“1947年,南斯拉夫與意大利因戈裡齊亞歸屬產生爭議,從一開始的當地人分成兩派,逐漸上升到兩個國傢相互指責,最終鬧到聯合國。”

當我們的車即將抵達斯洛文尼亞與意大利邊境的戈裡齊亞市時,向導妮娜的解說戛然而止:“斯洛文尼亞被迫把戈裡齊亞80%面積交給意大利”。

“憑啥要給那麼多?”我有些忿忿不平,妮娜頗顯無奈的回答:因為意大利的經濟體量是斯洛文尼亞的37倍、人口也多瞭28倍(2019-2020數據),所以包括聯合國在內的所有歐洲國傢與組織,都站在意大利身後要求南斯拉夫這麼做。

在地圖上,我看到瞭戈裡齊亞邊境線從原先的佐伊松河,足足往阿爾卑斯山脈方向挪瞭十多公裡,說是留給南斯拉夫的面積還有20%,實際卻隻是一片雜草地,當時的整座城區都被劃給瞭意大利。

戈裡齊亞最早出自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三世,為獎賞時任主教將佐伊松河沿岸土地拱手相送,還修建瞭一座三層高的城堡,由於這片土地最早由斯拉夫人生活,城堡又被當地人稱為“戈裡薩城堡”,直至1107年才正式更名為戈裡齊亞鎮,由羅馬貴族實際掌控(所以留下很多羅馬風格建築)。

由於平民與貴族文化種族的格格不入,鎮區也兩極分化為“上城堡”與“下村莊”,從13世紀開始出現頻繁戰爭,要麼是斯拉夫農民奪權實際管轄,要麼是羅馬軍隊橫掃斯拉夫農民再收取苛捐雜稅,總之一片混亂。

16世紀初期,更為強勢的哈佈斯堡王朝橫掃中南歐,小小的戈裡齊亞自然躲不過被強占的命運,從此湧入大量意大利北部與威尼斯沿海居民,以及德國、法國、土耳其等民族湧入經商,史稱“歐洲第一個多民族城鎮”。十年不到,官方語言就從斯拉夫語變成弗留利語(意大利東北部方言)與威尼斯語。

無力奪回被占傢園,斯拉夫土著隻能通過宗教改革來迂回作戰,而哈佈斯堡卻堅持以武力來穩固戈裡齊亞的天主教地位,雙方因此爆發劇烈沖突,以致出現“新教傳教士當眾斥責天主教主教”的罕見宗教事件。

多民族聚居給戈裡齊亞帶來最直觀的體現,是隨處可見的天主教與新教教堂,雙方為瞭搶占地盤與信徒,你修一座教堂我就在附近設置一個禮拜堂,區區不過一萬人口的規模,卻修建瞭30多座教堂與40多個禮拜堂。

這個區域亂象持續瞭200多年,直至1809年拿破侖將戈裡齊亞並入伊利裡亞省,成為被廢黜的前法國統治王朝波旁傢族人員安置地,雙方暫擱爭議至1849年被列入奧地利並給予區域自治,戈裡齊亞才再次迎來生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戈裡齊亞是擁有3萬城區居民與1.4萬郊區農民的大型城鎮,僅葡萄種植面積就超過2.2萬畝,是方圓百裡最富裕的農業產區,彼時民族結構以48%的意大利人為主,斯拉夫人約占比35%。

志在必得的意大利,在一戰爆發的第一時間就把軍隊開進瞭戈裡齊亞,奧匈帝國援軍隨即趕到與其作戰,往昔富庶之地在此後一年裡淪為戰場,雙方你爭我奪輪流破壞,城區大部分建築被毀,數萬居民四散逃難。

1918年,斯洛文尼亞與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組成聯盟,宣佈戈裡齊亞歸屬斯洛文尼亞所有,而倒戈的意大利卻命令戈裡齊亞意大利人留守建立自治區,遭到“三國聯盟”指責後幹脆出兵強行解散斯洛文尼亞設立的戈裡齊亞政府,成立以意大利人為主的“弗留利省”。

按照當時的文獻記載,在戈裡齊亞生活的斯洛文尼亞人占比45%,意大利人降低到33%,為瞭鼓勵意大利人定居,墨索裡尼先後兩次造訪戈裡齊亞,不惜放言“將大力補貼農業”等等。

到瞭二戰爆發,意大利從一開始的站隊軸心國到1943年被迫對德宣戰,戈裡齊亞又經歷瞭一輪德軍洗劫的慘劇,1945年南斯拉夫軍隊反攻德國以數千士兵傷亡的代價剛剛奪回戈裡齊亞,又迎來意大利軍隊的偷襲。然而,歐洲諸國編撰的史書並不是這麼寫的,他們把鐵托率領的斯洛文尼亞軍隊形容成“種族清洗機”,聲稱有一千多名意大利士兵在戈裡齊亞失蹤,卻忽略瞭為什麼意大利士兵會出現在南斯拉夫軍隊占領的戈裡齊亞。

面對歐洲各國的顛倒黑白,蘇聯發聲將戈裡齊亞交給盟軍代管,但最終還是不敵美國為主導的歐洲勢力,戈裡齊亞80%面積於1947年被劃入意大利版圖。

繁華的城區被意大利奪走,留給斯洛文尼亞的隻有雜草叢生與門可羅雀的小村莊,但令人驚訝的是,弱小的斯洛文尼亞並沒有屈服於意大利與歐洲各國的強盛實力,反而卯足瞭勁與“列強”鬥氣,先是在草地上成立戈理察新城引導斯拉夫人逐步遷居,隨後又成立戈理察自治市予以大力扶持。

在短短20年時間裡,七成斯拉夫人與2000多名意大利人遷居新城生活,意大利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於是以各種政策與現金補貼來搶奪市民,目睹意大利暗中使壞後,斯洛文尼亞宣佈對新城居民實行減免稅賦,雙方你補貼來我減稅,百姓們倒是樂開懷,還出現瞭不少“兩面人”,哪方福利更好就去住一陣,不行再搬回原地居住。

隨著南聯盟的解體與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斯洛文尼亞脫離南聯盟13年後正式加入北約與歐盟,同時也簽署瞭申根協議(指歐洲26個成員國不設邊境自由通行,可無限期居住),戈裡齊亞的管理權又被提到瞭臺面上,兩國都在表態“你管不如我管”。

鑒於兩國爭議及戈裡齊亞背後的繁雜歷史,歐盟最終建議:“成立戈裡齊亞跨境大都市區,由當地市民成立聯合委員會管理城市運作”,至此從“你管我管”的爭議,變成“都不管”。

從現有城區規模來說,戈裡齊亞老城區面積大,但設施老舊、道路設計也不合理,新城則更加的整潔大氣,整體建築與交通俱顯現代化城市的優勢,新建不久的火車站也已銜接歐鐵線路成為中南歐的關鍵中轉站,未來發展空間比意大利老城要大很多。

但要說到旅遊業的發展,新城一年也沒有老城一個月遊客量多,老城除瞭千年古堡、賭場、美食街與數不勝數的博物館和畫室展館外,還有十分普遍的“街頭夜鶯”,與意大利這種老牌旅遊國傢比起來,斯洛文尼亞不僅年輕,在旅遊業的競爭手段方面也顯得無力。

老城旅遊景區首選千年古堡及其內部建於15世紀的方濟會修道院,由於向導妮娜也不太瞭解,我們隻能跟著一個法國旅行團蹭聽解說。

按照導遊的說法,這座古堡的最後一名維護設計者是發現哈雷彗星的埃德蒙·哈雷,還為此留下瞭唯一一冊古堡結構圖,內部分為15個起居室(法國末代國王查理十世在其中一個房間去世)、聖伊格納奇奧教堂、維多利亞廣場、壁畫走廊、王子花園以及方濟會修道院等區域。

方濟會修道院逢單日開放,我們抵達時剛好是雙日,好在方濟會的圖書館允許入內參觀。妮娜看完導覽圖告訴我,這座圖書館使用的傢具涵蓋13-18世紀,共典藏有7000多本藝術畫冊與史書,據說是方濟會並不多見的公開承認的據點之一,堪稱價值連城。

在三樓頂層觀景臺上,一群法國遊客正在大聲討論這座城市的歸屬爭議,一名年輕女子絲毫不顧意大利導遊的臉色發聲評價:如果戈裡齊亞不能解決“一城歸兩國”這個歷史爭議的話,那號稱“20年後的歐洲文化中心”夢想,隻能停留在紙面上。

(下一站科佩爾,一座打敗意大利海運貿易壟斷的海濱小城)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