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不斷的恒大,終於祭出定心丸!宣佈兌付40億利息

“古往今來連綿不斷,曰恒;天地萬物增益發展,曰大。”這是恒大集團官網上對自己公司名字的釋義。如今看來,恒大似乎隻做到瞭“大”,卻沒有做到“恒”。

最近,恒大又被推上瞭風口浪尖。據恒大財報披露,截至今年上半年,表內債務接近2萬億元(1.97萬億元)。可能大傢對這個數字沒什麼概念,換種說法大傢會更清晰。2020年廣東省GDP是11萬億元,也就是說恒大的表內債務已接近廣東全省GDP的五分之一。而同期恒大表內資產約為2.3萬億元。這一次的風波,其實就是大傢在擔心,如果表外債務超過3000億,那意味著恒大已經“資不抵債”。

對於恒大,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財大氣粗。從恒大足球,到恒大造車,再到瘋狂拿地,恒大的骨子裡一直流淌著“求大”的基因。誰也沒想到,這個在廣州萌芽的後起之秀能發展成中國房企中的“頂流”。1996年許傢印在房地產行業自己創業後,恰逢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許傢印果斷決策,硬著頭皮,逆市出擊,最終搶占瞭市場先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恒大香港上市受阻,許傢印魄力顯現,以非常低的價格出售遍地全國的項目,而且隻身赴港籌措資金,最終恒大轉危為安,2008年躋身國內房企“百億俱樂部”……

恒大的發展速度和體量可謂令人驚嘆。累計納稅超3000億、員工20萬人、每年解決就業380多萬人的世界500強企業,這是一個出身於普通農民傢庭的許傢印創造出的商業帝國。從這一點看來,許傢印的故事還是非常勵志且令人尊敬的。但與前幾次危機不同的是,這一次幸運女神還沒降臨。

這些年來瘋狂“買買買”,讓恒大土地儲備量一騎絕塵,走上封神之路。然而成也“土地”,敗也“土地”。恒大集團有八大產業,其核心也是最為普羅大眾熟知的房地產。這麼多年來,恒大通過房地產杠桿,一次又一次“借新還舊”。而高負債的背後,必然是高昂的借債成本,光是銀行的利息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恒大每次都能挺過難關,越做越大?背後的邏輯在於近20年來房價的上漲。

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降溫,連環債務的壓力日漸突出,也就有瞭後來的理財產品兌付危機。除地產之外其他的七個產業,要麼就利潤低,要麼就是投資周期長。例如近些年來恒大新能源汽車,需要依靠源源不斷的輸血,並且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想要做得好並不容易。

然而就當大傢都不看好它的時候,恒大在9月22日發佈重磅消息,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2021年付息公告稱,40億元20恒大04債券將於2021年9月23日支付2020年9月23日至2021年9月22日期間的利息。恒大在這個關鍵的節點做出重要的表率,無疑給廣大投資者吃瞭一顆定心丸。

其實,還是更希望恒大能夠挺過難關,不是對資本的憐憫,而是因為最終受傷害的還是普通老百姓。除瞭金融,還有那些未交付的房子,多少人一生的積蓄都在那裡。

沒有什麼可以“恒大”,錢也不是許傢印的。隻有以長遠的眼光去經營企業,才能做到“恒”且“大”。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