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排隊存錢人變少,不少人“急著”取出,未來錢不存銀行瞭?

眾所周知中國儲蓄率一直排在世界前列,隨著提前消費這一模式被越來越多年輕人接受,存錢的人雖然不斷變少,不過依舊是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傢。以前那時候,農民排隊也要將錢存進銀行,畢竟農民賺點錢本來就非常不容易,大部分農民都會選擇將錢存進銀行,以此來賺點利息。

加上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相對還算高,因此也吸引瞭不少儲戶。不過近些年來這一局面也出現瞭變化,排隊去銀行存錢的人越來越少,有些農民甚至寧願不要高利息,也要忙著將自己的錢從銀行取出來。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農民“變瞭”?

其實並非農民“變瞭”,隨著官方發佈這一文件,80萬億居民的儲蓄或將“被動”,未來居民可能有錢也不一定會存銀行瞭。按照文件顯示,未來將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包括各種健康養老保險業務。從這一角度來看的話,未來可能居民的錢就不一定會存在銀行瞭,因為存款方式已經變得多樣化瞭。

很多人認為這是為瞭將居民的儲蓄引入股市,畢竟一直以來居民的儲蓄都是以銀行存款的形式在金融市場的。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形成瞭間接融資。事實上就算將錢存進銀行,也不是“萬無一失”的。銀行破產的案例在國內也是有發生的,當然這也不是說讓居民不要將錢存進銀行瞭。

一般來說資金在50萬以內存進銀行還是很安全的,如果超過這個數的話,還是分散投資更靠譜一些。值得註意的是,居民將錢放在銀行賬戶中,如果隻是一味存進銀行不投資也不消費的話,就很難實現價值轉移。為什麼會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其實就是為瞭倡導更多人花錢,這樣資金才能轉變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當然說居民錢不存銀行,其實也不隻這一個原因。伴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需要花錢的地方也越來越多。比如買房、買車等,這些錢能從哪來,自然很大一部分都是銀行存款。即便將銀行存款都“掏空”,很多人依然買不上一套房,相對來說存銀行定期又比較麻煩。加上第三方軟件的興起,很多人有錢直接放入支付寶或者微信瞭,自然也就沒有多餘的資金存進銀行。

其次則是定期存款隻有選擇年數時間較長,才會拿到較高的利息。假如遇到急需用錢的情況,沒有達到存款年限就取錢的話,利息就直接按照活期計算瞭,儲戶的“損失”還是比較大的。

還有就是銀行存款利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直在調整,部分存款即便還沒有達到規定的時間,也會按照新的利率進行調整。這樣一來很多儲戶自然覺得“吃虧”,感覺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區別並不大,長期這樣的話自然也就不願意將錢存進銀行瞭。

當然不管是選擇將錢存進銀行,還是用來投資其他產品,儲戶一定要擦亮自己的雙眼。將錢用在合適的地方,如果不懂投資理財這方面的話,選擇銀行存款反而是最安全的。雖然利息並不算高,不過相比一些風險較高的理財產品,銀行存款還是比較穩妥的選擇。

不過如果以後真的開始重視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的話,或許大部分居民就真的不會將錢存進銀行,而是選擇其他投資方式瞭。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