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擲千億買下半個英國後,“囤地之王”李嘉誠又要回來瞭,憑啥?

有人說,在中國的投資江湖中,論愛國精神李嘉誠排不上號,但要論投資眼光,其他首富拍馬也趕不上。這句話頗有幾分道理。

2013年,多財善賈的李嘉誠選擇“脫亞入歐”,在國內房價達到頂點時果斷抽身離場,套現數千億重倉英國,一度控制瞭英國35%的港口碼頭、25%的電力、30的天然氣和40%的電信市場,還拿下瞭超50萬平的土地,號稱“買下半個英國”。

近期,熱衷“買買買”的李老板又出手瞭,不過這一次,他的加倉對象卻成瞭中國。

李嘉誠要“回來瞭”?

據香港總署8月17日發佈的公告顯示,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以7.16億港元的競標價拍下一塊位於元朗流業街商圈,面積16.37萬平方尺的香港地皮;

這應該是今年李嘉誠的第二次出手,在更早之前,長實集團還買下瞭位於香港啟德機場旁一塊罕有的市區海景地皮,耗資102.8億港元。

這樣的跡象很早就出現瞭,去年年初,李氏的長江基建還與國網電力合作,一起探討電力能源合作的新機會,那一次,李嘉誠拿出瞭10億元的“誠意”。

李嘉誠的妹夫、長江基建董事總經理甘慶林在合作達成後表示,“長江集團未來還會繼續在內地尋求更多的投資機會”。

此外,據港交所披露,李氏父子近年來“爆買”旗下集團股份已經逾百次,總耗資超50億。

在集團周年晚宴上,許久未現身的李嘉誠突然露面與股東們見面,會上有好事者趁機提問,“李嘉誠是不是要‘重返’內地瞭”,李嘉誠笑而不語,長子李澤鉅則接過話筒淡淡的回答瞭這個問題,“從來沒說過要離開,又何談重返呢?”

一番話語似乎更印證瞭李嘉誠“回來瞭”的猜測。

不賺錢的商人不是好商人

曾經,李嘉誠說,“我隻是一個純粹的商人,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來衡量我,不賺錢的商人不是好商人”。

從撤離中國,到“買下半個英國”,李嘉誠的確在踐行這句話,投資始終沒離開一個“利”字,如今選擇回國恐怕也隻是為瞭“撈金”。

公開報道顯示,李氏旗下的長實集團、長江和記實業集團由於重倉英國等海外市場,在大流行和外貿風波下已損失近2000億,李嘉誠個人財富年損千億,連蟬聯瞭21年的首富之位都丟瞭。

而他在國內的投資表現恰恰相反,今年6月李嘉誠旗下的和黃醫藥登陸港股,開盤首日便大漲110%,估值飆升至700億,李氏個人狂攬300億;

此外他在2017年便押註的生命科技成果:β-煙酰胺類分子(派維絡核心之一),也在國內漸漸走俏。

引用東京大學、梅奧醫學院的學術研究可知,該分子在煥活線粒體、扭轉老化指標和拉長生存期上表現出色。

89歲的李嘉誠曾親自下場嘗試,並直呼“仿佛年輕20歲”,如今幾年時間過去,他攜女伴亮相時依舊神采奕奕狀態頗佳,外界猜想就與該物質有關。

可惜的是,盡管起步較早,但李氏版本的商業表現卻並不佳。

來自日本的生科企Bioagen同樣以該物質為核心,研制出的“派維絡”在進入國內後表現更為亮眼,僅京D國際上顯示的數據就超過瞭2萬餘條。

業內人士表示,後者采用的是獨傢復配方式,在吸收率和價格上均優於李氏的版本。

此外令李嘉誠始料未及的是,以高鐵造艙技術為主打、號稱清除衰退細胞的頤摩O2 ark氧艙,也在上海中產圈興起,未來或對李氏的國內佈局形成新一輪沖擊。

資本永不眠

資本的嗅覺是最靈敏的,總是流向最有潛力和機會的市場。

因此要說李嘉誠的“回歸”對普通人來說有什麼意義?它更多的是釋放瞭一種積極信號,說明我們國內的市場正越來越好,即便是“純粹的商人”李嘉誠,也被他靈敏的嗅覺所驅使,重回內地。

當然,李嘉誠的回歸也與他在海外的受挫不無關系,要知道李嘉誠在英國押註的都是水電、通訊、能源等公共基礎事業,他們對於將基本盤交予一個“外人”之手同樣頗有微詞,英國國內對於“驅逐”李嘉誠的聲浪並不低,這或許也是李氏回歸的原因之一。

從最初的清空資產轉投海外,到如今選擇重返內地,李嘉誠像帶著翅膀的鳥兒,哪裡有利益它就飛到哪裡去,但時代已經變瞭,93歲的“誠哥”能否重現輝煌?相信大傢心中已經有瞭答案。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