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遇到債務危機的時候有貴人相助,許傢印為何沒有?沒朋友?

許傢印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少有人幫忙是因為“沒有朋友”還是因為債務總額過大?其實都不是,怪隻怪“債不逢時”。

許傢印有沒有“朋友”?有沒有人曾經幫助過他?

關鍵時候沒人幫忙,是因為許傢印“沒朋友”嗎?其實不然,許傢印的朋友不僅不少,而且算得上“豪華”,在前幾次恒大遇到危機時,不少人曾伸出援手。

其實恒大遇到大大小小的危機已經不是第一次瞭,細數歷次伸出援手的大佬,至少包括香港商業巨賈劉鑾雄、鄭裕彤、前蘇寧掌門人張近東等人。以鄭裕彤、劉鑾雄為例,2009年,恒大因受次貸危機影響,現金流吃緊,鄭裕彤聯手劉鑾雄為恒大註資,並掃清瞭恒大在港交所上市的障礙。

劉鑾雄病重退居二線後,其妻陳凱韻繼續為恒大投資,今年1月份,陳凱韻同其他5名投資者與恒大汽車簽訂股份簽訂認購協議,共同為恒大汽車註資260億港元。

另外,蘇寧前掌門人曾註資200億入股恒大地產,兩人喝交杯酒的照片就足以見得兩人情義之深厚。

除此之外,阿裡拿出10億註資恒大足球、騰訊與恒大共同成立恒騰網絡,並在恒大現金流短缺的時候拿出32.5億港元回購恒大11%的恒騰網絡股份。

除此之外,紅杉資本、雲鋒基金、滴滴出行、成宇控股、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劉明輝等都曾經投資過恒大旗下產業。

由此可見,恒大的朋友圈不僅廣,而且質量也不錯,如今的恒大沒人幫忙不在於“沒朋友”,而是另有他因。

怪就怪“債不逢時”

有人可能會說,現在恒大面臨的債務與當年萬達面臨的債務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有些人相幫也“愛莫能助”。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當年萬達面臨的債務總額是4000多億,而恒大危機之初面臨的債務近2萬億,是萬達的5倍之多。但這隻是表面原因,即便恒大面臨2萬億債務,旗下產業眾多,且資產高達2.38萬億,完全沒有到資不抵債的地步。

其實深層次的原因是“債不逢時”:

一方面,2017年和2021年房地產行業的大環境已經完全不同瞭;

2016年國傢定瞭“房住不炒”的基調,2017年萬達債務危機嶄露頭角的時候正處在房地產行業黃金發展期的末期,此時市場上還是有不少房企願意接手萬達拋出的房產等重資產的,萬達也正是利用政策轉變的空隙把77傢城市酒店賣給瞭富力、把13個文旅項目賣給瞭融創,以那個時候的眼光來看,萬達巨虧,富力和融創在這筆交易中“賺瞭便宜”。

但是如今,方向標完全變瞭,2020年針對房地產企業的“三道紅線”落地,監管要求房產企業降低負債,不得觸碰任何一條紅線,再加上房產行業黃金發展期已過,造成的結果有兩方面,一是房企融資越來越困難,大傢手裡都沒有餘錢,能把自己手頭的項目如期建設交付就不錯瞭,哪裡還有餘錢從其他房企手裡購買土地、房產等重資產呢?另一方面,商業、寫字樓、公寓甚至酒店的回報率已經大不如前,脫手都來不及,誰還會加大持有。

正是因為大環境的變化,恒大想要效仿當年的萬達出售房產隻能一再降價,即便這樣也鮮有人願意接盤,前段時間傳言越秀地產接手恒大香港總部大樓而沒談攏就是例子,當年的優質資產在現在以及可預見的未來已經不算是優質資產瞭,回報率上不去,市值也上不去。

另一方面,“債不逢時”還體現在恒大其他產業不盈利、不成熟上;

恒大是多元化發展的集團,除瞭地產作為主營業務外,還有金融、汽車、糧油、礦泉水、足球等項目,如果重資產沒有人願意接盤,變現這些副產不行嗎?理論上是行得通的,比如當年的萬達在變現重資產的時候也同時出售瞭萬達百貨、金融(所持百年人壽股權)、足球俱樂部、電影等板塊的股權。但細數恒大的這些副產,或者處在虧損的邊緣,比如足球、礦泉水,或者是燒錢的項目,比如糧油、汽車,或者說這些項目還不成熟,至少曾揚言對標特斯拉的恒大汽車還處在“概念”中,假設危機再爆發得晚一些,假設再給這些副產一些時間,說不定一個恒大汽車就能解恒大於水火。

而反觀萬達,副產或所持副產股權都是優質資產,或者說在危機爆發的時候這些副產都是成熟的,無論是誰接手,接手後就能獲得回報,大傢必然爭先恐後。而恒大的這些副產呢?接手後還要接著“燒錢”,直至“燒”到項目成熟才能見到盈利。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恐怕恒大能拿得出手的隻剩恒騰網絡和恒大物業瞭,本來是助恒大一臂之力的恒大財富也在此次危機中爆瞭雷,沒有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成瞭拖累,加劇瞭危機。

寫在最後:綜上來看,雖然境遇相同,但大環境已經發生瞭根本性的變化,對於恒大拋售的資產,有能力接盤的怕“跌”,已經完全不是2017年閉著眼買房就能坐等市值上漲的年代瞭。再就是恒大旗下其他板塊的表現也不盡人意,除瞭虧損就是“燒錢”,不是成熟的項目、看不到未來,誰願意接盤?“現金為王”這個道理大傢都明白的,與其積極出擊還不如按兵不動。

對此,大傢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碼字不易,給點個贊、點個關註吧。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