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就沒有一傢公司有能力救恒大嗎?為什麼都在觀望?

恒大曾官宣“積極自救”,目前恒大幾乎用盡瞭所有的自救辦法,債務危機確有緩解,但想要徹底從泥潭拔出退來還亟待輸血。

誰會伸出援手相救?除瞭考慮實力,還要顧及感情,最重要的是顧及利益。

有能力相救的不在少數,阿裡賬上還趴著3186億,國企和政府也有作為的空間,但信心誰給?政策面上是否能說得過去?

為什麼沒有人願意救恒大?

恒大的債務多不多?多。負債峰值1.97萬億,單是應付承包商、供應商的商票就高達2052億元,相當於綠地、融創、華潤等10幾傢同業的總和。恒大資產多不多?多。資產2.38萬億,至少沒到資不抵債的地步。

恒大的朋友多不多?多。作為頭部房企,恒大與銀行、大承包商、大供應商所建立的合作關系不言而喻,如果不是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承包商和供應商也不會墊資入場,信任度十足。

有沒有人願意幫助恒大?有,之前有,現在也有。2008年的時候,恒大也曾遭遇過危機,鄭裕彤、劉鑾雄等一眾香港大佬曾出手相助;現在也有,騰訊在8月1日以32.5億港元換回恒騰網絡11%的股權,幾十億雖然不多,但足以應付一陣。

既然如此,為什麼沒人願意出手相助?

首先要明白一點,造成如今局面的原因並非完全是巨額債務,債務一直都是存在的,甚至某一個時期可能比1.97萬億還多。債務不是主因,信息喪失和多頭爆發才是導致大傢不願意救的原因:

第一,信心喪失:

市場上從來就不缺錢,比起債務,信心喪失才是最致命的,誰喪失瞭信息?股民、職工、承包商、供應商、銀行、購房者……

恒大系四隻股票,中國恒大市值蒸發88%、恒大物業市值蒸發76%、恒大汽車市值蒸發92%、恒騰網絡市值蒸發82%。說明什麼?股民喪失瞭信心。

堵門要債的除瞭一般債權人還有誰?職工,自傢人。恒大財富暴雷,高管及傢屬優先兌付,職工的投資或者現金分期支付,或者抵房。區別對待下,職工信心喪失。

承包商、供應商、銀行信心也喪失瞭,曾經的“盟友”,比如南通三建、六建、三棵樹,紛紛通過公開方式要求恒大積極兌付逾期商票,甚至不惜借助輿論“鬧一鬧”。

購房者信心喪失,這一點從恒大最近幾個月房產銷售回款額上就可見一斑。不必過多解釋,現在的負面影響下,誰願意碰恒大的房子?更別說期房瞭。

第二,自救太晚:

2016年,“房住不炒”的基調確立下來,不少房產頭部大佬都嗅到瞭房地產行業的走向,不管是出於主動還是被動,不少人開始出售重資產,比如萬達賣酒店、賣廣場、賣文旅,走上“輕資產”運營模式。就算是部分房企依然自持重資產,擴張的步伐明顯放緩瞭。恒大呢?還在擴張,全國200多個城市拿地,甚至在三四線城市的縣城拿地,自有資金就罷瞭,關鍵還是高杠桿、高負債。

2000年8月針對房地產企業的“三條紅線”出臺,監管要求降負債,但後知後覺的恒大有點置若罔聞的意思,捂著一些優質資產不舍得賣。反觀2017年萬達“壯士斷腕”,兩個月的時間變現140億降負債,相比之下,恒大的反射弧有點長瞭。等恒大回過味來,面對的問題已經是股債雙殺、商票違約、財富暴雷、銷量下滑……各個環節上的個人和合作商已經信心殆盡。

第三,政策層面:

企業做大就能“大而不倒”?人民日報曾點評阿裡,大意是“不存在大而不倒”。那恒大呢?道理是一樣的。

就在兩天前,國傢統計局發言人曾說:“一些大型房地產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面臨瞭一些困難,對於整個行業發展的影響還需要觀察”。

“還需要觀察”的意思是什麼?個人理解是先“自救”吧,至於“國傢隊”會不會出手,關鍵還要看接下來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對供應商等上下產業鏈的影響、對廣大購房者的影響,如果影響不大,你覺得會“救”嗎?如果影響太大,牽扯面太廣,救一下也不是不可能,但要救就絕對是大刀闊斧的,必須徹底解決問題,不排除有新人入場接管話語權的可能。

寫在最後:

綜上來說,市場上都幫一把的公司大有人在,一傢不行就兩傢、兩傢不行就三傢,“窟窿”總是能堵上,但是在目前的大環境和政策下,除非是更高層面上加以引導或鼓勵相助,否則誰也不願意在大傢都喪失信心的時候去主動陷於泥潭,商業行為畢竟是利益當先,所謂的“感情”就先放一放吧。

對此,大傢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碼字不易,給點個贊、點個關註吧。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