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日韓企業“小撤退”,或預示中國產業全球擴張時代來臨!

德國媒體認為,隨著中國消費市場越來越大,​中國已經成為日本、韓國和歐洲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然而,近年來中國本土企業異軍突起。在眾多行業,雙方從最初的合作已轉變為競爭關系。尤其在智能手機,電池、電動汽車和機器制造等重要領域,中企的高端制造越來越多地在中國和世界市場挑戰瞭歐美日韓制造商。最近包括東芝將關閉大連馬達基地,以及三星將撤離寧波造船重工等,都反映瞭日韓企業在中國失去競爭力。這恐怕是預示著中國產業主導全球化擴張時代的正式來臨,因為日韓企業退出中國企業將立即進行市場補位,一退一進之間就完成瞭世代交接。

日本東芝

德國媒體認為,當下的中國,幾乎在任何一個行業都不下10個同質競爭者,日韓企業的“小撤退”無論搬到哪裡,都是屬於一種重復建設的行為,都將面臨中國產業的激烈競爭。因為,日韓將企業轉移到東南亞或轉回自己本國,與上個世紀全球將產業轉移到中國,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首先、中國本土企業在這幾十年裡,已經完全復制瞭日韓企業的整個業態體系。隻要中國企業不跟著轉移,完整的產業鏈就留在瞭中國,中國制造就無法搬動;其次、中國任何一個產業都幾乎經形成瞭“低中高搭配”的梯隊陣形,未來中國高端部分可能繼續留在國內深造,而中低端部分也有可能跟著日韓企業到東南亞當“包工頭”,與日韓企業展開激烈競爭;最後、日韓企業依靠不斷轉移產業來享受“人口紅利”,即將面臨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革命的嚴峻挑戰,最終會可能被逼到逃無可逃的境地而遭受到自然地淘汰。

中國智能化工廠

德國媒體認為,中國經濟體量確實太大瞭,可以容納太多的產業形態。一方面、中國不斷地投入巨資進行產業升級,保持高端制造的全球競爭力;另一方面,中國中西部又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承接大量的中低端制造業。更重要的是,現在漸漸富有起來的中國,不需要任何外資來進行驅動,就可以將東南沿海中低端制造轉移到內陸地區。未來10-20年,中國東南沿海依托城市群優勢,打造先進服務產業、新興科技產業和高端制造業;而內陸地區將秉承“世界工廠”接力棒,更科學地重組基礎制造業的產業鏈,並通過人工智能強化“中國制造”的全球競爭力。德國媒體認為,從中國智能手機和電動汽車,已經可以看出中國具有強大的產業引爆能力。中國本土中低端制造產業,正試圖在國內快速置換那些日韓搬走企業留下的市場空間;而中國那些不斷向上遊高端產業鏈移動的企業,則試圖與歐美日韓競奪國際高端市場。顯而易見,一個新的時代正在撲面而來,這將是一個由中國產業主導的全球化時代。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