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走到盡頭的標志:不再共用三樣東西

婚姻本該是美好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有幸被經營成幸福的樣子,有的婚姻不過是掛瞭個名號罷瞭,卻讓那些對婚姻保留期待的人,嘗盡瞭其中的心酸和苦楚。

錢鐘書在《圍城》中這樣形容婚姻:“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子裡面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瞭局。”

那些沒辦法走到最後的婚姻,或許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說明瞭彼此有緣無分,又或者是在經營的過程中不願意認真,不願意努力,所以才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感情逐漸頹廢下去。

心理學研究表明,夫妻走到盡頭的標志,就是不再共用這三樣東西。

一、共用彼此的感受

總有人覺得“吵架”是影響夫妻感情的罪魁禍首,因為那些分崩離析的夫妻在他們彼此分開的前夕,一定是伴隨著理解的爭吵,發現局面不可控,便決定老死不相往來。

於是,有人便覺得夫妻之間不吵架才是最好的感情狀態,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電影《無問西東》裡面的劉淑芬和許伯常從來都不吵架,可是他們的婚姻向來和幸福無關,因為他們不僅不吵架,甚至連話都不會說上幾句。

劉淑芬打工供許伯常讀大學,她對許伯常非常好,傢裡的白面讓給他吃,傢裡的床讓給他睡,傢務活從來都不讓許伯常插手。

劉淑芬以為隻要自己對許伯常足夠好,隻要自己默默付出,再硬的石頭也應該被捂熱瞭,所以她堅信自己可以換來丈夫的愛,但是並沒有。

劉淑芬和許伯常愈發變得形同陌路瞭,許伯常可以和鄰居有說有笑,可以對別人彬彬有禮,唯獨對劉淑芬態度冷漠,平日裡的兩個人沒有言語交流,所以吵架也就成為瞭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瞭。

其實,吵架就像是我們身體出現的一些狀況,病癥浮現出來瞭,我們才有可能對癥下藥,否則隻能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

所以在兩性關系中,如果一對夫妻吵架,那麼就證明這段感情還有救,但如果彼此是沉默不說話,那麼這段感情也就徹底沒救瞭。

二、共用彼此的情感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有自己處理不好的事情,怎麼都沒辦法釋放的壓力,這時候的我們多麼希望有一個人可以一眼就看穿我們佯裝的堅強,洞察我們內心的脆弱,然後給予我們溫暖和安慰。

能夠實現這一點的前提是彼此具備共情能力,是願意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是願意和對方感同身受,把對方放在自己的心上。

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曾說:“所謂共情,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瞭解其感受的能力。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它意味著進入他人的私人認知世界,並完全紮根於此。”

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個可以探查我們情緒的人,能設身處地為我們去著想的人,能將心比心知道我們的內心深處隱藏的情感的人,那麼這時候我們彼此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悲喜與共,悲歡相通。

我們可以感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孤身一人,我們可以時時處處和最親密的人產生共鳴共振,這時候的兩個人可以進入對方的世界裡去共同延長這段感情。

然而,當兩個人的內心已經不再願意讓對方駐紮在此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他們彼此不再具備共情能力,自然也就不願意再為對方考慮,在這樣的情況下,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會慢慢降到冰點。

三、共用彼此的時間

林清玄在《人間有味是清歡》中寫道:“浪漫,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浪費時間慢慢喝茶,浪費時間慢慢走,浪費時間慢慢變老。”

而感情本身也就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不管多忙,都會抽出時間來陪伴彼此,去讓對方感受到內心被溫暖填滿的感覺。

然而,很多“喪偶式婚姻”讓人們愈發地覺得婚姻好像和自己一個人生活的時候沒什麼區別,甚至還不如自己一個人生活來得瀟灑痛快。

明明是世界上最親密的夫妻關系,但是就如同表面夫妻,不過是維持著那層關系罷瞭,實際早就沒有瞭夫妻之實,不過是“空有其表”罷瞭。

在一段婚姻中,如果夫妻之間連時間都不願意和對方共用的話,那麼就意味著這段感情走到瞭盡頭,因為心裡已經沒有瞭彼此,所以才不願意做這些浪費時間的事情,分崩離析,不過是時間問題罷瞭。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