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民營鋼鐵巨頭興衰史:幾人歡喜幾人愁

1949年建國之後,我國就嚴格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所有大中小企業收歸國營。自然也包括被稱之為工業血液的鋼鐵。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取代瞭計劃經濟體制,不少民營鋼鐵企業也在此時展露出瞭頭角,在中國鋼鐵發展史上占據有一席之地。

而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中國四大民營鋼鐵巨頭,他們都在改革開放之後成功上市,並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現在他們的發展近況更是大不相同,真可謂是幾人歡喜幾人愁啊。

一、海鑫,沙鋼集團經歷相似,以失敗告終

海鑫鋼鐵集團於1992年成立於山西,剛剛成立之初,有很多人都不看好這個新生的企業。因為他的創始人是出身寒微的李海倉,他小時候沒怎麼讀過書,早早地步入社會,有的隻是經驗的積累與蓬勃的野心,這樣的人在當時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被看好的。

而李海倉面對他人的質疑,堅決不灰心,隻顧著埋頭向前幹。在招募工人的時候,他幾乎都會現場把關,必須是一個吃苦耐勞,對工作有著上進心的人,之後還要經歷一系列專業的培訓,這樣的工人生產出來的產品才安心。

此外,李海倉為瞭提升產品質量,不惜花重金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機器,就這樣,在李海倉數十年的謀篇謀局下。2003年,海鑫鋼鐵集團的市場估值也銷售額達到頂峰。

就在這時,一手創辦海鑫的李海倉卻被人暗殺,這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打擊。隨後,李海倉的兒子李兆會接盤父親,在此期間,也短暫延續瞭海鑫往日的輝煌。大概是物極必反的原因,海鑫集團在隨後的兩年裡出現瞭資金運轉不靈,人才流失嚴重,內部人員的不和等醜聞。

2005年,海鑫集團被收購,至此,一代鋼鐵企業走向末路。於此相似經歷的還有沙鋼集團,它於1996年在江蘇成立。創辦人名叫沈文榮。創辦之初,他也和海鑫集團一樣,註重產品的質量,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同時也流入瞭許多人才。

2001年,沙鋼集團進入瞭頂峰時期,在不停的收購中,他成為瞭中國最大的民營集團。企業不會一直處於上升期中,20多來年,沙鋼營業額連年下滑,已經負債累累,曾經的神話已經不復存在。

二、鐵本鋼鐵集團藐視法律,最後自食惡果

中國四大民營業鋼鐵集團已經說掉瞭兩個,而他們兩個發展路途相似,結果也相似。而鐵本鋼鐵集團的狀況比海鑫與沙鋼更慘。1996年,與沙鋼集團同一年,江蘇也成立瞭一傢鋼鐵企業。它的創始人叫做戴國芳。

他這個人十分有野心,總是會冒出別人想不到點子。他曾經在鋼鐵廠工作過,本來就對這個產業有著一定的熟悉度。他懂得怎樣實現利益最大化。沒過幾年,也就是2000年。鐵本鋼鐵集團也走向瞭巔峰。

鋼鐵生產量以及利潤值都達到瞭歷史新高,成為行業標桿。可戴國芳並不僅僅滿足現在的狀況,他要變得更強大。人要求上進的想法是沒有錯的,但他不能違背法律。其後幾年,戴國芳謀劃創辦新的廠子,企圖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而這預示著他需要巨大的資金量。

雖然鐵本每年營業額都在上漲,可他建立新廠需要得到眾多股東的支持,否則新廠就建不起來。無奈之下,戴國芳向銀行貸款幾十億。

可是等到廠子建立起來之後,戴國芳不僅沒有依據規定的時間還清貸款,而且還存在著欺騙銀行的行為,他建廠所提供的的占地數據與實際的占地數據根本不相一致。其中,破壞瞭大量良田,危害瞭老百姓的正常生活。

不久之後,戴國芳就收到瞭法院的傳票,相關涉嫌參與謀劃過這件事情的人也都得到瞭相應的懲罰。而本來應該處在上升期間的鐵本鋼鐵集團至此,也隨著戴國芳等人的落馬,走向瞭終點。

三、創辦年頭最少,卻最終走向成功

中國四大民營鋼鐵集團有三個都是失敗的。而最後一個則是大獲成功。2003年,德龍鋼鐵集團成立,在那時,其他的鋼鐵集團都處在頂峰時期。而德龍集團的創辦顯然對他們構不成任何威脅。

可誰又能想到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呢?在當時,丁立國作為德龍鋼鐵集團的最大股東兼董事,他早年曾在高等學府求學,學過專業知識。後又進行深造,學習管理知識。他可謂是一個目光高遠的領導人。

丁立國最大的過人之處就是創新,他不會照著前人的老路走。即使成功瞭,也斷不會走得長遠。於是,他將德龍鋼鐵集團的主要資金都運用在高科技研發產品,培養人才,獎勵創新機制。因為他深知,在鋼鐵產量過剩的當今社會,鋼鐵產量已經不能代表什麼。

德龍鋼鐵集團想要存活下來的唯一辦法就是,提高自己產品的性能與功效,不斷研發新型產品。事實證明,丁立國確實膽略過人,思想意識超前。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德龍集團不僅有走下坡路,而是到處呈現出一幅欣欣向榮的局面。

至此,德龍鋼鐵集團已經成為新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民營鋼鐵企業,他的成功離開不瞭丁立國的悉心培育與他的過人膽識。更離開不瞭眾多工人的積極創新。

結語:

社會的發展與變遷總是迅速的。海鑫,沙鋼,鐵本都曾經作為民營鋼鐵集團的老大哥走在前面,他們都經歷瞭短暫的輝煌,可卻無一例外,都走向末路,以失敗告終。

其中管理人員的失職是重大的原因,他們有的野心太大,有的又隻想按著原計劃停滯不前,不懂創新,最後隻會被時代拋棄。在當今的社會,唯有創新與發展才是驅動一個集團的重中之重,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而大獲成功的德龍鋼鐵集團也給瞭大傢最好的例子。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