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50億!每天賣出10萬多把刀剪,“刀剪第一股”張小泉上市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

大部分“老字號”都面臨著由輝煌走向衰敗的結局,雖然老字號們都不乏精彩的故事,但老字號不可能僅憑故事在現代的商業社會過活;

不過,市場上也有一些老字號則歷久彌新,他們完成瞭從0到1老字號企業的資本蛻變,甚至他們中的一些已經在現代資本市場縱橫馳騁瞭!

“北有王麻子,中有曹正興,南有張小泉。”在中國的刀剪界,張小泉可以說是一塊響當當的招牌;

“磨剪子嘞,戧菜刀”,伴著這南北通用、全國共享的吆喝聲,400歲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張小泉,從“字號”向“企業”成功轉型,如今成為瞭“刀剪第一股”。

隻是,10元的剪刀能撐得起超50億市值嗎?資本真的能成為“老字號們”的“解困良藥”嗎?

對於中國的老百姓來說,“張小泉”這個品牌可謂耳熟能詳。

作為菜刀行業的老字號,“張小泉”品牌菜刀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可以說是幾代人共同的回憶。而如今,歷經400年的沉淀後,“張小泉”也終於完成瞭自己的上市大計!

9月6日,刀剪老字號“張小泉”成功登陸瞭創業板,開盤暴漲331.88%,最高漲幅一度達460%,最終漲幅 394%收報34.09 元 / 股,市值53.18億元,成瞭A股當之無愧的“刀剪第一股”!

不過,火爆的交易與其上市前夕的募資認購不足形成瞭鮮明反差:

按照計劃,張小泉本次IPO原本計劃發行3900萬股,擬募集資金4.55億元,對應招股價為11.6元。但最終,張小泉以6.9元/股發行價募集,那麼張小泉的實際募資額隻有2.69億元,縮水41%。

冰火兩重天的待遇,或許會令張小泉上市融資的重點項目——張小泉陽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面臨啟動難題。

作為一傢近400歲的企業,市場對於張小泉的熱情,源於其是一傢老字號。

張小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崇禎年間(1628年),相傳皖南黟縣制剪剪刀匠人張思佳帶著兒子近高來到杭州,開設“張大隆”剪刀店。因采用浙江龍泉的好鋼作原料,打磨工藝精湛,樣式精美,經久耐用,從而遠近聞名。

而後,張思佳的兒子張小泉接過傢業,“張小泉”品牌由此確立, 至今擁有近400年的歷史。是國傢商務部認定的第一批獨具民族記憶和中國風范的中華老字號企業。

張小泉如今已成為一傢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現代生活五金用品制造企業,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剪具、刀具、套刀剪組合和其他生活傢居用品。

作為一傢近400年的老字號,張小泉巨大的品牌效應,引起瞭浙商們的註意。

2007年,富春董事長張國標帶領富春集團,以1.2億元的價格收購張小泉集團70%股權,自此開啟瞭張小泉的資本之旅。

而此次伴隨著張小泉的上市,這一老字號的杭州品牌也完成瞭自己從0到1的資本蛻變。

張小泉股價暴漲,收益最大的無疑是公司實際控制人張國標傢族。

張國標、張樟生和張新程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本次發行前,三人共持有公司71.83%的股份。其中,張小泉董事長為張國標,持股為51.96%,董事為張樟生,持股為13.12%,張新程持股為6.75%。

按昨天的收盤價,張國標傢族持股市值高達38.15億元。

此外,2017年11月張小泉增資擴股時引進的一批浙商大佬,復星集團 、均瑤集團、申通快遞、中國動向、萬豐錦源等巨頭,短短4年間也賺得盆滿缽滿,收益達468%。

在老字號企業普遍陷入“因循守舊”的怪圈,財務指標“跌跌不休”的背景下,張小泉的財務數據反而穩得令人驚嘆。

招股書顯示,張小泉2018-2020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1億元、4.84億元和5.72億元,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18.13%。而同期凈利潤分別為4380.85萬元、7230.07萬元和7721.60萬元,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32.76%。

今年上半年,張小泉實現3.3億元營收,同比增長31.72%;凈利潤4425.35萬元,同比增長34.86%。

從目前情況來看,張小泉仍然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但從產品來看,張小泉產品單一,大部分是刀剪及廚房低價用品,對於當前消費者更為青睞的小傢電、廚房神器等產品,張小泉的相關產品少得可憐,幾乎毫無競爭力。

招股書顯示,張小泉2020年剪具的銷量為2932萬把,刀具為621萬把,刀剪套裝172萬件,合計3725萬件,相當於每天就賣出10萬多把刀剪。


刀剪制品是個萬億元規模的市場。但值得講的故事有限,業內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目前市場整體基本見頂。

2020 年,中國規模以上刀剪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為 542.8 億元。但全國有超過 3000 傢企業從事刀剪生產,其中年收入超過 2000 萬元的就有 200 多傢。已上市的企業中,蘇泊爾、愛仕達、哈爾斯等主營鍋碗瓢盆的企業也銷售刀剪產品。

2020 年,張小泉的剪刀、套刀剪組合、刀具及其他生活傢居用品業務產品收入分別為 1.65、1.50、1.42、1.10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佈為 28.25%、26.22%、24.88%、19.24%。

不同於快速消費品、電子產品等,這些商品中的絕大多數被歸為耐耗消費品,使用周期較長、復購次數少、產品迭代較慢、復購率低。

僅靠賣剪刀、刀具,企業可實現利潤穩定,最大的不足在於增長緩慢、難以實現量的突破。

在老字號招牌底下,如何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找準定位,可能是張小泉登陸資本市場後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9月7日,“剪刀第一股”張小泉經歷股價“過山車”,盤中一度跌超10%。收盤報31.69元/股,跌7.04%,目前總市值為49.44億元。

遇冷的張小泉隻是當代老字號困境縮影。

國潮之下,西安冰峰、五芳齋、天津同仁堂在內的多傢老字號紛紛開啟上市之路,但熱鬧的背後是老字號們難掩的焦慮。

不似當下資本簇擁的互聯網新消費企業,老字號的上市顯得尤為難得。

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被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共有1128傢,但其中隻有10%蓬勃發展,大部分都出現瞭經營危機;

據相關統計,截止 2012 年,全球壽命超過 100 年的企業,日本有 2.1 萬傢,美國有 1100 傢,但在中國,活過百年又蓬勃發展的企業不超過 100 傢。

據同花順數據顯示,目前老字號概念上市公司達60傢,其中13傢老字號2021年半年報凈利潤同比下滑,其中6傢虧損。

回顧老字號的上市之路,我們發現從上世紀90年代上市的新世界百貨、山西汾酒,到上市後股價飛升400倍的老字號第一股茅臺,再到狗不理退市,全聚德血虧,越來越多老字號在努力進入年輕人圈子的同時,也在摸著石頭過資本市場這條河。

轉型難、資本市場難買賬,老字號到底憑何生存?

九成的老字號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體制束縛、生產手段落後、營銷水平低、經營成本上升、品牌意識不強都是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老字號”是悠久文化的沉淀和傳承,在消費者群體中很容易形成比較高的認可度。

在資本市場上,‘老字號’是一個加分項,它在投資者當中有很高的辨識度。但從長期來看,老字號企業能否獲得認可依然取決於它的‘價值’,企業是否能夠持續為股東創造價值、帶來回報。

投資者不會一直為‘情懷’買單,這就十分考驗老字號企業的創新能力、執行力以及專註力。

因此,對於這些‘老字號們’而言,不能簡單地固守傳統,而應當不斷開拓創新,上市不是終點,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

參考資料:

新消費日報《8元的剪刀34元一股 張小泉真是好生意嗎?》、

湃動商業觀察《首日收漲394%,400年張小泉上市的背後》、

晚點財經《從募資不足到首日暴漲 400%,張小泉的冰火兩重天》、

鈦媒體《“刀剪第一股”張小泉上市,10元剪刀撐起超50億市值》、

創業商邦《400年老字號的張小泉,今天創業板上市!老字號品牌的應與時俱進!》、

每日經濟新聞《400歲張小泉A股上市,首日大漲近400%,為何這些“老字號”要紮堆上市?》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