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保“開啟”一次補繳15年,繳費1萬與5萬哪個更劃算?有啥貓膩

【村長曉佳一】圖文記錄鄉村生活,書寫“三農”問題,解讀社會焦點!敬請點擊關註!

農村養老的經濟來源主要有三個部分:子女給錢+農民養老金+自己賺錢。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尤其是很多六七十歲,甚至八十歲的老人生活還能自理的話,子女給錢養老就很少瞭,當然也有很多孝順的孩子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所以農民60歲以後養老錢隻有自己的棺材本加上種些菜、養些傢禽傢畜,種些糧食賣點錢用來生活度日;養老金隻能是額外的零花錢,畢竟養老金僅有一百多塊錢,很難起到什麼作用。

所以現在很多人呼籲,要增加農民養老金,現在國傢發展瞭,農民也要享受發展紅利;很多人質疑,為何城鄉養老金差距如此之大,工人與農民養老金一個三五千,一個一兩百,有失社會公平,人為制造瞭社會矛盾。

然而許多專傢學者也出來辯論,認為工人繳納的社會保險,理應享受保險帶來的待遇;其實農民想要享受高額的養老金,那麼隻要繳納足夠高的養老保險就行瞭。

目前農村養老保險主要就是新農保,也就是現在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各省市分的等級不同,有五六檔的也有十來檔次的,金額從每年200元到5000元不等;新農保要求繳費年限必須滿足十五年,對於年滿60歲未能繳滿十五年的可以進行一次性補繳,然後領取當月的養老金待遇。

原則上是多繳多得,少繳少得,交的錢越多,繳費年限越高,退休瞭拿的養老金也是越高。但是在現實中,農民基本上隻繳納最低檔,如果最低檔是100元就不會交200元,這是為何?其中有啥貓膩?

我們就拿一次性補繳15年1萬元和15年5萬元做對比,看下哪個更劃算,就能有更好的選擇瞭。

新農保的計算公式為:個人領取額=個人賬戶積累額/139+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積累額=個人繳費額+政府補貼+相應的存款利息+集體補貼

按政策來說,新農保繳費是有財政補貼的,但是補繳的話不享受政府補貼,同時也沒有對應的利息和集體補貼,其實即便是有,金額也都不大,因此忽略不計。

①以基礎養老金為100元每月,那麼一次性繳納15年1萬元可以領取:個人領取額=10000/139+100元;每月領取171.9元,需要58個月能夠回本。

②同樣以基礎養老金為100元每月,那麼一次性繳納15年5萬元可以領取:個人領取額=50000/139+100元;每月領取459.7元,需要108個月能夠回本。

也就是投入一萬元,到65歲時,領的錢就是賺到瞭;投入五萬元,將近70歲領的錢才是賺到的,之前都是領自己的本錢,這就相當於整存零取。

你認為哪個更劃算?這主要看幾個方面,首先是傢庭能夠支撐多少的繳費,這也是農民選擇最低養老保險的原因,農民沒有錢,一次性拿出五萬元繳納新農保的很少,一傢兩個父母一下子就要繳納10萬元,很難承受的起。

其次,農民的壽命是多少?早在2011年,熊培雲在采訪時說,城市與農村人均壽命相差12歲,我國預期人均壽命在2018年為77歲,我們取均值,也就是說農村人均壽命僅有71歲。

繳納一萬元,活到71歲賺6年的養老金,而繳納五萬,除瞭自己的錢,僅僅能領1年左右的養老金。

哪一個劃算?好像基本上沒啥大差別,都是拿著自己的現在的錢投進養老保險然後再慢慢取出來,如果剛好取完瞭五萬元人沒瞭,也就等於隻拿到瞭本金,失去瞭將近十年的利息。

所以說新農保並不是交得越高就越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該如何選擇?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