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這樣發朋友圈的人,不管關系多好,都沒必要再聯系瞭

圖/來源網絡

朋友圈是我們的第二張名片,想瞭解一個人,看一看對方的朋友圈便可知道個大概。

以往,朋友圈隻是為瞭單純地記錄生活,分享生活,後來慢慢變質,變成瞭一個悉心經營的櫥窗,所展示出來的東西,往往都是對自己有益的。

有時候,有些人甚至會為瞭包裝自己,不惜走上瞭越發虛假的道路。有的人選擇修圖,有的人選擇盜圖,所謂的精致變成瞭假精致,朋友圈也就失去瞭意義。

可即便如此,很多人在加瞭對方的好友以後,依然會第一時間看看對方的朋友圈。試圖通過朋友圈瞭解他的為人,或者通過朋友圈找到共同話題,更好地聊下去。

就這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慢慢變得沒那麼純粹瞭。

如果有求於人,便會想著討好、取悅和迎合;如果鐘情於對方,則會想著投其所好,百般套路,連最基本的真誠也失去瞭。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維系的圈子,組成瞭我們生活的全部。為瞭讓生活更加順心,圈子更加幹凈,學會斷舍離也就越發重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的人品如何,關鍵不在於看他說瞭什麼,做瞭什麼,而在於他在細節中暴露的真實想法。

如果一個人絲毫不顧及他人的看法和感受,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多半說明他為人自私自利,甚至有可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樣的人,並不值得長期交往。

朋友圈見人品,想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不妨先看一看他平常如何經營朋友圈。他所展示的東西,是希望他人看到的,心思是否單純一看便知。

一:經常在朋友圈道德綁架,讓人倍感不適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在朋友圈消失瞭?以往那麼喜歡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後來為何設置成僅三天可見?

其實,漸漸地不發朋友圈,並非是不喜歡發瞭,而是覺得發瞭也沒有意義。如今的朋友圈早已不再像以往那麼單純,越來越多的人,隻想著謀取利益,也就導致朋友圈烏煙瘴氣。

最常見的就是,有些人頻繁在朋友圈刷屏,發一些商業廣告。可能有些人覺得,別人發廣告也是為瞭謀生,不買屏蔽就行瞭。

可實際上,大傢真正反感的並不是商業廣告本身,而是有些人習慣性道德綁架。直接把廣告發給好友,揚言不買就是不給面子,就是沒把自己當朋友。

如此一來,誰還敢不買?

原本想著都是朋友,支持一下,可後來對方得寸進尺,每次都找著讓你買單。他覺得這是你理所當然的,誰讓你有錢呢。

拒絕瞭,他還會說:“虧我還把你當朋友,真不夠意思,再說瞭,你那麼有錢,缺這幾十上百塊的嗎?”

幫忙隻是情分,卻被人當成瞭本分,一腔真情反被辜負,誰會不傷心呢?除瞭這種道德綁架以外,還會有人讓幫忙投票,或者砍一刀等等,不勝其擾。

二:經常在朋友圈散發負面情緒,讓人嚴重抑鬱

人跟人往往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有些人樂觀,有些人悲觀,而悲觀消極是一種有毒的物質。

正如斯特頓曾經說:“悲觀主義者就像鴉片一樣,有著很強的毒素,雖然有時可以入藥,但絕不能當飯吃。”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個人總是過度宣泄自己的情緒,一方面是為瞭發泄,另一方面則是渴望得到他人的關註和認同。

可這樣做,對於他人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如果經常在朋友圈發一些負面的信息,經常抱怨,經常不滿,很容易導致別人同樣產生負面情緒。

活著本身就很累瞭,誰願意跟負能量滿滿的人在一起呢?

人生皆苦,唯有自渡。學不會自我消化情緒的人,往往是思想不成熟的人,跟這樣的人接觸,難免受其影響。

三:經常在朋友圈刷屏,發一些讓人寒毛直豎的圖片

有些人生性以自我為中心,凡事絲毫不懂得在意別人的感受,甚至會把無知當成有趣,會把惡意當成玩笑,哪怕傷害瞭別人也不會有任何愧疚之意,反倒以此為快。

我朋友圈裡便有這樣的例子,有個人經常在朋友圈刷屏,發一些讓人心裡發怵的圖片,有些很血腥,很暴力,有些則讓人寒毛直豎。

有一次,他發瞭很多張蟲子的照片,不僅有毛毛蟲,還會一些蠕動著的沒有毛的蟲,配文是:我悉心整理的小可愛,大傢覺得怎麼樣?

這句話後邊還帶有幾個嬉笑著的表情,雖然不知道他是什麼心理,但是看到這些圖片以後,的確心跳都加速瞭。要知道,有些人尤其害怕蟲子,不知道看到以後是怎樣的心情。

後來我終於忍無可忍,將他拉進瞭黑名單,現代人都很忙,難得有時間刷朋友圈還要被嚇得不知所措,何必給自己添堵呢?

再說瞭,這樣刻意傷害別人的人,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人,拉黑瞭世界反倒清凈瞭。

朋友圈不是一個人的私人場合,而是一個小型的社交場所,在發朋友圈的時候,不能隻想著自己,還要考慮一下他人的感受和情緒。

要知道,一個人的思想決定其行為,如果行為令人難以接受,人品也會受到質疑。

不想讓在意的人遠離你,不想成為一個情商低且人緣差的人,還是約束自己的行為吧。

END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