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黃賭毒摧毀的國傢,美國下水道一族,輕易得到的也會輕易摧毀你

美國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人均GDP達到瞭六萬美元。美國也被公知們說成是“民主燈塔”,是人類的驕傲。但是,作為一個意識形態與社會制度跟美國完全相反的國傢,我們最有資格反思,美國真的是人類的樂土嗎?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可以思考,一個是有老師和傢長監督你學習的孩子。另外一個是身邊是遊戲、零食、電視、早戀各種誘惑的孩子。到底哪個能成才?如果你選擇第二種,那你自然需要到美國去試試。美國無數生活在下水道中的下水道人告訴你答案。

拉斯維加斯是著名的賭城,在這座賭城裡有一個巨大的排洪系統。這個排洪系統長460公裡,這在60年代之後再沒有修過基建設施的美國算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這裡的排洪系統像迷宮一樣,如果你沒有圖紙很容易在裡面迷路。但就是這麼一個龐大的排洪系統裡生活著無數個傢庭。這裡到底有多少美國人沒有人知道,他們無聲無息的在這裡生存,無聲無息的在這裡消失。而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因為美國的“自由”而成為瞭下水道人。他們成為瞭這個國傢裡最邊緣的人物,這與拉斯維加斯的燈紅酒綠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而這就是最真實的美國,他不是公知口中津津樂道的人人平等。他是資本主義制度下,最吃人的社會。

《每日郵報》曾經采訪過這個下水道裡的“居民”。比如這對情侶凱瑟琳和史蒂文算是比較“努力”的一對情侶。他們利用木板在下水道裡架起來瞭一個木屋,然後這裡有床、書架、壁畫甚至還有個淋浴間。淋浴間是凱瑟琳利用飲水機做出來的。當然,這個小木屋唯一不能解決的就是地下的臟水。根據這對青年介紹,他們經常會在深夜去垃圾堆裡撿垃圾。比如他們睡的床就是從一個公寓下撿回來的。由於這對青年撿瞭不少廢舊的書籍,所以史蒂夫在記者采訪的時候還比較有文化。他對記者說:“我們經常在深夜撿垃圾,一些別人丟棄的垃圾就是另一個人的黃金。”

史蒂文是在三年前因為吸毒最終導致瞭破產,破產後他們就來到瞭拉斯維加斯的下水道生活。史蒂文與凱瑟琳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去拉斯維加斯賭場老虎機旁撿籌碼。史蒂文很興奮地跟記者說自己曾經有一次撿到瞭998美元,這對於這對隻能領救濟金的情侶絕對是一筆巨大的收入。史蒂文說現在他已經戒毒瞭,他們的衣服也是從垃圾堆裡撿回來的二手衣服。而這對情侶隻是這個下水道裡無數傢庭中的一個。

比如另外一對夫婦艾米和朱尼,他們是拉斯維加斯本地人。他們比上面的情侶更加不幸。他們在拉斯維加斯最好的Shalimar教堂結婚,他們也有著不菲的收入。而且這對夫婦還生瞭一個兒子。美國白人普遍不喜歡生育,他們屬於典型的信奉基督教又有錢的美國中產白人。所以他們才會生孩子。他們的不幸是孩子在四歲的時候夭折瞭。從此之後兩個人遭到瞭巨大的打擊開始吸毒。他們的萬貫傢財最終也因為吸毒全部花光瞭。他們隻能在拉斯維加斯流浪。根據艾米的介紹,他們曾經在拉斯維加斯賭場下的樓梯居住,後來經人介紹來到瞭這個下水道。

一個叫艾迪的人介紹瞭他們為什麼會來到這個地方。艾迪在拉斯維加斯賭博最終破產瞭。一開始他在地面生活,但是拉斯維加斯作為著名賭城每天客流量極大。艾迪在地面的營地經常因為保安而被毀壞。就算沒有保安管,他的營地經常在他不在的時候被小孩子破壞。由於經常受到幹擾,艾迪才來到瞭這個下水道。雖然下水道裡很安全,但是這裡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他畢竟是拉斯維加斯的泄洪通道。2002年11月30日拉斯維加斯發生瞭大洪水,最終洪水被排到瞭泄洪通道裡。那一晚從下水道裡面沖出來瞭很多的屍體。沒有人知道死瞭多少人,也沒有人知道這裡還有多少人存活。

美國是個黃賭毒泛濫的國傢。隻要你自制力不強很容易就會破產。拉斯維加斯賭博合法,但就是在其他州你也可以輕松找到賭場。而美國更是一個毒品泛濫的國傢。每年美國需要1.6噸毒品,美國統計的吸毒人群達到3500萬人。另外美國還有上千萬藥物依賴群體。所謂的藥物依賴也可以認為是吸毒人群。因為美國的阿片類藥物吃過量就是毒品。更可怕的是這些藥物是醫生開給你的。而且美國大麻合法化愈演愈烈,現在僅有十幾個州還沒有將大麻合法化。美國小學都有商店賣大麻。正如上面那些人,隻要你想要毒品,隻要你想要賭博,隨處都可以得到。

而且美國貧富分化正越來越嚴重。公知給你描繪的美國是70、80年代的美國。那個時代的美國貧富差距還不大,中產階層還能占到50%。大部分美國人就算是滑落到貧困階層,隻要你戒掉毒癮肯努力還是有機會回來的。但是現在的美國工作崗位大量減少,產業空心化嚴重。一旦失去崗位從中產階級滑入底層就很難再翻身。就算你能躲過黃賭毒,但也躲不過經濟危機。美國作為資本主義國傢會有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是對中產階級的打擊。如今美國的社會結構已經從橄欖型變成瞭金字塔型。20%的富有人群占據社會大部分財富。美國的金融化、貧富差距拉大,不得不讓人思考那個公知們最愛思考的問題。到底怎樣的社會制度才是最適合人民的制度?也許這些下水道的傢庭會給出最明確的答案。

作者/孤寂寒光

更多軍事國際相關事實,以及觀點評論請關註,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談論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