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國傢隊重度持有的低估值龍頭,僅有這五隻!(名單)

第五名.金晶科技

國傢隊持股數:900萬股

總市值:163億

作為中國玻璃和純堿行業的領軍企業,金晶科技最早發傢於1904年,至今已有117年的經營歷史,可謂百年老店。公司主營玻璃、純堿及其衍生產品的開發、生產、加工和銷售。是中國高新技術以及新材料基地骨幹企業。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同比大增930.5%的驕人業績。

實際上,金晶科技能取得如今的行業地位,正是憑借其在一百多年裡持續的創新。公司生產出國內第一片超白玻璃,打破瞭中國超白玻璃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不僅成為鳥巢、水立方、上海中心等重大建築項目的核心玻璃用材,就連世界最高的哈利法塔都采用瞭金晶的產品。

也正是因為在玻璃研發方面的實力,金晶科技被美國玻璃巨頭相中,共同主導瞭國傢超白玻璃標準的起草。

而隨著公司光伏玻璃新產能進入最後沖刺期,以及馬來西亞項目在第三季度的投產,筆者認為金晶科技玻璃產品的差異化戰略,有望帶來業績新驅動力。

第四名.太鋼不銹

國傢隊持股數:8100萬股

總市值:509億

太鋼不銹成立於1934年,不僅是集鐵礦山采掘和鋼鐵生產、加工、配送、貿易為一體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更是全球不銹鋼行業領軍企業。

目前形成瞭以不銹鋼、冷軋矽鋼、高強韌系列鋼材為主的高效節能長壽型鋼鐵產品集群。擁有800多項以不銹鋼為主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強大的研發基礎讓太鋼業績連年攀升,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實現凈利同比大增1139%,使得機構紛紛預測未來3年凈利年增有望達到51%。

可以說,太鋼不銹正是憑借強勁的業績,以及近段時間頻頻踩中備受資本市場關註的碳中和、有色金屬以及中報預增等熱門題材,成為市場的寵兒,想不火都難。

筆者認為,隨著核電建設對鋼鐵需求的釋放,疊加寶武集團資產註入事項板上釘釘,太鋼不銹未來有望成為中國寶武產業運營平臺,形成千萬噸級以上的不銹鋼產能規模,競爭實力進一步增強。

第三名.萬華化學

國傢隊持股數:9900萬股

總市值:3387億

縱觀中國的化工行業,你很難找出一個企業像萬華化學一樣,在近千億的市場中占據寡頭壟斷地位,且能夠長期保持穩定且豐厚的利潤。不僅在2018年,通過整合所有MDI產能,一舉超越國際巨頭德國巴斯夫,躍居世界第一。凈資產收益率在近10年時間裡都保持在20%以上。

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業績,正是得益於它在MDI領域的技術壟斷。目前,全球僅有5傢化工企業擁有MDI自主知識產權並能獨立生產,萬華化學是其中唯一的中國企業。

萬華能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說,是靠中國人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出來的。在萬華剛成立的時候,中國在MDI技術上可謂一片空白。於是,公司便通過“產學研”模式的試水,終於在1996年研發出專利技術,並掌握瞭光氣化學技術,打破瞭國外寡頭壟斷局面。

筆者認為,接下來隨著公司福建基地MDI產能達到160萬噸的預期,疊加供給側改革,萬華化學的行業龍頭優勢將得到進一步凸顯。

第二名.河鋼股份

國傢隊持股數:2.3億股

總市值:322億

河鋼集團成立於2008年,產品覆蓋瞭汽車和石油以及建築、機械、傢電等多個領域,不僅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工藝技術裝備,進口鋼材國產化、高端產品升級換代的強大基礎,更在釩鈦鋼鐵冶煉和釩產品生產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是國內大型鋼鐵材料制造綜合服務商。

尤其是冷軋薄板、高強螺紋鋼筋等產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獲得瞭世界汽車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不僅深度打入國外市場,還相繼成為港珠澳大橋、亞投行總部等重量級工程首選。

節能生產方面,河鋼股份目前已取得“逆流活性炭燒結煙氣凈化裝置關鍵技術”,及“寬厚板綠色制造技術”兩項科技成果,被譽為“世界最清潔鋼廠”。

而隨著公司唐山分公司搬遷補償進展順利,資產負債率得到大幅改善,筆者認為這將有助於降低公司財務風險,大幅提高盈利水平。

第一名.TCL科技

國傢隊持股數:6.72億股

總市值:1005億

說起TCL,相信大多數國人印象最深的便是當年風靡大江南北的TCL王牌電視。但實際上,成立於1981年的TCL,經過40年的深耕,所形成的研發實力,遠遠不止做電視這麼簡單。

要知道,TCL在電視行業混得可謂風生水起,不僅成立短短三年就躋身國內彩電前三強,還憑借在CRT、LCD的多產品線佈局,取得全球銷量1800萬臺電視的銷量奇跡,成為全球銷量第一的電視品牌。

而這也為之後公司戰略的轉型升級奠定瞭深厚基礎。早在2009年,TCL就深刻認識到中國科技界缺芯少屏的行業痛點。並在當年便成立TCL華星,積極佈局以Mini LED、OLED為代表的下一代顯示技術,目前已成為大尺寸液晶面板全球出貨量第一的供應商。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同比大增461.5%。利潤率甚至比國內面板巨頭京東方還高。

而鑒於公司於2020年成功收購中環股份,筆者覺得TCL有望借助光伏的持續高景氣,與中環股份形成產業協作,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