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差距大惹爭議,真的是多繳多得嗎?網友:不公平,要設上限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數量已經達到瞭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0%。按照我國目前規定的退休年齡來看,這幾年內就會有很多老人退出工作崗位瞭。

2021年6月30日人社部發佈瞭一組數據,“十四五”期間我國新增退休人員將會超過4000萬人。這麼多老人晚年的生活保障,顯然是不可能全部依靠他們的子孫後代,因為現在年輕人和中年人生活也不易,要麼為瞭買房發愁,要麼為瞭養傢和工作發愁,收入也沒那麼多。

因此,國傢采用的措施是給退休後的老人發一筆養老金,當然這筆錢是要先繳納養老保險才能有得領。幸好人們參保態度很積極,截至2021年6月底,購買養老保險的人已經達到瞭10.14億人。

不過很多人就發現,自己參保多年,領到的養老金卻很少,隻有一兩千,而有些人領到的錢很多,七八千甚至上萬都有。這麼大的差距也引起瞭人們的爭議,難道老人也有“等級”之分,難道真的是因為多繳多得嗎?其實大傢是誤解瞭,因為養老金也是有區別的。

不同的工作單位,參保的基數不同

工作單位不同,繳納的養老保險基數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是體制內的人,那就會遵從國傢規定,按照最高標準繳納社保,有些體制內的人光是每月社保都有七八千瞭,退休後的養老金自然也是很高的。

而體制外的人,國傢的要求就比較低瞭,隻要用人單位按照最低標準繳納社保就行,甚至有些公司還不給繳納社保呢。如果每個月繳納的社保總額也就一兩千,那以後可以領取到的養老金就會很低瞭。

不同的工資收入,繳納的基數也不同

我國城市之間發展極不平衡,因此,每個地方的平均工資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富裕的江蘇省,2020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03621元,私營單位則是63830元,而廣西非私營單位是82751元,私營單位是45238元,差距非常大。

按照規定,社保繳費基數是要遵照當地的平均工資來繳納的,最低的繳納基數是60%。所以平均工資高的城市,即使是按最低基數來繳納,繳納的總額也會比那些平均工資低的城市多出不少。

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不管是富裕省份還是欠發達省份,非私營單位的年平均工資都很高,所以最終非私營單位的人領取到的養老金也會比私營單位的人多。有的網友會覺得這樣很不公平,憑什麼那些非私營單位和體制內的人,本來工資就很高瞭,還要給那麼多的養老金,不可以給他們的養老金設個上限,減小一下彼此差距嗎?

會產生這種想法是很正常的,不過給養老金設置上限這種方式就不可行瞭。

為什麼不能給養老金設置上限標準?

養老金確實是多繳多得的,那些為國傢工作的人,國傢為其繳納的社保總額多,所以養老金也會很多。這就是現實,體制內和事業單位的待遇就是好,所以很多人才會削尖瞭腦袋考進去。

另外,吃“皇糧”的人有很多也做著比我們要辛苦也危險的工作,比如警察和交警這類的職業,本身工資並沒有特別高,所以隻能從社保上補回來瞭,這也算是國傢對這些公仆人員的一種優待。

其實現在國傢也在盡量減小人們的養老金差距瞭,多年來也在設法用“定額+掛鉤+傾斜”的調整模式來平衡養老金差距。2021年8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也提到,要實現共同富裕,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體系。而養老金是再分配,因此,以後養老金差距再一次縮小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總結

現在有不少年輕人或者靈活就業者認為,繳納社保就是浪費錢,減少每個月到手的收入,然後就選擇瞭不繳納社保。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雖然現在繳納社保,工資會少一點,但是這些錢會存起來,以後我們退休瞭就能領出來當養老費用,讓晚年生活有更好的保障,而不至於老瞭還要去打工。

正是認識到瞭這一點,所以積極繳納社保的人也很多,雖然繳納基數和可領取的養老金跟別人比差距很大,但這也是自己的選擇,畢竟公傢單位也沒攔著不讓人去考啊。

(本文由財經先聲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