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斷交危機”?立陶宛被殺雞儆猴,中國三招扼殺美國陰謀

區區立陶宛竟然敢挑戰中國紅線,違背一個中國原則,背後是否有美國在搞鬼?立陶宛被我國重拳出擊,粉碎美國遏華陰謀。美國還會使出什麼手段,中國又有哪些制敵妙招?

就在前段時間,位於東歐波羅的海沿岸的一個小國立陶宛,引起瞭全國的關註。立陶宛和中國在1991年建交,在建交時還共同發佈瞭聯合公報,在公報中立陶宛承諾,將會嚴格遵守一個中國原則,不會幹涉我國內政,並且承認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不會與臺灣當局建立任何的官方關系以及任何的官方往來活動。

正是在兩國政治互信的基礎上,中立兩國在這建交的30年內,外交關系才能夠一直保持平穩。

但是現如今兩國外交卻出現瞭巨大風波,緣由就是立陶宛公然違背建交時的承諾,不聽中國政府的勸告和反復的交涉,同意臺灣當局以“臺灣”的名義在立陶宛建立所謂的“代表處”。

這一行為完完全全違背瞭一個中國原則。為瞭表達中國的不滿,中國政府召回瞭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其駐華大使。

立陶宛此事將會引來什麼後果,它又是為何做這件事呢?

召大使回國其實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外交行動,僅僅次於斷交。中國上一次召回大使還要追溯到1995年,因為美國政府同意臺灣當局領導人李登輝以所謂“私人名義”竄訪美國,違反瞭中美聯合公報的一個中國原則,因此中國就召回瞭當時的駐美大使李道豫。

中國社科院歐洲問題專傢劉作奎表示,如果立陶宛不聽中國勸告,繼續一意孤行使得事態升級的話,將不排除斷交的可能性。如若中國、立陶宛兩國真的斷交瞭,那些妄圖挑戰中國底線的國傢,就得好好掂量掂量瞭。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立陶宛並沒有懸崖勒馬的跡象。就在前幾日,立陶宛外長蘭斯伯格斯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進行瞭通電。在電話中,兩國交流瞭此次臺灣事件的相關問題。

兩國非但沒有認識到這是立陶宛挑釁中國底線,幹涉中國內政在先,反而將中國為瞭維護自己權益的正當行為稱之為“脅迫”。舍曼還對此事煽風點火,稱立陶宛是美國的夥伴,在遭受中國的“脅迫”時,美國將會堅定地和立陶宛站在一起

立陶宛面積隻有6.53萬平方公裡,人口隻有260多萬,人均GDP也不過過萬而已。這個體量放在中國也不過是個地級市的水平,那為什麼立陶宛這個小國要不斷冒犯中國,挑戰中國底線呢?

其實我們從舍曼與斯伯格斯的通電中就可以看出,立陶宛之所以這麼放肆,其背後是美國在撐腰,立陶宛不過是做一個表演給美國看罷瞭。那立陶宛為什麼要不斷舔美呢?

在出這件事之前我國大部分群眾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國傢,立陶宛作為一個小國。歷史上的立陶宛曾多次被德國、俄羅斯、奧地利等國傢瓜分,甚至一度被滅國。

立陶宛作為一個東歐國傢,受到俄羅斯的影響肯定是最大的,先前立陶宛還曾是蘇聯的加盟國,1990年才獲得獨立。由於上述歷史遭遇,立陶宛民族非常恨俄羅斯民族,立陶宛國內的“反俄”聲音也非常之高,因此獨立之後立陶宛便走上瞭親西方的道路,先後加入瞭北約、歐盟等西方國傢組織中。

但是再怎麼說立陶宛也是東歐國傢,是俄羅斯與西歐國傢沖突的橋頭堡。近幾年來俄歐關系趨於緊張,克裡米亞危機以及北約東擴等事件,讓立陶宛的不安全感急劇增加。

而立陶宛還與俄羅斯的飛地加裡寧格勒直接接壤,這進一步增大瞭立陶宛的地緣政治安全焦慮感。在歷史以及政治不安全感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立陶宛隻能夠通過不斷“舔美”這種方式,來獲取西方國傢的庇護。

因此立陶宛此次事件的背後,有極大可能性是美國在背後做主使。但是立陶宛畢竟小國寡民,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影響都不會很大,美國充其量也不過是想要惡心一下中國罷瞭,而立陶宛隻能夠是中美鬥爭之間的炮灰而已。美國真正的戰略重心仍然是印太地區。

美國想要在印太地區拉攏盟友來遏制中國。

中國在進入21世紀的頭十年中,世界局勢發生瞭重大變化。中國加入瞭世貿組織,此後經濟飛速發展一下子就躍升到瞭世界第二位。

而美國在經歷瞭“911事件”之後將重點放在瞭中東地區的反恐戰爭中,美國在這十多年間花瞭數萬億美元,不僅沒能夠達成預期的目標,還成功將自己拖進瞭戰爭泥潭中,許多事情都被耽擱。當美國緩過神來時,中國已經成為瞭綜合國力第二大的國傢,如今被美國視為最大的對手。

奧巴馬深感美國霸權的危機,因此結束瞭在中東的反恐戰爭,將註意力放到瞭中國,也就是所謂的“重返亞太”,也被稱為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知道,中國和美國之間隔著一個大洋,想要涉足此地非常困難,因此利用中國周邊國傢,如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來制約中國,就能夠達到美國遏制中國的意圖。

為瞭達成“亞太再平衡戰略”這個目的,美國制定瞭一系列的政策來配合。經濟上,奧巴馬談瞭幾年,拉攏瞭十多個國傢,搞瞭一個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除瞭中國之外,主要的亞太國傢都加入瞭進去。

軍事上,當時的美國防長提出要在2020年將美軍60%的軍事力量都部署在亞太地區。一系列的行動中都可以看出,美國是鐵瞭心要在亞太針對中國瞭。

特朗普上臺時,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已經實施瞭好幾年瞭,但是成效甚微,中國的綜合國力不降反升,這更加引起瞭特朗普的焦慮。此時的特朗普認識到,光是“亞太再平衡”戰略已經不足以滿足遏制中國的需要瞭。因此特朗普就在“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基礎上加瞭一些花樣,搞瞭一個“印太戰略”。

從地緣上來看,印太戰略在原來亞太戰略的基礎上,又攬括瞭印度以及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亞等軍事基地,這也就達成瞭美國在印度洋上的包圍圈。除瞭地緣上,在政治與經濟上印太戰略也有很大改動。首先是經濟上,印太戰略關於經濟的力度並不大。

因為美國在特朗普保守主義的右翼思想下,制造業回流、貿易保護主義等政策成為瞭主流。因此特朗普不僅和中國打貿易戰,和其他國傢的經貿交流也大大減少。奧巴馬花瞭數年精力搞得TPP也讓特朗普一下就攪黃瞭。所以特朗普在經濟上,並沒有和印太國傢有更多的交流。

雖然經濟上的交流減少瞭,但是政治和軍事上的交流卻大大增強。就在去年4月,美國參議院通過瞭一項名為“2021財年國防授權”的法案,其主要內容是關於美國的國防以及海外軍事基地的相關財政問題。

而在法案中,一個名為“太平洋威懾倡議”的單列基金格外引人註目。其主要作用,就是用於加強駐印太美軍的防空能力、部署能力,以及改善美國與印太國傢關系等等方面,其投資金額超過瞭200億美元。

除瞭法案與基金上的幫助外,美國一直在軍事層面上與印太國傢保持頻繁的聯系。印太地區之中,日本印度澳大利亞三國,既是印太地區中綜合實力比較強大的三個國傢,也是美國最重要的三個盟友。美國在這三個國傢花的功夫最多,還和他們組建成瞭一個“四方安全對話機制”,通過這個機制,加快構建印太戰略的版圖。

在去年的11月,“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四個國傢在印度孟加拉灣舉行瞭“馬拉巴爾-2020”聯合軍事演習。這是近14年來,澳大利亞第一次參加這個演習。

因為此前印度一直害怕中國的忌憚,所以並不敢在這個演習中邀請澳方,但是此次四國聯盟機制的形成,無形之中給印度壯瞭不少膽量。外界普遍認為,此次四國的軍事演習標志瞭四國軍事聯盟的成熟。

與日本澳大利亞不同,印度並不是一個傳統的美國盟友,因此印度一開始對印太戰略的加入是持謹慎態度的。因此為瞭讓印度能夠順利加入,美國也在大力拉攏印度。就在上個月底,美國國務卿佈林肯,在繼美國防長奧斯汀以及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裡之後,成為瞭第三位今年訪印的美國高官。

此次會晤也是含金量十足,先後會面瞭印度外長蘇傑生、印度國傢安全顧問多瓦爾,此外還與印度總理莫迪交談。此次會議中,佈林肯開門見山就談起瞭印太戰略,並且極力遊說印度加入其中。

印太戰略對於印度來說,具有不小的誘惑。首先,中國的日益強大,是印度加入其中的最重要因素。盡管印度洋並不屬於印度,但被印度看成是自己的“後花園”,中國在巴基斯坦建成瓜達爾港、一帶一路倡議又深入到瞭印度洋沿岸國傢,在印度看來是進入瞭它的勢力范圍。

印度一直都有個大國夢,中國和印度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而現如今卻將印度遠遠甩在後面,這不得不加深瞭印度的焦慮和對中國的恐懼。此外,去年中印兩國在西藏邊境頻頻起沖突,印度在疫情中蒙受諸多損失,這也是印度與中國的沖突焦點。

除瞭與中國的沖突之外,印度的“東向”政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現在印度經濟下行壓力大,急需一個新的突破點,而東南亞又是一個現在世界的一個經濟熱土,所以印度將目光轉向瞭東南亞。

莫迪在前兩年就已經與東盟國傢在經貿、防務等問題上展開瞭諸多交流,希望能夠為印度帶來更多利益。所以綜合來說,印太戰略既能夠幫助印度遏制中國,又可以與印度的“東向行動”相重疊,也難怪印度此次會欣然加入其中。

面對美國的重重圍堵,中國隻能夠坐以待斃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面對印太戰略,中國有三個絕招可以扼殺美國陰謀。

首先,中國要在“內線”守住優勢。盡管美國在重重圍堵,但是中國對於南海東海以及西藏邊境等印太地區,仍然是占據瞭主要優勢的。

所以中國應該通過增加基建投入,加強海上軍事防衛等非沖突手段,鞏固其優勢,維護國傢利益和主權。經濟上中國不能夠讓步於拜登政府,他們每發起貿易戰或者制裁時,我們不能夠坐以待斃,而是要主動出擊,及時止損,達到“以戰止戰”的目的。

第二就是要分化美國的印太戰略版圖。拜登政府與印日澳的關系,並不是平等互惠的,而是美國要拿他們當炮灰,做棋子的非平等關系,隻是想要拿來遏制中國罷瞭。

美國政府與東盟等其他印太國傢的關系大多都停留在政治與軍事上,對於這些小國傢來說,搞政治圍堵對他們的發展根本沒有好處。所以我們可以從這裡入手,首先就是要與印度日本等國的爭議暫且擱置下來,以達到緩和關系的作用。

然後就是通過一帶一路倡議、10+3機制等,與東盟進行更多的經貿合作,讓東盟國傢離不開中國,讓東盟利益和中國利益捆綁在一起,由此,便可以分化美國的印太戰略版圖。

第三就是“圍魏救趙”。中國可以通過加強與伊朗、俄羅斯等國的政治經濟交流,在西亞和歐洲對美國的戰略版圖構成威脅,讓美國承擔印太、中東、歐洲三線作戰的壓力,從而將其精力分散開來,構成一個緩沖區,為我國創造一個有利的戰略環境。

中國想要發展,必定會遭到美國的全力打壓,印太戰略隻是其中之一而已。但是中國絕不可能向美國低頭,否則必定沒有崛起的機會。

這些策略隻是短期內的應對手段而已,中國要想長足發展,最重要的還是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提升綜合國力。但是這個過程必會遭到美國的瘋狂反撲,所以中國必須要沉住氣,隻要熬過這段時間,最後的勝利一定可以到來!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