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2000億開發風電,德國卻開始反風電,風電到底好不好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個國傢對於能源利用也逐漸從粗放型轉向瞭可持續性。傳統型能源雖然效益高、相關配套設施完善,但是畢竟資源儲量有限,而且會對地球的生態造成不良影響。秉持著可持續的發展理念,越來越多的新能源進入大眾的視野。

在從前,獲取電力資源主要通過火電的方式,這種方式歷史悠久,而且能夠儲存較多的電力,是世界各國的主要的發電形式。但是,火電投入的成本高,造成的污染大,因此,許多國傢也開發出瞭許多新型的發電方式,比如:風能發電、水能甚至核能發電。這些新興發電方式不僅能夠實現資源的重復利用,而且還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發展的可持續。一些經濟發展好的大國也開始著力研發這方面的科技。

我們都知道,我國地形分為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包括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等地區。地形復雜、地勢陡峭,雖然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但是儲存的能源是非常多的。除瞭大傢熟知的石油資源外,像風能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

要知道,我國對於風能的利用在大國當中是比較晚的,像許多歐美發達國傢,他們利用風能發電的時間要比我國早許多年,基礎設施的建設時間也較先進。但是,我國還是憑借著地大物博的優勢和對尖端技術的刻苦專研,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當中,將我國的風電技術提高到瞭世界頂尖的水平。如今,我國已經成為瞭世界上最大的風力發電國,裝機量達到瞭2.8億千瓦。

能夠取得這個成就也離不開我國對於風能發電事業的大力投入。據瞭解,我國每年投入風能發電的資金高達上百億,每年的裝機量也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我國每年在新疆的風電產業的投入也是最多的,幾乎占據瞭風能發電的半壁江山。同時,新疆的風能發電量也是非常的高,每年差不多能夠達到3500千瓦;除此之外,我國西部的許多地方也都是我國風能發電的主要基地。

而在未來,我國風能發電將會普及到全國各個地區,發電量也會達到5億千瓦以上,並將新型能源的使用逐漸轉化為我國主要的資源利用方式。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風能發電已經成為瞭世界許多國傢的戰略目標,但是作為老牌強國的德國卻是對風能發電並不看好,那這是為什麼呢?

要知道,二戰以後,德國的經濟在短時間就取得瞭較大的發展,一躍成為瞭歐洲經濟的“領頭羊”。在風能發電技術方面,德國也是處於世界的領先位置。作為老牌風機發電的大國,德國在這方面的建設一直沒有落下,發展的方針政策也一直在隨著時代改變。

但是,就在一切按部就班的時候,德國民眾當中突然掀起瞭一陣反對的聲音,甚至稱風能發電為“垃圾電”。要知道,德國為自己的風電發展投入瞭這麼多資金和技術,發展也相對成熟,那為什麼民眾們還不買賬呢?

首先因為風電存在著比較嚴重的不穩定性,因為風是自然資源,本身就會有不穩定的時候,可能白天風大,晚上風小,也可能一整天都沒有風。畢竟討論一個地區的風力資源本身就是相對的,不可能一年四季都有風。

另一方面,主要是因為全世界風力發電的技術設備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畢竟火電都有幾百年的歷史,像風電這種新型發電方式也必須要經過時間的沉淀,不斷地創新和發展,才有可能在未來實現穩定的風能供應。

除此之外,風電對生態的影響也不可忽視。風力發電機組產生的巨大噪音,對於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瞭比較嚴重的困擾,同時風電發電機組對於鳥類和植物也會造成一定的傷害。據估計每年都有幾十萬隻鳥類被風力發電機的葉片剝奪生命,這也是不少環保人士反對風電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見,德國民眾隻是將風能不穩定性的缺點放大瞭,想要追求可持續的發展,風能發電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畢竟這種可再生的資源在地球上本就不多,能夠為人類所利用的更是九牛一毛。因此,類似於風能發電這種新型的能源利用方式,在它們成熟之前還需要我們多一些考量和理解。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