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飯碗有變化,國企工資制度改革開始,死工資時代結束

文:王欣欣

說起我國的鐵飯碗職業,那麼除瞭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之外,還要一個就是難度同樣很高的國企瞭。尤其是在老一輩人的眼中,國企更是非常吃香的存在。畢竟,國企不僅能掙錢,而且福利還好,不少還是壟斷性的行業。

比如說,前段時間登上熱搜的211畢業研究生紮推去煙草公司當操作工的新聞,煙草公司就是我國一個被大傢熟知的暴利國企單位。

同時呢,國企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工資的相對固定化,很多人去國企如果一直沒有升職的話,其工資可能會的很多年都不會太大的變化,但是各種的福利還是可以保障生活所需的。

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曾經也是有不少富豪放棄瞭國企的鐵飯碗,選擇下海創業最終成就百億的身傢。

但是,這樣的一種固化的工資體系對於如今的國企並不是非常的適合。為此,2016年我國有關部門印發瞭《關於進一步深化中央企業勞動用工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這其中提到的三點就是管理人員的能上能下、員工的能進能出以及收入的能增能減。

簡單點來說,就是國企將會向社會企業進行轉型,不再是以往的大鍋飯和一個鐵板一塊,給人一種可以安心養老的樣子。對於大傢關註的工資制度改革,專傢提出瞭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能力制

即是能力越強最終收入越高。不過專傢認為,每個人因為學歷、經驗、年齡等方面造成的能力差距,固然可以在收入中有一定的體現,也應該被承認。

但是,這樣的一種收入部分並不應該是主要部分,不適宜有過大的份額。而在民營企業來說,能力制其實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模式。尤其在年齡方面,35歲失業危機就是最好的解釋。

第二種是崗位制

這種收入模式幾乎存在於每一個行業和企業中,根據其所在的崗位不同,從而支付不同的報酬。隻不過,相比於民營企業來說,國企的崗位制薪資制度往往體現得更加明顯。崗位的不同,很多時候也是其對於企業重要性不同的一種體現。

隻是,過於固化的崗位職收入對於職業相對晉升困難的國企來說,並不是非常適合當前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第三種是績效制

這種模式就是如今社會化民辦企業常用的薪酬模式,一份薪酬往往會包含各個方面的收入。例如,基本工資、崗位薪資、其他補貼以及績效提成等等。

通過各種類型復雜的薪資組成,對於員工從而進行一個全方位的考核與認可。那麼,這種薪資模式對於當前的國企單位職工來說,應該是一種沖擊最大的模式。

畢竟,曾經的國企對於不少人可以說是一杯茶一張報紙就可以過上一天。而且人社部也是明確表態過,目前國企工資分配存在市場化程度不高,工資隻能增加不能減少,差距較大等問題。

曾經的國企工資隻與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行單一的掛鉤,而今將要與企業的發展目標、生產經營目標、經濟效益以及生產效率與發展戰略等方面進行掛鉤。而這也意味著未來國企工資改革,應該會很大程度的走向績效制的方向。所以,你的工資有變化瞭嗎?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