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省企、市企和原大集體的退休職工,養老金會不一樣嗎?

有的人感覺央企、省企、市企、大集體這一系列級別的單位退休職工養老金不一樣,可能也很納悶。明明我們實行瞭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大傢都是參加養老保險的,為什麼大傢養老金待遇不一樣呢?

第一個原因,工資水平的問題。

一般來說,國有企業職工的工資水平一般也是有國資部門統籌規劃的。但相對而言,一系列國有企業的隸屬,也反映瞭他們工資收入的高低。級別越高的國有企業,職工收入水平越高,也是大概率事件。

職工的工資收入,實際上決定瞭職工的繳費基數高低。繳費基數越高,退休金越高是不爭的事實。比如說基礎養老金,按照300%的基數繳費每一年基礎養老金可以多領取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而按照100%基數繳費隻能多領取1%。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錢數,也會由於劃入金額的提高而不斷增多。按1萬元基數繳費,一年進入個人賬戶9600元,而按照3000元基數繳費進入個人賬戶隻有2880元。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就等於個人賬戶養老金。

其實,繳費檔次也會影響過渡性養老金的問題。由於一些地區在在計算過渡性養老金的時候使用的是平均繳費指數,或者壓根就沒有視同繳費指數,直接按照實際繳費指數計算過渡性養老金。因此,後期的繳費基數越高,過渡性養老金待遇越高。

另外,不同級別的企業使用的社會平均工資也是不一樣的。尤其是一些省市區的省直企業要按照省直企業的平均工資來計算養老金,而很多市級企業要按照該市的社會平均工資計算養老金。一般省裡計算養老金的基數更高一些,也會造成養老金待遇的差距。

第二個原因,企業年金的問題。

除瞭基本養老金以外,其實有一些特殊企業的養老待遇,還有補充養老機制——年金制度。

年金一般是個人繳費不超過繳費基數的4%,單位不超過8%,共同繳納形成的。退休後可以一次性領取,也可以按月領取。

目前全國有9.6萬戶企業建立瞭企業年金,參保職工2548萬人,大部分都是央企和大型國企,像一些地方企業都是沒有建立年金制度的。

第三個原因,企業福利補助的問題。

實際上,有一些待遇都是歷史形成的,也是可發可不發的。比如說住房補貼、房租補貼等等一些機關事業單位可以享受到的待遇,隻要單位條件好,有足夠的能力發放也沒人反對,但是也不是強制發放。像央企等大型企業,一般成立的時間較早,有關制度規范也早已經建立,一些企業會在基本養老金以外額外發放一些補貼補助待遇。

所以,其實並不是由於企業級別不一樣,養老待遇不一樣。主要還是企業的養老制度和職工的繳費基數,產生的養老待遇差距的原因。未來有關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待遇會越來越公平的。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