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馮錦華在日本向靖國神社噴油漆,被判刑後過得如何?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伶仃洋》文天祥

南宋詩人文天祥被捕後下寫瞭這首流傳後世的詩詞,詩中洶湧澎湃的愛國激情令人動容。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傢認識一位愛國青年,他向靖國神社噴油漆,做瞭無數中國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那麼他被抓之後結果如何呢?

日本留學

在我國近代史上,日本這個國傢給我們帶來瞭許多傷痛,為瞭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才最終贏得瞭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但是日本不反思自己,反而公然參拜埋葬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行徑非常囂張。而我們的故事就要從參拜靖國神社說起。

馮錦華的父母算得上是先富裕起來的那波人,憑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馮父很快積累瞭一定的財產,在當地頗有名望。當時的中國教育水平落後,因此馮錦華出生後,父母為瞭讓他擁有更好地教育,花費巨資將他送到日本留學。在中國受到廣泛愛國教育的馮錦華對於日本有些抗拒,但是無奈父母逼迫過急,他最終還是去瞭日本。

剛到日本的時候,馮錦華對周圍人表現出瞭明顯的敵意,再加上言語不通,鬧出瞭很多不愉快。在經過一段相處後,馮錦華慢慢的熟悉瞭當地人文環境,也遇到瞭很多有趣和值得信賴的日本民眾,因此他對日本的刻板印象以及敵意就發生瞭轉變,事情向好的方面發展。

在畢業後,他應聘進入一傢律師事務所工作,而變故突如其來。2001年8月13日,小泉純一郎大張旗鼓地參拜靖國神社,這一舉動在國際上引發瞭巨大的爭議,中國,韓國都對日本發出譴責,而日本政府頂著巨大的壓力,一意孤行。馮錦華知曉瞭這件事後,對日本失望透頂,認為自己受到瞭“欺騙”

向靖國神社噴油漆

馮錦華自小在中國長大,受到瞭良好的愛國熏陶,銘記歷史、不忘使命是他的擔當,多年的異國生活並沒有磨滅他的堅定信念。面對這發生在眼前的無恥行為,馮錦華異常的憤怒,他不能放任這種顛倒黑白、喪盡天良的行為,為瞭紓解自己的憤怒情緒,他決定做些什麼

這一天終於到來,馮錦華像往常一樣正常上班,到瞭下午即將下班的時候,他借故離開公司,準備去實施他的“計劃”。他先是在商店購買瞭大量紅色和黃色的油漆,這並不是無心之舉,而是因為國旗的顏色就是紅色和黃色,特意向店員確認油漆無法清洗後,馮錦華開始去往靖國神社。

到達靖國神社周邊後,警察的防衛開始密集起來,隨處可見警犬巡邏。這個時候馮錦華也有過遲疑,有過退縮的念頭,他還有廣闊的未來,還有傢鄉的臨產妻子,今天踏進這道門就無法回頭瞭,但事已至此,他不可能掉頭離開。在費勁千辛萬苦躲開警衛之後,他溜進瞭靖國神社的內部。

趁著四下無人,他在明顯的地方用油漆寫下“該死”兩字,他心中的慷慨激昂之氣正濃,於是大步向前,在門口也開始噴漆,同樣寫下對日本的侮辱詞語。即將完成時,一名巡邏警察到達瞭此處,大聲叫喊馮錦華停下,此時的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繼續噴塗,直到接下來的警察增援到達被逮捕為止。

馮錦華之前也考慮過後果,並且還細心研讀過相關的法律規定,本以為噴塗油漆最多被小懲一番,事後就可以安然無恙。然而事情遠不止他想的那麼簡單,日本政府對他的行為大為光火,要嚴懲馮錦華,隨後東京方面找到由頭將他關押。此時他冷靜下來,才意識到瞭事件的嚴重性,但他對自己的行為並不後悔,認為自己做的沒有錯。

事情發生後,日本政府迅速封鎖消息,然而中國大使館從各種渠道得知消息後馬上介入,對日本政府施加壓力。最終經過多方角力,馮錦華被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緩期3年執行。馮錦華對這個判決沒有不服,老實的去監獄服刑,出獄後,馮錦華無法繼續在日本工作下去,多年的積累化為泡沫,隻能回國發展。

19年過去,時間可以抹平許多事情,但是愛國情懷永遠不會消退,當年的事件長久地停留在中國人的心頭。在大是大非面前,馮錦華堅守住瞭信念,守護中國的國傢聲譽,這種行為是值得肯定的。我們也應該學習馮錦華的愛國精神,不忘初心,牢記歷史,以實際行動愛國,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愛國情懷。

馮錦華向靖國神社噴油漆固然不妥,在老成持重的人眼裡這是沒有思慮周全,魯莽大膽,但是這都無法抹去他的愛國精神,無法掩蓋他噴湧而出的愛國擔當。戰爭年代的中華兒女不畏艱難,勇敢抗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造就我們的鋼鐵長城,和平年代時,馮錦華就用自己的膽魄為中國揚威,為不平事出聲。

在日本服刑期滿後,馮錦華回國發展,在這裡他遇到瞭很多同道中人,一樣的青春熱血,一樣的愛國心切,他們還一同參加瞭很多抗議活動,南斯拉夫大使館時間,南海島礁事件,釣魚島事件等等,都有他們的身影。國傢領土主權不容破壞,歷史的真相不容塗抹,無數中國人為此而努力。

愛國的方式有很多,馮錦華隻是做出瞭最激烈的選擇,這種直接且具沖擊力的方式震撼瞭許多人,而這帶來的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正是在這樣一個個愛國志士的組成下,中國的聲譽才能被捍衛,他們為中國奉獻瞭所有,發光發熱,在愛國道路上深耕不綴。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