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人”張欣:給美捐6億未給武漢一分,每年卻從我國掙數億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封建歷史上,商人階層並不是一直生活在事本抑末的陰影之中,特別是在戰國中後期這段時間,受到瞭統治者們的認可和爆發。秦朝建立大一統王朝後,商人的地位開始得到壓制,並持續瞭上千年。直到晚清時期,商人的地位才開始逆轉,再次贏得社會的再次認同和尊重。

作為商人,既然利用瞭社會資源,那就必須懂得報效自己的國傢。明朝時期的沈萬三,是“江南首富”,當時朱元璋需要修城樓的時候,沈萬三提供所有財富支持。在品史君看來,這或許是商人界一個優良的傳統,國傢情懷也正是他們需要具備的——隻要需要,必將全部奉上

“林子大瞭,什麼鳥都有”,但是我國有一位企業傢卻並不這樣。她的名字叫張欣,在中國發傢卻入瞭美國國籍,每年從中國賺取數億人民幣的利潤,卻未給祖國捐一分。這令品史君非常疑惑:既然從中國賺取財富,何況還是中國人,為什麼還會做出如此“崇洋媚外”的舉動?

發傢之路

張欣是一名65後,出生在一個很普通的傢庭。因為工作的緣故,張欣在14歲的時候定居在瞭香港生活。當時他們在流水線上班,張欣輟學為自己積攢人生的“第一桶金”。80年代末90年代初,她積攢瞭3000英鎊的財富,換算成人民幣大概26000多元,開始進行專業知識學習

這一切並不是無用功,她有自己的打算。在別人的介紹下,張欣來到瞭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經濟系學習。據她本人回憶,這段時間應該是她個人最為艱苦的一個過程。可人生不就是這樣嗎?隻有吃過苦才有一番成就。隨後她再次來到劍橋大學進修,直到1994年回到北京創業。

當時和她一同創辦“SOHO中國”的,還有自己的丈夫潘石屹。6年的經營,該公司的營業額直線飆升,直到2007年上市,成為我國最大的商業地產企業IPO,整個房地產行業也因她的到來取得瞭新突破。直到現在,她仍然是中國地區的總裁,每年有數億元的利潤,十分可觀。

慈善之行

從一般角度出發,商人在成功之後,都會對自己的國傢進行回饋。就算不是為瞭特意描寫,那在國傢碰到困難的時候是不是應該身處援助之手?張欣並沒有。據有關數據統計,張欣在發傢之後也從事瞭慈善事業,捐款更是高達瞭6億元,但捐款對象是美方機構,這是為何

加上自己後來獲得美國綠卡並加入瞭美方國籍,引起瞭許多有關人士和網友們的猜測。在媒體的追問下,張欣說出瞭事情的緣由。或許是因為自己的個人經歷,她對留學生在國外的生活和教育也是非常重視。自己的六億善款,全部都被應用在瞭中國留學生身上,無一例外

但許多人並不理解這樣的行為,並羅列出瞭條條款項對其質疑。其中最顯眼的一條就是“你能保證你資助的所有留學生都回國嗎?”每年賺這麼多錢,去年武漢的情況難道自己不知道嗎?出於人道是不是都應該拿出一點款捐瞭一位中國走出去的商人,為何不懂得回饋國傢

品史君說

在品史君看來,張欣在事業方面的成就是無可否認的,也是許多青年學者和創業者們學習的榜樣。但話說回來,商人既然作為公眾人物,是不是應該有屬於自己的道德標準?這樣的行為又怎麼對得起曾經依附的那片神州大地?不管是什麼理由,愛國情懷必須是商人要有的。

對於哪個時代的人來講,品史君都希望諸位可以記住一句話:不忘初心。初心一旦迷失,就像航海失去瞭坐標,人生之舟亦可顛覆。隻有把實現的場景想得越清楚越具體越真實,動力就會越源源不絕,眼裡就會一直有光,正如後半句所說——方得始終。你我共勉。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