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一回宮就做瞭五件夠狠的大事,她是天生屬於後宮的女人

最近在二刷喜馬拉雅上一本有聲小說《簪中錄》。這個小說以探案為背景,其實講述的是宮廷鬥爭的波詭雲譎,因此小說裡涉及到瞭很多後宮女子,如貴妃、皇後、公主等等。

其中有一個案件和當時風頭正勁的皇後有關。

小說裡的男主角提到這個女子,隻有一句評價:“一個在後宮裡都可以活得這麼好的女子,她的一生都不會失敗。”

而這個從困頓之地走入權力之巔的皇後,對自己的評價則是:“我早已經看明白,我想要的不是和一個男人相依為命,而是活下去。而且我還要活得很好,永遠不要有抱著琵琶在街上乞討的那一天。我要大傢都記得我傾世的容貌和才華,我知道最適合我的地方就是宮廷。”

夜裡,聽到她的這句自白,我想起的是甄嬛。

因為《甄嬛傳》看得越多,我越覺得,甄嬛同樣是一個天生適合後宮的人,她的野心、欲望還有她的大局觀,都決定瞭她不是一個會耽於情愛的女人。

當然,每次我寫甄嬛有野心,總有個別極端的甄嬛粉會口出惡言,認為我在黑甄嬛,在她們心裡,甄嬛純情善良,她走進皇宮的每一步,都是被人在後追趕著、逼迫著。

老實說,我不太理解,為什麼有人會覺得“說甄嬛有野心”就是在黑甄嬛。

事實上,我不厭其煩地寫甄嬛,就是因為我非常欣賞她的野心,以及她實現自己野心的方式——聰明果斷、有勇有謀,懂得利用人性,但始終沒忘記自己的底線。

甄嬛展示瞭人的美好與復雜,她是這幾年我最喜歡的女主角之一。

所以,我仍然要堅持自己的觀點,再說一次——甄嬛和果郡王註定會分道揚鑣,不管有沒有那一場變故,他們都不可能實現他們想象中的廝守到老,因為甄嬛天生是屬於後宮的人,果郡王不過是她疲累時用來休憩的一站。

不必細說從頭,用甄嬛過去種種宮鬥手段,來證明她和後宮環境的契合度,單單是從她以熹妃身份回宮的那一集,就可以看出甄嬛是一個真正的狠角色。

我也是最近重溫,才發現甄嬛在那一天時間裡,做瞭好幾件,很多人一輩子都想不到也做不到的大事。

第一,她知道此後自己的生死榮辱都要建立在皇上對她的感情上,因此回宮後,著意修補自己和皇上之間因為三年沒見的那種生疏和裂隙。

口口聲聲回憶從前,讓皇上想到兩人從前恩愛的時光。

當皇上言語之中流露出愧疚之情的時候,又恰到好處地說上一句:“皇上與臣妾之間,沒有這樣生分的話。”

這樣做,一方面是示弱和討好,滿足四郎身為帝王所追求的那種尊嚴嚴——我愛的女人,必須更愛我,不能計較我的過錯。

一方面則是加重瞭皇上的愧疚之心。

如此一來,甄嬛自然能得到皇上對她的彌補,牢牢握住後宮女人最需要的那一種感情——恩寵。

甄嬛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快速精準地建立起瞭自己今後要防守和攻擊的對象。

甄嬛當著自己宮裡眾人的面,說皇後在修建永壽宮這件事上,著意添瞭許多東西,很顯然就是一方面討好皇上為自己博得賢名,另一方面則坐實瞭她甄嬛狐媚惑主,紅顏禍水的惡名,引起朝堂忠臣對她的不滿。

這麼做,其實是相當於告訴她身邊的人,從此之後,她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和皇後鬥。

緊接著,就因為有個香爐是安陵容送來的,甄嬛就立即請來瞭溫太醫,嚴防死守安陵容的同時,還抓到瞭安陵容用香料迷惑皇上的證據。

然後還和眉莊商量著,把皇後在欽天監的人給搞下去,換上瞭自己的人。

第三,甄嬛明白自己能夠回宮和太後皇上要保護四阿哥有莫大關系,因此第一時間,就見瞭四阿哥,並且明明白白告訴他,從此之後,他們就是利益共同體,請四阿哥務必謹言慎行,不要被人拿住把柄。

第四,建立和鞏固自己的戰隊。

先是賣瞭敬妃一個人情,忍痛割舍瞭自己原本想要回朧月的心思,讓朧月繼續跟隨敬妃生活(後來這件事上出瞭點波折後,甄嬛就徹底把朧月送給敬妃瞭)。

緊接著,一眼看出寧貴人的與眾不同,知道她是可以利用的人,很快就挑選上好的淺碧色錦緞送給寧貴人。

連久居深宮的眉莊都覺得意外,還好心提醒她,說不必對寧貴人太好,太後就第一個不喜歡她。

但甄嬛有自己的判斷,對眉莊說瞭一句:論起來總是皇上喜歡的人,有些場面不得不過。

這裡就能看出甄嬛比眉莊更適合皇宮:

她能一眼看出別人隱藏起來的心事,她那時未必知道寧貴人對果郡王的感情,但寧貴人對皇上以及其他人的冷漠,是讓甄嬛警惕和防備的,所以她先做瞭一些場面上的功課,來試試對方的深淺。

而這個舉動,同時還能讓皇上開心,何樂而不為呢?

第五,甄嬛掃除瞭自己在這個後宮生存最大的障礙——太後對她的疑心和防備。

她在太後面前畢恭畢敬,說瞭一通七分真三分假的話,最重要的是她表明瞭自己對皇權的畏懼,讓太後對她放瞭心。

以前沒註意,但這次認真看瞭後,看到《甄嬛傳》的這一集(第56集)裡,甄嬛竟然一天時間做瞭這麼多事,我都被這個女人嚇到。

換作是我,僅僅是消除太後的疑慮這一件事,恐怕我都要花上相當長一段時間。

至於其他的幾件事,我想,大部分女人,都會手忙腳亂,應接不暇吧。

可甄嬛,心思縝密又鎮定,竟然把所有可能對自己不利的事情,都樁樁件件地照顧到瞭,而且不是因為別人給她制造危機瞭,她不得不硬著頭皮應對。

甄嬛做的這些,沒有一件是亡羊補牢,相反,每一件都是未雨綢繆。她既清掃瞭來路的痕跡,又鋪平瞭自己的去路。

身處繁花似錦中,還有這樣審慎的心態,真的太厲害瞭。

由此也可知,甄嬛是一個擁有卓絕見識,能接得住命運跌宕的人。

我以前寫餘答應的時候,說過一段話,:

餘答應出現的時間很短,但她的故事講得最圓最全——她從一開始就盜用瞭甄嬛和皇上的故事,錯拿瞭甄嬛的機遇,又因為沒有足夠的見識與能力,最終被捧殺。

她和甄嬛的故事,其實是對照著寫的,編劇把機遇同時給瞭兩個人,交給她們自己去選擇。

餘答應實力和見識都撐不起這段機遇,因此她的命運隻能是任人宰割。

而甄嬛,從她那時的選擇,以及如今她再次回宮後的種種行為來看,她始終是一個有能力掌握機遇的人。

從莞嬪到熹妃,變的是她的身份和姓氏,沒變的,是一個女人的清醒和智慧。

唯一不同的是,她比過去多瞭一點狠絕,因此單從後宮生存技能來說,甄嬛已經從過去的“適合”變成強大瞭。

這當然也是一種無奈。

但這種變化裡,也有一些讓我感動的東西。

像是槿汐說:“娘娘要做的,是狠而無心。”

然後甄嬛握住她的手,說瞭一句:“槿汐,除瞭你,便再也沒有人會對我說這樣的話瞭。”

也像是眉莊推心置腹地對甄嬛說:“讓你回宮又開始過這種不安生的日子,我也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我明白,咱們這些人,哪有為自己活著的。”

這兩個人比任何人都瞭解甄嬛的變化。

但我感動的是,她們欣賞甄嬛身上那些美好東西的同時,一並接受瞭她被命運塑造出來的那些灰暗的成分,因此她們抵達瞭女性之間最難抵達的那種友情——諒解。

這是甄嬛和敬妃、端妃包括浣碧、流朱等其他女性之間都不能抵達的高度,所以甄嬛也最珍惜這兩個人(關於她們的友誼回頭給大傢細寫)。

或許,這是《甄嬛傳》悲涼底色裡,為數不多的亮色瞭吧。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