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芯片!80%依賴歐美進口,本土無一能替代,最低成本是美國200%

可能很多人還記得,去年豬肉價格一路暴漲,市場售價一度突破40元/斤大關,僅2019年全年豬肉消耗量就高達4486.6萬噸。相比之下,去年上半年我國進口的豬肉,平均價格是每斤6.5元,其中從美國進口的豬肉竟然隻有4.35元/斤。相比之下,當時中國生豬的出欄價就高達18元每斤。

那麼問題來瞭,為什麼美國出口中國的豬肉這麼便宜?

答案是,由於美國較早的鼓勵和發展養豬產業,因此美國的現代化和機械化養豬能力,在全球都處於頂級水平,相當於一個人力能夠講3600頭豬,再加上美國的糧食又相對便宜,因此在人力成本、設施成本和飼料成本方面,美國在全球養豬產業裡享有較高的優勢。

另一個優勢,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那就是美國本土企業培育瞭大量的種豬品系,其中比較典型的如波克夏豬、杜洛克族、漢普夏豬等等,而且這些種豬基本上都具備少脂肪、瘦肉率高、成長快、產仔率高等優勢,這些優勢是中國養豬業目前所不可企及的。

那麼,我們就要來講一講目前中國在種豬培育方面與歐美的差距。

中國豬有長達9000多年的馴化歷史,1994年,中國本土豬種市占份額高達90%,很多人印象中,90年代中國的豬絕大多數都是黑色的。

但到瞭2007年這一數字卻變成2%,不管是傢庭還是養豬場基本上清一色是白色豬。不僅如此,中國每年都需花費上億元從國外進口種豬和豬精液,80%的種豬是從國外進口,2020 年我國進口種豬再創新高,突破2.2萬頭。

華為芯片卡脖子事件至今還歷歷在目,中國大量進口國外豬種,意味著國人的餐桌未來或將面臨同樣卡脖子風險。

中國培育出瞭成華豬、蘇太豬、梅山豬、上海白豬等眾多豬種,有如此多優秀的豬種,為何我國還要大量從國外進口呢?

不少在農村長大的朋友都知道,在過去農村養殖的本土豬也叫做黑毛豬,黑毛豬肉質肥美,用於烹飪口齒留香,然而這種本土豬卻有個致命的缺點,出欄期在一年半以上,瘦肉率隻有30%,產仔隻有五六個,而且抗病能力不佳。

反觀國外的豬種,以杜洛克豬為例,每日增重超過667克,隻需要6個月時間體重就可超過180斤,育肥效果更好,並且料肉比也更高,大約克夏獵豬料肉比高達3:1,瘦肉率占比超過55%,可以有效降低養殖業的飼養成本。最重要的是,繁殖力也很高,一次產仔可達11頭左右。

此外,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外界對於我國育種行業發展關註度較低,導致本土豬種因為保護不得當,造成大量流失,目前僅剩90個本土品種,中國育種產業的發展一度陷入瓶頸,始終未培育出媲美外國豬種的優質品種。

綜合各種原因,導致中國豬種市場一直依賴國外進口,與此同時我國豬種產業,還形成規模小、分散的局面,難有中企可以站出來抵擋一面。

今年豬肉價格一落千丈,甚至很多中小規模的養豬場陷入瞭虧損,國內中大型的養殖場也都面臨瞭虧損的局面,能夠在生豬出欄價7元還能盈利的養豬企業,可謂是鳳毛麟角,但是這個價錢,依然是美國生豬出欄價的兩倍。

豬的種源產業關乎到14億國人的飯碗,對於穩定民生至關重要,打破國外豬種壟斷局面刻不容緩!

行對此國傢在“十四五”期間,明確指出關註生豬種業發展,並列出98個生豬育種場名單,為豬種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目前,已有多傢育種研究所在海南生根發芽,在海南育種中心基地裡,有接近7000為科研人員在此為推動中國育種業進步而努力,中科院種子創新研究所,也已經在海南建立多年。

不僅如此,近幾年來國傢采取瞭多重措施,對於中國地方豬種秉持應保盡保的理念,讓不少黑豬種走進瞭養殖戶傢中,一批黑豬品牌也即將湧入市場,這將滿足不同消費者對於豬肉的需求。

除瞭國傢以及各大科研機構在付出行動外,各大中企也在貢獻自己的力量,以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等為代表的養殖企業,每年都在加大自主育種研發投入,而在本月月初,溫氏股份更是傳出好消息,官方表示公司當前種豬主要采用自主培育以及生產方式,隻有極少部分通過進口引種。此外,牧原股份也在去年上半年就有能繁母豬191.1萬頭。

不難看出,我國育種產業正在大步向前邁進,未來中國本土豬種也在本土市場奪回屬於自己的份額,期待有一天老百姓也能吃上我國自主育種的豬肉。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