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出事後,被拉下水的他們慌瞭

七月底,平安北京朝陽的一條微博:吳亦凡因涉嫌強奸罪被依法刑事拘留,給這場撕扯瞭一個月的鬧劇畫上瞭大快人心的句號。

8月2日,吳亦凡及其工作室的微博、超話、豆瓣和百度貼吧的人物主頁均被封禁。

各大音樂、短視頻平臺火速下架他的所有歌曲和歌手信息,就連之前和鹿晗合作過的新歌也搜不到瞭。

當初因為番位撕的昏天黑地的《青簪行》,這下也不用爭瞭,官微直接連夜刪除瞭所有相關微博。

這兩天,又有網友發現,豆瓣演員表上面的吳亦凡,已經變成瞭一串代號。

娛樂圈第一次出現瞭全平臺封號的陣仗,我們這屆網友也算是見證瞭歷史。

但是莉莉安在刷豆瓣的時候發現,吳亦凡主演的電影,竟然沒有一部夠得上及格線。

作為演員,沒有作品,作為歌手,叫得出的隻有一首玩梗出圈的《大碗寬面》,作為偶像,全無形象管理,道德敗壞到底。

就是這樣一個全無藝人,卻資源接到手軟,片酬高到飛起,受盡粉絲追捧。

不由得問一句:憑什麼?

1

流量明星的根,是從2016年開始爛掉的。

2014年,EXO組合成員吳亦凡正式提出解約,隨後,鹿晗、黃子韜也相繼解約回國發展。

同時,內娛也湧現出一批小鮮肉,“初代流量”開始發展起來。

巨額片酬、摳圖演技、濫用替身、飯圈文化……

這些都是同一時期,同時出現的現象。

到瞭2016年,也就是小G娜錘吳亦凡的那一年,達到瞭頂峰。

這一年甚至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不管多老牌的導演,幾乎拍一部爛一部。

流量明星全面霸占熒幕,攻陷電影市場,各種高票房爛片不斷挑戰著觀眾的心理下限。

鹿晗和井柏然兩個流量加持的大IP《盜墓筆記》,上映半個月票房10億,穩居暑期檔第一位。

但是豆瓣評分隻有4.8。

拼命賣腐、強行搞笑、粗制濫造的特效、經不住推敲的情節、主角尷尬的演技,資本就差把“圈錢”兩個字刻在臉上。

還有票房5.1億,評分隻有5.3分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演員的分工十分明確,鄧超和白百何負責演技,楊洋則負責流量和票房。

但是口碑依舊沒有挽回多少。

這一年的頂流吳亦凡,也用他的AI切換咆哮式演技,貢獻瞭三部爛片。

一部電影不管拍得有多爛,隻要有流量明星參與其中,就會有粉絲包場,刷票房數據。

資本註意到這個便捷的賺錢方式並且迅速利用起來,各領域的投資人紛紛成瞭影視公司,想要分一杯羹。

僅2016年,有幾十傢新影業公司成立,宣佈新片片單數量多達400部。

流量明星一時間成為資本瘋搶的香餑餑,片酬水漲船高,更懶得去打磨演技。

反正電影爛,有粉絲買單;演技差,有粉絲閉眼吹。

整個影視市場都主動或被動地向流量經濟妥協,就連徐克和周星馳也不例外。

采訪中,兩位導演帶著意味深長的笑問吳亦凡覺得自己為什麼找他合作。

他大言不慚地回答“因為演技”。

爛片票房大賣的背面,同年5月上映,豆瓣評分8.3的《百鳥朝鳳》,卻淪落到瞭制片人在微博直播中下跪求院線增加排片的地步。

最終《百鳥朝鳳》票房超過8000萬人民幣,而在方勵直播下跪前,該片上映一周的總票房僅有300多萬元。

在粉絲的瘋狂追捧、名導的同流合污、資本的流量爭奪下,好作品的出路是那麼艱難,普通觀眾的憤怒是那麼的無力。

2

嘗到瞭流量經濟帶來的巨大甜頭,近兩年娛樂圈越發的急功近利。

據統計,2021年上半年,大大小小的電視劇網劇,僅僅是內地就已經播出瞭一百多部,其中評分達到及格線的,都不過半。

很多劇名更是連聽都沒聽過,粉絲到處安利,一問路人查無此劇。

其中評分最低的,是2.9分的《你微笑時很美》,還是因為最低隻能打一星2分,不能打負分。

劇本身就槽點滿滿,抄襲融梗,打著電競職業劇的噱頭,拍瞭一部充滿人造糖精的愛情偶像劇。

人設無腦,情節毫無邏輯,侮辱電競不說,談戀愛也全靠尬撩。

男主的扮演者許凱是模特出道,今年主演的三部劇相繼撲街,演技一部比一部差。

女主的扮演者程瀟,本是女團愛豆,轉行拍戲,隻會撇嘴瞪眼,毫無長進。

演員在晚會唱歌,愛豆在劇組演戲,全員亂跨界,觀眾隻配聽假唱、看爛片。

爛劇當然不止這一部,它隻是一個典型。

編劇隨便寫寫,導演隨便拍拍,演員隨便演演,連敷衍都懶得敷衍。

註水的情節和沒有演技的流量明星,已經成瞭標配。

粉絲劇就像是郭敬明拍的《小時代》,一方面是場景盛大行頭豪華,一方面是槽點密佈口碑崩壞。

資本掌握瞭財富密碼,拍劇還需要浪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拍綜藝的門檻更低。

千篇一律的小遊戲,刻意的搞笑,反復被爆出的抄襲,可是各式各樣的綜藝還是層出不窮。

各個流量明星也樂得上綜藝露臉,來錢快,隨便立立人設賣個慘,還能收獲一大批粉絲。

然而,它可以爛,觀眾卻不能說。

以前的微博,還可以看見各式的見解討論,現在的官博、熱搜下面,全部都是粉絲控評。

模板化復制粘貼的文案,毫無內涵和營養的溢美之詞。

為瞭自傢偶像的“廣場”好看,粉絲們花費大量時間重復著同樣的操作,控評動輒成百上千,造成瞭和機器刷屏同等量級的信息冗餘,“數據女工”也由此聞名。

圈內狂歡,圈外啞然,天下路人苦控評久矣。

就連一些影視評論賬號客觀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要被粉絲出警。

“不想看就別看。”

“你一定是收瞭錢的黑粉。”

“你行你上,就會躲在鍵盤後面逼逼。”

演員不能批評演技,歌手不能評判唱功,愛豆不能要求舞臺。

普通觀眾幾乎被剝奪瞭參與相關話題的權利,無法表達觀點。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連提到明星的名字,都隻敢小心翼翼地用英文字母代替,生怕遭到粉絲的攻擊。

數據造假,流量作弊,更是層出不窮。

粉絲一擲千金為偶像應援,早已是“行業潛規則”。

為瞭打造“頂流”,選秀綜藝爭相冒頭,作為比賽類節目卻沒有導師評分,全靠粉絲“投票+打榜”,送偶像“出道”。

最後有實力的唱跳愛豆沒選出幾個,倒是“倒奶”上瞭熱搜。

依賴流量明星,靠資源不靠能力的模式已經形成行業閉環。

一部劇或者綜藝,有瞭流量明星就等於有瞭投資,即能銷售,收獲巨大的利益。

奢侈品牌簽下流量明星做代言,利用明星的影響力轉化為成銷量和傳播度

明星的商業價值水漲船高,變本加厲地營銷人設,爭奪番位。

資本掙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也炮制出瞭大量的文化垃圾。

3

在這個模式的推動下,流量明星的根,也徹底爛瞭。

偶像愛豆輕輕松松拿著高片酬,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什麼都能搞定。

人設翻車,不斷挑戰道德和法律的底線。

戀情曝光的瓜已經見怪不怪,出軌、約炮也是一茬接一茬。

愛豆在節目上穿著各種奢侈品,賣著“富二代”人設,父母卻接連被爆出違法老賴,欠錢不還,列上失信名單。

鄭爽代孕、棄養的風波還沒有平息過久,吳亦凡混亂的私生活又引發刑事案件,反復刷新網友的三觀和認知。

小眾追星在有組織的引導、糾集下逐漸變得極端無腦化,成為路人避之不及的惡臭飯圈。

某選秀愛豆父母被爆出非法營業,涉黃涉毒時,粉絲的言論令人大跌眼鏡。

“緝毒警察隻是失去生命,哥哥失去的可能是一個出道位啊。”

前段時間鄭爽試水復出,字裡行間透露著“我想繼續撈錢”,評論區還有大批粉絲支持。

就像吳亦凡已經被刑事拘留,依舊有大批粉絲叫囂著永不脫粉,甚至揚言“劫獄救人”。

追星追到失去理智,喪失道德標準,宛若一個邪教組織。

流量體系的侵蝕,是野蠻而又殘暴的。

文娛市場崩壞,大量掙熱錢塊錢的公司湧入,劣幣驅逐良幣,壟斷市場。

輿論被占領,網暴抹黑,黨同伐異,從娛樂圈向各個圈層延伸。

正如《百鳥朝鳳》的制片人方勵所說:“資本進來就是為瞭做局,做一個讓大傢都能玩的局。”

但是這個局,普通人不配玩。

在巨大的流量市場面前,普通人隻能向“吳亦凡們”後退低頭。

吳亦凡事件引發的一系列蝴蝶效應,讓“流量至上”的巨大陰暗面充分暴露出來。

網信辦也開始深入清理飯圈,整頓規范文藝產業,流量明星的根基,終於有瞭松動的趨勢。

吳亦凡落網,我們奔走相告,舉杯歡慶,並不隻是因為一個壞人被繩之以法。

其背後的流量資本邏輯,才最值得警惕。

作為觀眾 ,我們不願再看到拿著高額片酬,卻毫無實力和藝德的流量明星;

也不願再看到塞滿流量的無腦註水偶像劇,害怕被網暴的輿論場。

“明星”是光環,更是責任。

德不配位的流量明星,也終將被流量反噬。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