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佈“警告”,這個行業“泡沫”溢出,別被當“韭菜”瞭

前段時間,國外某些品牌對於中國的針對性打壓,給國內無數民眾敲響瞭警鐘。民眾抵制外貨的熱情空前高漲,阿迪達斯、耐克等品牌的銷售量大打折扣,並且其故事也開始不算下跌。在此之前,耐克、阿迪達斯、喬丹等國外品牌,深受年輕人的歡迎和喜愛,甚至都出現瞭“炒鞋”這個行業。

“炒鞋”的背景

類似一些很受歡迎的熱門產品都有“炒”的可能,特別是當下這個環境,“物以稀為貴”,越是稀缺價格就會越高,那些國外品牌的鞋子進到國內,有時候價格可以翻好幾番。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就成瞭“韭菜”,因為原來鞋對於人們來講,隻是必需品,而現在卻是很多人追求潮流的象征。

有很多人都有收藏球鞋的愛好,並且球鞋都設有專門的儲藏櫃,同時也會收集“限量款”。現在的球鞋市場開始向資本傾斜,球鞋也不僅僅是穿在腳上,用“球鞋期貨”更能符合當前的流行趨勢。當然,“炒鞋”與“炒房”從某種角度來說,是類似的。炒鞋是在價格還沒上升的時候用低成本將一款球鞋壟斷,當市場中缺少或者斷貨的時候,他們就可以提高價格進行二次出售。

球鞋受人追捧的背後

很多年輕人利用這個方式賺差價,更有甚者憑這個方法月入十幾萬。一雙球鞋能收到這麼多人追捧的原因在哪?其實現在的男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對籃球有著向往之情,所以便開始收藏、追捧。

在年輕人群體中,追捧名牌的現象並不少見,很多奢侈品牌會善於抓住消費者的心理,會提高價格讓你購買,同時還會告訴你不抓住時間購買的話還會價格還會繼續上升。此時的你卻不知道已經掉進品牌商為你畫的“陷阱”中。對於“炒鞋”等嚴重擾亂市場價格、破壞市場環境的行為,央行之前就已經發過有關聲明,球鞋市場中的“泡沫”溢價、交易平臺內存在的惡意哄抬鞋架等行為,將會給市場經濟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炒鞋熱

舉一個典型的“炒鞋”案例,比如一雙AJ籃球鞋。最初的發佈價格是9000元,然而經過一頓“炒鞋”之後,這雙鞋的價錢上升到25000元,如此可見“炒鞋”市場已經狂熱到這般田地瞭。至於為什麼能這麼瘋狂,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質需求的增大是密切相關的,同時時尚潮流也是年輕人所追求的,所以炒鞋熱也就不足為奇瞭。說完國外的案例,咱再把目標轉向國內。今年3月的“新疆棉”事件之後,因為耐克、阿迪達斯等國外品牌遭到國人嚴重抵制後,“炒鞋人”便將心思放到瞭國產鞋上。

原來一雙李寧球鞋一千五,轉而竟然賣到四萬多,暴漲瞭三十幾倍。從正常角度來看,作為耐克與阿迪達斯的可替代國產鞋,在那階段價格上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漲瞭幾十倍,未免讓人會懷疑背後有人在搞小動作–炒鞋。

說到炒鞋熱有關的平臺,自然是離不開得物APP。它本來是毒APP,之後由虎撲內部孵化成現在這個名稱。它是從小眾球鞋市場逐步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潮鞋討論交易平臺,這與之前的炒鞋熱是分不開的。這個平臺主要的消費群體是年輕人。得物雖然發展的不錯,但也遭受詬病,由於鑒別、售後等問題的經常出現。2019年,在連續幾個月的狂熱炒鞋後,央行發佈重要報告,其中指出,炒鞋平臺實際上是擊鼓傳花式的資本遊戲,還點名批評瞭十多個炒鞋平臺,那個時候,毒APP處於排名第一的位置,其實就是得物。在此之後,得物發佈瞭倡議書–鞋穿不炒,一次來呼籲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秩序。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有些人的消費觀念還不明確,他們認為喜歡就要去買到,便宜沒好貨,價格越貴就會越受歡迎。其實這種消費觀念很容易被資本傢所“利用”。對於資本傢來說,他們看重的隻是利潤與市場,他們的目標更是年輕人群體這個“韭菜”。

“炒鞋”可能涉及的法律問題

根據權威機關發佈的規定,如果經營者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導致商品的價格呈大幅度上升的,需要對其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且要處小於5萬元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0至100萬元的罰款。

結語

炒鞋鬧劇,該收場瞭。適度營銷沒有錯,但是毫無底線、蔑視法律、過度炒鞋的行為,更像是資本的遊戲。某些人無視法律、無視行業規則、無視市場的發展規律,背後更是有非法集資等灰色帶。應該增強法律意識,堅守炒鞋底線,才能使市場回歸正常秩序。

愛國無價,是無法用價格來衡量的;愛國無需理由,但需要理性。與其想著如何炒鞋比價錢高低,不如實現自身價值,不是頭腦發熱,而是付諸行動。愛國不是盲目沖動,而是理性思考。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