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迎來新的重大調整!所有人將有望實現統一?多數人還不知情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一經發佈,就引起廣泛關註。該政策的基本方向是為瞭促進繳費積極性,同時將單位養老慢慢轉化為社會養老。養老金的發放關系到各個傢庭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水平,我國的養老制度也一直與時俱進,不斷根據社會情況的變化做出適當的調整。

總的來說,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主要有三個部分,第一是政府牽頭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第二是企業在政府的要求下給職工繳納的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第三就是由個人儲蓄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組成的個人養老保險制度。今天,我們來看看國傢在個人養老金方面的新規定。在剖析養老金新規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我們國傢的老齡化狀況,以此為切入點,更好地看待這次新規。

根據聯合國在1956年發佈的老齡化文件,我們知道,老齡化指的是一個國傢或者一個地區中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人口數量超過總人口比例的10%,隻要過瞭這條線,該國傢就進入老齡化社會。

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們看數據可以發現2000年11月時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占比為10.2%,已經是老齡化社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這一數字為18.3%。業內人士估計,到2050年時,我國大約會有5億老年人,也就是說每3個人中有一個人大於60歲。不難想象,那個時候,每個年輕人身上的擔子有多重。我們該怎麼辦?

在老年人口增多的當下,新生人口也開始出現斷崖式下降。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的新生人口總數約為1040萬人,而2019年的新生人口總數為1450萬人。我國的人口紅利在不斷消失,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下降,我國的養老負擔在加重,我們該怎麼辦?

面對來勢兇猛的人口老齡化,我國經濟面臨壓力的同時,我國的養老問題也引起社會關註。我國政府面對嚴峻的社會形勢,積極調整相關政策,不斷調適,不斷傾聽民眾的聲音。我國政府先後發佈《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等相關政策,以彈性的退休時間,充分考慮不同行業、不同人群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完善養老金機制。

我國開始陸續在蘇州工業園區、上海和深圳等地開展試點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該項政策有望覆蓋更多的省市,惠及更多群體。隨著政策逐漸深入推進,也有可能實現所有人都統一的願景。

個人養老保險與政府或者企業為居民繳納的城鄉基本養老保險不同,個人養老制度的重心在個人,不會再受到統籌賬戶的束縛,也避免瞭“拆東墻補西墻”的風險。換句話說,根據個人養老制度,每個人在各自的賬戶中放的養老金越多,退休後能拿到的養老金也就越多,不會受到工作性質等因素的制約。同時,我們繳納個人養老金的時間也變得更加靈活,不僅可以按月交,也可以按年交。

老有所養,是每一個人心中最樸素的願望。可能年輕時,我們身強體壯,可是再堅硬的船帆也會老去,再鋒利的寶劍也會在歲月流逝中老去。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我們都會老去,這點避無可避。

面對衰老,沒有養老金的人們會邊緣化,送去養老院的成本,給子女造成的負擔是每一個老去的父母不願意看到的,如果我們可以在年輕力壯時,提前準備好,響應國傢的號召,每年存一部分錢,放入個人養老賬戶,老瞭的時候,可以老有所養。

近日,個人養老制度在北京和上海落地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新的養老制度將覆蓋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總體來說,個人養老制度是現行的養老制度中相對更加貼近居民需求,不僅可以加速養老保險的市場發展,也可以幫助政府緩解財政壓力。個人養老制度,以投保人個人的經濟為標準,可以多交也可以少交,可以按月交也可以一年一交。相信在政府的帶領下,我國的養老制度會更加公平,幫助每一個居民。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