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教授不明白中國人為何從來不提血統?中國人:誰傢祖上沒闊過

綜述

馬丁·雅克是一名英國的漢學傢,也是個十分典型的“中國通”,其著作《大國雄心:一個永不褪色的大國夢》闡述瞭中國發展為世界大國的原因。

但不是每一位英國漢學傢都像馬丁·雅克一樣對中國的國情剖析到如此深的層次。之前就有一位英國教授的發問“為什麼中國人從來都不提及自己的血統?”引起瞭不少人的關註,這也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中國人的確不太看重自己的血統。

現如今歐洲的部分國傢現在仍然留存著王室,例如英國、丹麥、瑞典、荷蘭、西班牙、比利時等國傢。

但是相比較中世紀的歐洲,王室存在的意義和權重也發生瞭一些變化。這也就導致瞭西方國傢對血統和姓氏看得比較重,那話說回來,中國是為何幾乎不談及自己的血統呢?

歷史、文化差異

如今不同國傢人的觀念大多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較大,而環境灌輸給人們的思想與這個國傢的歷史與文化有不可否認的關系。歐洲人為何如此看重姓氏和血統,讓我們首先從其文化層面說明。

在歐洲的神話中,神明與凡人這兩個身份是有著明確的分界線的,神明生下來就有這凡人不可觸及的高貴血統和神力。

奧林匹斯山上掌管不同領域的眾神,宙斯擁有掌控雷電的能力,波塞冬則掌管著海洋,哈迪斯統治者冥界等等。

而凡人隻能在這些眾神的統治下學習神明教授給他們的知識,這在歐洲人的血統觀念中埋下瞭重重的伏筆。

放眼中國神話,統治世間的三皇五帝均為凡人。燧人氏作為舊石器時代河套附近的一個氏族,以打獵為生,在用石塊狩獵野獸時發現瞭石塊與山上的巖石碰撞發出火花而發明瞭鉆木取火,並將此項發明教授給其他氏族的人。

更為人們所熟知的神農氏也是嘗百草後發明瞭醫藥學,並且教授人民耕種。

這些案例都表現出瞭中國古代神話中凡人通過不斷地學習和研究從而實現價值的思想,與西方神話所傳授的思想大不相同。

兩種不同的文化造成的人們觀念的差異,使得中國人不同於歐洲人對於自己的血統較為看重。

說完瞭文化,歐洲王室的發展歷史也是如今歐洲人十分看重血統的重要原因。

作為一個國傢的王室,一定有著屬於這個傢族獨特的姓氏,因此姓氏也就代表瞭血統。

歐洲各個國傢的王室多多少少都沾點血緣關系,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亞力山德拉·維多利亞女王。1827年,年僅18歲的維多利亞因叔父威廉四世去世而登基,由此成為女王。

從小受自由主義思想影響的維多利亞與自己的表兄阿爾伯特結婚,並生下瞭九個孩子,與其他皇室貴族近親結婚的目的也在於保證純真的王室血統,這一個思想也同樣傳給瞭她的子孫後代們。

但是近親結婚也有十分明顯的負面影響——血友病。九個孩子中最年幼的王子患上瞭血友病,次女和幼女攜帶著血友病基因,可以說是為瞭保證王室血統所付出的代價吧。

為什麼中國人不看重血統?

其實,中國早期的封建社會中也有著貴族制度,諸侯就是最為典型的代表。諸侯這爵位的形成源於夏商時期,夏朝將爵位分為瞭五個等級,自上而下依次為公、候、伯、子、男;商朝則分為公、候、伯三等。

這個制度在周朝的到瞭完善和發展,形成瞭最為著名的公、監、候、伯、子五等爵位,擁有這些爵位的貴族被統稱為諸侯。那為什麼中國的貴族制度沒有讓中國人對其貴族血統如此重視呢?

諸侯與天子的關系

在周朝,諸侯是由天子全權授命的爵位。周王為天子,管轄周土王畿,而王畿意外的封地則分給瞭自己的宗室和功臣。

這些諸侯有些與天子有血緣關系,有些完全沒有,這就導致瞭天子—諸侯這一體制在本質上與歐洲王室的區別——並非隻有某一姓氏或者獨有的血統才能成為貴族。

並且諸侯大多才用的世襲制,雖然初代的諸侯是周天子的宗室或功臣,但隨著爵位世世代代傳下去,天子與各諸侯的關系也逐漸疏遠。

這也是在周朝末期,周天子的勢力逐步減弱,諸侯國之間戰爭紛起,最終秦王掃滅六合,統治其他諸侯國建立秦朝的一個因素。

貴族的沒落

一個制度的存在若不能適應所處的時代環境就會被淘汰,諸侯制度顯然沒有挺過歷史的考驗。

秦朝建立初期,仍然存在諸侯這一爵位,但秦二世上位後立即將其廢除。

在漢朝初期實行的郡國並行制度讓諸侯重返瞭歷史舞臺,並且諸侯擁有自己的政府,軍隊等實權。但由於後期漢朝進行瞭武力削藩強制消滅其他諸侯國,引起瞭七個劉姓宗室的不滿,因此揭竿起義引發瞭著名的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的發生導致瞭諸侯成為瞭一個名義上的貴族,再無實權。隨著1912年中華民國的成立,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世襲的貴族制度被廢除。

這使得貴族制度並沒有延續到新中國成立之後,並且隨後的時代飛速進步,貴族思想也漸漸淡出瞭人們的觀念中。

姓氏的意義

姓氏無論在西方還是在我國都是一種傢族的象征,代表著一個個體所屬於哪一個集體。

但在西方尤其是歐洲各國的早期,姓氏衍生出瞭其他的作用。部分歐洲王室的姓氏代表瞭其獨有的貴族血統,由於個人姓氏是根據傢族而定,生而得來的,因此普通的市民與貴族自生下來就劃清瞭界限。

在歐洲早期維多利亞女王所處的時代,貴族和王室就是一個國傢的象征,擁有著大量實權。

其生活方式也與普通人有著較大差距,貴族生活也成為瞭部分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方式。

在中世紀,貴族與平民的界線體現在方方面面。拿我們中國人比較關心的飲食舉例,用食物來劃分人們的等級是歐洲貴族慣用的手法之一,在歐洲隻有貴族可以名正言順地浪費食物,並且從國外進口的食物以及上等的食材隻能由貴族享用。

即使你是一個有錢的商人,能夠支付得起貴族所食用的部分上等食材,不好意思,非貴族人民有著明確的“禁奢令”,上等的食材和香料隻能由貴族享用,普通人隻能食用“普通人的食物”。

而在中國早期,姓氏有著與中世紀歐洲相似但本質上完全不同的作用和意義。

在周朝,天子與其宗室統治整個國傢。諸侯要定期為天子納貢,以示對周天子的忠誠。諸侯也可以根據自己爵位的高低享受供奉,但沒有像歐洲那樣在生活上明確地與平民劃清界限,隻是諸侯與平民在經濟、人脈上的差異導致瞭生活方式的不同。

但如果按擁有多少實權與經濟實力的高低來定義貴族的話,在中國古代並不隻有天子或者皇帝的親屬才算得上貴族。

官員也是支撐封建社會持續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隋唐形成瞭科舉制,平民可以通過科舉考試考取功名,並由此發展成瞭朝廷選拔官員的核心方式,世襲制度也因此在官員的誕生中不再適用。

諸多的因素導致瞭中國早期的“貴族”擁有各種姓氏,幾乎百傢姓中每一個姓氏都曾在古代做過官或者封過諸侯。

因此當今每個中國人的姓氏或血脈往上倒幾代都多多少少有過做官或者封侯的經歷,那麼既然大傢都是“貴族的後裔”,自然也沒有什麼人重視所謂的貴族血統瞭。

貴族制度是否符合國情

相對於中國來說,歐洲王室的存在時間相對較長遠。直到如今英國,丹麥等國傢依舊存在著王室。但現如今王室的存在也與中世紀時期發生瞭質的變化,歐洲的王室大多不再擁有實權,而是成為瞭維持資本主義制度的一種存在。

由於英國國傢本身的制度是君主立憲制,三權分立的制度特點導致瞭王室的存在成為瞭制度的需要,因此就算目前英國王室僅僅是與其他國傢外交時代表國傢形象的一種勢力,但也不可排除其在英國國傢運行和制度實施上的重要作用。

而並不是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傢都有王室,美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美國的國傢制度是由50個州及其他所屬領土形成的聯邦共和國,其誕生之初就不存在貴族一說,因此“高度自由”的生活方式也是美國的特點之一。

那麼有著幾千年的貴族制度的中國是否還需要貴族來維持國傢的發展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姓氏和血統在當今中國的發展趨勢下幾乎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一個人是否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完全取決於自身的努力,並不能通過所謂的血統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所謂姓氏,也隻是傢族之間血脈相承的證明,代表著人們所屬的傢族和親人之間的關系,沒有像歐洲王室那樣僅僅通過姓氏就能區別貴族與普通市民的作用。

況且中國是一個文化包容性極強的國傢,有著56個不同的民族也就是有著56種不同的文化,但不同的文化卻能奇跡般地在中國彼此相互影響和融合,形成瞭中特有的國情和文化。

因此就目前中國的國情和未來的發展來看,貴族制度並不適用於我國的發展。

結語

對於英國教授不理解中國人為什麼不看重血統的迷惑,可以說是對中國歷史文化和當今國情的認知不全面。

在英國的制度下,王室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但並不是所有的國傢都會像英國那樣需要王室維持國傢的發展,推動中國發展和進步的是先人留下的拼搏精神和奮鬥精神。

畢竟每個中國人都是“炎黃子孫”,都是“貴族”的後裔,誰傢祖上沒闊過啊,而且科舉制的實施也一直影響著當今中國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途徑。

比起通過血統生而為貴族,在中國的文化觀念中更偏向於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去完成目標,這也就是中國人為什麼不看重自己血統的原因。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