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極限施壓,中國為何硬氣十足?美智庫揭露:中國擁有一張王牌

伴隨著中國的強大,中國的屈辱歷史將要一去不復返瞭。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中國早已向美國亮明瞭態度。中國為何硬氣十足?手中又有什麼王牌?

早在新中國剛成立時,美國就已經把中國當成敵人瞭,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美國非常猖狂,各種挑釁中國。先後發生瞭銀河號事件、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南海撞機事件等等。

那時的中國由於實力還沒有現在這麼強大,正處於韜光養晦時期,急需沉下心來發展,因此這幾次事件中國隻能選擇隱忍,對美國並沒有什麼強硬的還擊。

後來911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將精力投入到瞭中東的反恐戰爭之中。而中國卻利用這段時間一直潛心發展,當美國將精力放到中國時突然發現,中國對待美國的施壓,已經變得底氣十足!

無論是前幾年的貿易戰事件,還是之前的南海仲裁案,或是美國關閉領事館事件,中國都進行瞭強硬地反擊。面對美國的施壓,中國早已亮明瞭態度: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這幾次事件和90年代發生的事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對待美國無禮的施壓,手段更為強硬,底氣更足瞭。在對中國為什麼硬氣十足這一問題上,美國智庫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揭露瞭答案:中國的經濟實力,是中國的底氣所在,同時也是中國的一張王牌。

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經濟所取得的成就是世所罕見的

202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瞭一百萬億人民幣,這個數字或許聽起來沒有什麼概念,如果拿剛剛改革開放時期的4100億人民幣來對比的話,就能明白這個數字有多麼令人驚訝瞭。在40年間,我國GDP增長瞭200多倍,年平均增長率超過瞭9%。除瞭總量上跨越瞭一個高臺階,人均GDP也連續兩年超過瞭一萬美元,進入瞭中高收入國傢行列。

除瞭經濟帳面上的成就以外,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實打實的工業制造業能力上,甚至超越瞭美國。在交通以及各類基礎設施建設上,例如高鐵裡程、高速公路裡程、地鐵裡程、港口數量、電網建設等基礎設施,均為世界第一。

此外在工業上,中國的工業總產值早就已經超過瞭美國,成為瞭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和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在水泥、生鐵、化纖等重要工業產品中,中國的產量比世界其他國傢的總和還要高。

雖然中國在工業制造業項目中拿瞭許多個第一,但這些項目產品附加值並不高,利潤也不高,因此優化經濟結構成為瞭我國近幾年來的重要任務,並已經取得瞭重大進展。

優化經濟結構最重要的就是增加第三產業比重,培養高科技產業,並且拿下關鍵技術,做高附加值的高精尖產業。首先是中國原來做不出來的東西,中國已經能夠做瞭,並且做得很好。例如電子產品、傢電、汽車等行業。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華為、小米、OPPO、VIVO四大國產廠商占據瞭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

汽車行業一直是我國的短板,但比亞迪等國產品牌也借著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奪取瞭大量市場。今天6月份,比亞迪新能源車正式超過特斯拉,在中國銷量第一。此外在5G,量子通信等未來產業,中國也達到瞭世界領先水平。

中國的經濟結構優化也在持續進行,中國正在對西方國傢卡我們脖子的芯片行業、生物醫藥、民航客機等產業發起攻擊,再過個十多年,中國的經濟質量又將上升一個臺階。

經濟變好不僅僅隻對國內人民受益。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去年中國是為數不多的GDP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持續向好的經濟不僅造福於國內,還對世界經濟的增長提供瞭引擎和動力,對世界經濟產生瞭重大影響。

中國經濟影響力為什麼在全球越來越強?

中國對全球的經濟影響力最主要的表現,就是中國並不是獨自發展,而是帶動大傢一同致富。而將中國的經濟發展與世界經濟發展連通起來的一帶一路,就是中國發展的智慧所在。

世界上最主要的發達國傢主要在西歐和北美。而廣大的亞洲國傢則大多都是屬於發展中國傢。中國的一帶一路給瞭廣大發展中國傢甚至是發達國傢改善自身經濟的良機,所謂的一帶指的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從中國出發,經過內陸,穿過中亞,東歐,最後到達大洋彼岸的西歐。所謂的一路,指的就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途徑東南亞,南亞,最後達到西亞和歐洲。

這一條陸上和一條海上的經濟線路,將全球主要的經濟體都連接瞭起來。根據2016年的數據顯示,除中國之外的 “一帶一路”沿線國傢總人口有32億,占全球的43%。但與此相對應的,就是占全球的16%的經濟總量,以及占全球的21%的對外貿易總量。

可以看到沿線大多數國傢都是亟待發展的發展中國傢,而中國的目的,就是將這些國傢串聯起來,大傢相互開放市場,促進各個國傢的優勢互通,從而達到共同發展。

中國的這個倡議得到瞭許多國傢的支持,截止到2018年,已經有超過88個國傢和組織簽署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同時,絲路基金的投資金額也達到瞭70億美元,涉及總金額超過瞭800億。並且一帶一路的經濟成果也相當顯著。

在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傢的貿易總額僅為萬億人民幣,僅僅隻過瞭一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傢的貿易總額就激增到瞭7.4萬億人民幣。這顯示出瞭一帶一路對於雙邊經貿合作的推動作用。

一帶一路是由中國所主導的,但卻是帶領所有成員國共同發展的好項目。不僅發展中國傢願意搭上這列“快車”,連西方國傢也按耐不住瞭。

意大利不僅是傳統的西方國傢,同時也是美國的盟友,G7成員國之一,但是意大利近幾年經濟十分疲軟,而且歐盟對意大利的投資也很少,無法有效刺激意大利經濟。但意大利卻看上瞭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並加入其中。剛加入進來,中意雙方就簽署瞭29項經貿項目,其價值達到瞭70億歐元。

對於意大利來說,加入一帶一路,這將有利於引進資本刺激經濟增長。對於中國,這也將推動中國的產能走出去,並且推動中歐經貿的交流合作。對於一帶一路來說,意大利加入其中,能夠更有利於亞洲到歐洲的航線的新路線開放。僅僅隻是一個合作,卻是三贏的局面,足以算是一帶一路合作的典范。

此外,同在南歐的希臘的一個港口,也成為瞭一帶一路成功的典范。希臘的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由於希臘國內陷入瞭經濟危機,其港口的經濟腹地提供的動能不足,導致這個港口陷入瞭年年虧損的境地。中國企業也抓住瞭這個機會,承接瞭這一大港口,並納入為一帶一路的中轉站。

2019年,比雷埃夫斯港的吞吐量達到瞭500萬標準箱,比起接管之初的68萬標準箱,足足增長瞭7倍之多。經營額也從原來的年年虧損,到年盈利額達7000萬歐元。比雷埃夫斯港之所以能夠發生如此變化,最重要的就是它加入到瞭一帶一路這個大市場中,為一帶一路的經貿發展做出貢獻,同時比雷埃夫斯港本身也完成瞭一次蛻變,成為瞭一帶一路成功的典范。

眼紅於中國一帶一路的成功,美國和歐洲都推出瞭自己的一帶一路

中國的一帶一路開展得如此順利,美國自然也坐不住瞭。除瞭不希望中國因此變強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國位於美洲,是獨立於整個亞歐大陸之外的,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包括的范圍就隻有亞歐大陸,而亞歐大陸的經濟連接成一個整體是美國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因為這很有可能會導致美國的被孤立,所以美國一直在勸說其他國傢不要加入一帶一路。

西歐國傢也同樣如此,雖然西歐國傢能夠從一帶一路這個戰略中獲得利益。但是西歐一直受到美國的阻礙,並且他們也不希望中國變強大,來搶占到他們的產業。因此主要的西方國傢包括英德法日之類的國傢都沒有參與到一帶一路戰略中。

但是看到一帶一路越來越紅火,美國和西歐國傢都坐不住瞭。並且伴隨著越來越多國傢的不斷加入,尤其是意大利等國傢的加入,讓美國越來越著急。因此美國和西歐國傢也搞瞭一個自己的“一帶一路”。

首先是美國,就在拜登上臺後,與英國首相通電話時,就提到瞭他們兩國應該共同制定一個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相抗衡,大規模的基礎設施計劃,這個所謂的“大規模基礎設施計劃”,其實和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裡面的“去產能”等戰略十分雷同。

並且連拜登自己也說,這是和一帶一路相抗衡的戰略,一時之間,拜登的這個提議遭到瞭全球人民的群嘲,都在嘲笑拜登的這個“山寨版”一帶一路。

就在上個月,G7首腦會議剛結束,G7各國就發表瞭聯合公報,其中有一個計劃引人註意。那就是計劃投資40多億美元,並且以滿足發展中國傢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標準的“重建更加美好世界”夥伴關系。同樣是基礎設施建設,同樣是主要面對發展中國傢,又一個“山寨版”一帶一路新鮮出爐。

但歐美版本的一帶一路顯然不會成功。因為他們在提出這些計劃之前,滿腦子想的都是“主導市場”和“鞏固自己的地位”。並且現在歐美國傢,尤其是美國保護主義盛行,他們做事從來都是“美國優先”,美國從前幾年還在發起貿易戰,到今天還在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是不可能真心實意為全球國傢的合作共贏著想的。

而一帶一路不一樣。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擴大開放的腳步,一帶一路就是不斷開放下的產物。並且這幾年一帶一路的交易額,增長量已經足夠說明瞭一帶一路是一個互利共贏的戰略計劃。相比起一帶一路的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歐美的“重建更加美好世界”更像是一個充滿陷阱的商業計劃。

當然,即使歐美版一帶一路幾乎不可能成功,但中國的一帶一路同樣也充滿挑戰。

首先要面臨的挑戰就是疫情。雖然中國的抗疫取得瞭積極成效,並及時復工復產,但一帶一路沿線國傢在疫情的沖擊之下,大量工廠倒閉,大量航線水運都停止,各地之間的交流互通受到瞭極大阻礙。

其次,在西方國傢的挑唆之下,一帶一路個別國傢出現瞭反水的跡象,他們開始拒絕中國的貸款,甚至有些國傢還在西方國傢慫恿下,大行“中國要為疫情賠償論”這種錯誤論調,還企圖用沒收中國資本來“抵消賠償”。並且伴隨著全球經濟的下滑,絲路基金的合作與融資能力均有所下降,這對於一帶一路新項目的開展是極為不利的。

面對這些挑戰,中國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中國秉承著合作共贏的原則,並且講究政治效益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商業和市場化原則才是一帶一路的根本。在疫情狀況下,我國面對現實的疫情,正在適當調整自己的對外貿易政策,以達到利益最大化,沒有讓政治效益越位市場效益。

同時面對有些國傢政治上的反對,我們從之前的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大國的研究中,開始加大對小國弱國的關懷力度,有助於他們對一帶一路政策的“保駕護航”。

此外在對外輸出方面,去產能和發展中國傢的基礎設施建設的確能夠很好契合,但我們除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除瞭經濟上的高鐵高速公路以外,還在修建更多的學校醫院,獲得瞭更多當地老百姓的好感。此外,我們加大中國高端科技產品的輸出,一來獲得瞭更高利潤,二來也讓中國逐漸提升自己的科技產品競爭力量。

中國對抗美國的底氣就來自於經濟,雖然我們和美國之間的經濟仍然有著一定的差距,但可喜的是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遠快於美國。此外,在美國逐漸封閉,逐漸推動逆全球化的同時,中國正踐行自己合作共贏的態度,不斷向外開放,不斷為經濟全球化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在這樣的差別下,中國取代美國的經濟地位自然指日可待!

部分消息參考:央視、新華網、中國日報網、北京日報、光明網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