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機器僅中國“智造”!已被我國限制出口,歐美曾強烈希望購買

機床號稱“工業之母”,現代工業產品的品質和價格,與機床是休戚相關的,我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工業國,若要持續提升國產商品的全球競爭力,就一定要從機床技術革新入手。

一直以來,我國機床進出口都是貿易逆差,簡而言之就是進口額大於出口額,直到2019年6月以後,才開始逐漸變成順差,但是順差的金額並不明顯。

值得欣慰的是,最近我國機床工業工具協會公佈的《2021年一季度機床工具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顯示,在2021一季度,機床的進口額是32.8億美元,出口額是40.3億美元,貿易順差達到7.5億美元,順差額是有史以來的最好的季度。

機床工業工具協會總結認為,日益創新已經成為我國機床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尤其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5G以及半導體等新興行業,倒逼瞭我國的機床工具產業不斷去滿足新的需求,我國的機床產業正在從過去的離散型制造技術向系統集成和智能制造技術轉變,而且已經開始走向定制化。

那麼我國當前的機床創新到底有什麼新變化?

今年有一個突出的案例可以作為代表,那就是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張海鷗團隊承擔的 “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

張海鷗博士團隊所研發的數控機床,憑借一種核心技術成功躋身高端機床,甚至還登上瞭我國限制出口名單。

而這項被中國壟斷、對外封鎖的技術,正是自主知識產權的鑄鍛銑一體化金屬3D打印技術,由此誕生瞭世界首臺鑄鍛銑一體化3D打印數控機床。

為瞭這項技術,歐美多國的跨國巨頭多次提出重金購買,都被中國拒絕,現如今這項技術更是被列入,禁止出口技術名單,讓我國在歐美主導的高端機床領域,也占有瞭一席之地,而且在這領域還走在瞭最前面。

那麼這個機床到底有多重要呢?

舉個例子好瞭,在高端重工業領域,比如航空航天、核電工業、船舶制造、高速公路等方面,這一技術的機床可以大幅提升材料的高強韌特點,光是打印出來的磁浮列車懸浮架關鍵支撐部件,可以支撐磁懸浮列車按照時速600公裡以上運行。

總而言之,這一機床所制造的材料,可以為我國未來在超高速、長壽命地面交通裝備制造方面開創全新的時代。這也難怪,歐美企業多次強烈希望能夠購買這一機床設備。

我們都知道,3D打印技術起源於國外,為何中國首先發明瞭這臺3D數控打印機床呢?

眾所周知,零件需要經過鑄造、鍛造以及銑削三個環節,最終才可以成型,在傳統工藝中,這三個環節是分開的,並且要求每個步驟都不可以出現失誤,例如在鑄造環節中出現問題,整個零件就直接報廢,因此零件生產對於機床具有較高要求。

普通的3D打印技術,可以將這三個步驟連接起來,更加省時省力,但卻有個弊端,無法滿足高端零件制造,而鑄鍛銑一體化金屬3D打印數控機床,不僅能夠實現一臺機床,完成三大步驟,還能滿足高端零件制造,類似於傳統3D打印機床的升級版。

鑄鍛銑一體化金屬3D打印數控機床問世後,該項技術受到瞭美國關註,美國航空發動機制造商甚至多次前往中國,想要高價購買這款機床,截至目前,美國沒有一項3D打印技術,能超過中國鑄鍛銑一體化金屬3D打印技術。

中國能夠擁有鑄鍛銑一體化金屬3D打印技術,應該感謝張海鷗工學博士,張海鷗畢業於東京大學,90年年代末張海鷗回國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2009年,張海鷗開始設想將金屬3D打印技術應用於數控機床領域,在過去的30年裡,3D打印數控機床都沒有鍛造環節,因此使用這項技術打印出來的零件,很容易出現各種品質問題。

張海鷗突發奇想,將鍛造環節加入3D打印技術,在破舊的華科實驗室,晝夜部分的攻堅技術,經過長達15年時間,張海鷗團隊終於研發出鑄鍛銑一體化金屬3D打印數控機床。

該項技術不僅是中國機床科技的突破,更推動瞭我國航空發動機產業發展,要知道在過去,中國發動機核心部件一直受制於人,但鑄鍛銑一體化金屬3D打印數控機床的出現,讓中國已經具備生產航空發動機案零部件能力。

中國雖然一直是制造大國,但在高端制造領域一直籍籍無名,而鑄鍛銑一體化金屬3D打印技術的出現,不僅解決瞭中國在核心零部件制造的問題,還對中國制造超高端領域發展奠定基礎,對於我國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