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服的不列顛人,200年的征戰,英格蘭才讓威爾士徹底最終臣服

提及英倫三島,很多人都會認為是英格蘭、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其實,真正的英倫三島應該是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蘇格拉和威爾士,隻不過在英國的國旗上沒有任何威爾士的相關痕跡,所以很多人也就習慣性的遺忘瞭這個不列顛島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實,早在公元前700年,遭到日耳曼人襲擾的凱爾特人跨海來到瞭不列顛島,並與當地土著居民融合共居,逐漸衍生出瞭蘇格蘭、愛爾蘭、不列顛三個凱爾特人的分支。不列顛人就是威爾士人的直系祖先,隻不過當時的不列顛人的生活區域十分廣泛,涵蓋瞭英格蘭與威爾士兩個地區,即整個不列顛島的南部。

到瞭公元47年,強大羅馬帝國將不列顛島納入瞭自己的統治。但這並沒有給威爾士帶來安全,盎格魯-撒克遜人不斷地跨過海峽襲擾著不列顛島上的居民。當羅馬人放棄不列顛島之後,越來越多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來到瞭不列顛島。他們武力驅逐瞭居住在這裡的不列顛人,占據瞭土地最肥沃的英格蘭。不列顛人被迫一路向西,退進瞭山地縱橫、土地貧瘠的威爾士。這些定居在威爾士的不列顛人開始自稱威爾士人。由於威爾士地區山高路險,退守此地的不列顛人與盎格魯-撒克遜人形成瞭對峙的局面。而且持續瞭近千年的時間,直到法國人的到來。

公元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號稱擁有英格蘭的王位繼承權,於是率領軍隊登上不列顛島奪取瞭英格蘭的王位,建立瞭諾曼王朝。雖然此時諾曼王朝的主要任務是平定英格蘭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叛亂”。但是,威廉還是在英格蘭與威爾士接壤的地方,自北向南設立瞭三個邊境區,由三傢忠於諾曼王朝的貴族世襲統治,被統稱為邊境伯爵。這些邊境伯爵不斷的向威爾士發動攻擊,利用武力蠶食著威爾士的土地。

這種利用邊境公爵對威爾士進行蠶食的策略,其實並沒有維持多久。公元1135年,曼王朝末代國王亨利一世去世。由於老國王沒有繼承人,於是英格蘭再次為瞭爭奪王位陷入瞭內戰,而且一打就是十餘年。直到1154年,才由亨利一世的外孫、出身法國安茹傢族的亨利二世繼承瞭王位,安茹王朝建立。英格蘭的內亂,讓威爾士人獲得瞭休養生息的機會,實力得到瞭快速發展。不僅先後兩次擊敗瞭亨利二世的遠征。而且在“無地王約翰”統治時期,威爾士的統治者盧埃林,將威爾士的邦國整合在一起。到瞭公元1216年,盧埃林利用“無地王”約翰離世,9歲的小國王剛剛繼位,英格蘭王室的虛弱的機會。迫使英格蘭的小國王承認威爾士勢力的整合,盧埃林被封為威爾士親王,威爾士公國就此建立,這可以說是威爾士罕見的輝煌時期。

不過,威爾士的輝煌並沒有持續多久。公元1272年,無地王約翰的孫子愛德華一世繼承王位,這位英格蘭歷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英主,立即將威爾士視為重點打擊目標。畢竟,此時的安茹王朝已經在歐洲大陸喪失瞭大量土地,必須在不列顛島上進行補償。於是,愛德華一世研究威爾士的地理,修築通往邊境的道路,將征服威爾士作為自己的目標。公元1276-1282年,愛德華一世先後兩次遠征威爾士,擊殺瞭盧埃林的孫子小盧埃林,成功控制瞭整個威爾士。

據說愛德華一世征服威爾士後,臣服的威爾士貴族們希望依然由一位出生在威爾士的英格蘭王族作為他們的親王,而且他既不能講英語也能講法語,生下來第一句話就講威爾士語。結果,愛德華一世將正在備產的王後接到威爾士。不久後一位小王子出生,愛德華宣佈自己的這個兒子就是新的威爾士親王,因為他是出生在威爾士的英格蘭王族,既不會講英語也不會講法語,哇哇的哭聲和每一名威爾士新生兒一樣。這個新生兒就是威爾士親王,也是未來的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

這個故事的真假無人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自此之後,威爾士親王逐漸演化成英國王儲的代名詞。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