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賺錢,但企業的目的不能是為瞭賺錢!從滴滴的困局說起

事實證明,沒有瞭滴滴,人們的出行也沒有多大問題。可見沒有什麼企業是“大而不能倒”的,這個世界離開瞭誰都一樣。

盡管滴滴是出行領域的老大,但你信不信,隻要滴滴短時間內走不出困局,那幾個同行就能瓜分掉它的市場份額。

因為滴滴給用戶的印象已經變差瞭,事實上,不僅僅是乘客,就是司機對滴滴也有很多的怨言。

現在看來,對滴滴心懷不滿的群體,還有一些,比如它背後的投資人。

畢竟,滴滴前後融瞭大概有1000多億的資金吧(如投資人所說,這都趕上一場戰爭的消耗瞭),它背後的投資人陣容非常豪華。我們說過,資本是逐利的,既然助推你取得瞭行業領先,那你就要連本帶利的還回來。

出行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柳青表示,滴滴公司在一個很有縱深、很立體的行業,有很長的產業鏈。

簡單來說,就是滴滴有很多賺錢的地方,乘客、司機、支付、保險、金融、數據……

對瞭,柳青還曾表示對大數據的應用是滴滴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給滴滴很長的時間,也許它能實現盈利。但現實往往都是“留給你的時間不多瞭”,一方面是競爭對手的虎視眈眈,一方面滴滴也面臨投資方的壓力。

資本是沒有耐心的,這麼多投資者,恐怕沒有幾個會願意陪著滴滴長跑。

企業以盈利為追求,企業是功利性的商業集團,賺錢是商人的本分。不過,企業要賺錢,但企業的目的不能是為瞭賺錢。

其實,道理不是不懂,滴滴把話說得很漂亮,比如它強調瞭自己的社會責任:

“讓出行更美好”的企業使命是滴滴出行在社會責任上對社會莊重的承諾!

滴滴的願景是,“引領汽車和交通行業變革的世界級科技公司”。滴滴的價值觀是,“為用戶創造價值是滴滴存在的理由、持續創新,不進則退……”

但對比滴滴這些年發生的問題,引發的質疑和憤怒,再看滴滴上面的這些話,真的讓人覺得很假,很諷刺。

程維很能打,柳青很強,一個沖鋒陷陣,一個提供彈藥,兩者搭配,勢如破竹。可謂是有錢就能橫掃天下。

可是,如果有錢就能當老大,那商業成功是不是太簡單瞭一些?要是真如此,那滴滴在社區團購市場也能“燒”出一個老大來。

彼得·德魯克有兩個觀點,我認為是切中瞭滴滴的弊端。

第一,“道德原則是組織的宗旨,又是管理之權威性的根基。這樣的道德原則隻有一條,即發揮人的專長,促進生產富有成效。”

德魯克指出,企業如果以逐利為發心和動機,那這個企業就是不符合社會福祉的,甚至是不道德的。

所以,“賺取利潤是企業最大的道德”這種觀念和說法是錯誤的。德魯克說,“管理者需要把自己的權威根植於道德精神中;同時,這樣的道德精神足以體現該組織的目標與特性。”這才符合企業文化、價值觀、使命、願景等精神文明的真義。

第二,企業必須要有管理。

“不知道如何管理,是創業公司失敗的最大原因”。事實上,企業是一個組織功能體,它需要科學的管理才能發揮作用。

沒有管理能力就沒有組織能力和競爭力,任正非就說過,企業管理的目標是流程化組織建設。企業的發展不能依賴老板的威望、個人英雄主義。

“企業傢在這個企業沒有太大作用的時候就是這個企業最有生命的時候。”程維和柳青主導瞭滴滴過去的狂飆猛進,而在新的階段,兩人恐怕無法復制過去的成功。

其實,所有的困局都可以從自己的內因上找到答案。

在順風車連續出現問題的時候,滴滴應該認識到瞭自身的問題。在公開信裡,程維和柳青提到瞭“敬畏之心、初心、價值觀”,但從後續來看,滴滴的認知還是不夠深刻。

松下幸之助曾說過,企業不盈利就是罪惡,但是企業的目的不是為瞭盈利。

好的企業應該是以客戶為中心,服務客戶,為社會創造價值。如此,賺錢隻是順便的事。

都說滴滴是一傢巨頭企業,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滴滴離真正的巨頭還很遠。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