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監管後的“幣圈”“投資群”紛紛解散 多傢交易所退出 礦機打折大甩賣

近期,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正掀起一場虛擬貨幣的嚴監管風暴。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底,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就發佈通知,要求對涉及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挖礦”的相關情況進行梳理。5月18日,內蒙古發改委官網公佈設立瞭虛擬貨幣“挖礦”企業舉報平臺的公告。

隨後5月1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以及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佈《關於防范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公告要求,有關機構不得開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5月底,金融委表示將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范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 。

其實我國關於炒幣的監管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就聯合發佈《關於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2017年央行等七部門叫停各類代幣發行融資,並開展專項整治。

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表示,2013年比特幣被定性為“特定的虛擬商品”。長期以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一直與投機炒作相掛鉤,比特幣的炒作和幣價跌幅巨大,購買比特幣的投資者們的財產受到侵害,可能會導致“個人風險向社會風險傳導”。

很多虛擬貨幣如比特幣等並沒有信用支持,其價格僅僅建立在共識之上,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進入信用崩塌,風險將向相關領域傳導。比如今年5月,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宣佈將暫停使用比特幣購車,這一消息宣佈後,比特幣瞬間從高處跌去一半市值。

此外,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更觸及法律的底線和紅線。匿名化、去中心化、跨境流通便利是比特幣的顯著特點。“借助這些特點,虛擬貨幣持有人躲過國內的監管,通過境外的交易所、服務商,實現虛擬貨幣與法幣的自由兌換。”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表示,這樣一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已成為跨境洗錢的新手段,亟需監管手段予以規制。

肖颯認為,目前嚴格監管已經是普遍共識,但我國還沒有專門監管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法律或行政法規,未來可能會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或司法解釋,明確禁止一切虛擬貨幣交易行為。

在國際市場,雖然目前美國對虛擬貨幣尚未形成統一的監管框架。不過,已有數位監管部門高官表示,今年要對比特幣采取監管措施。5月20日,美國政府要求1萬美元或以上規模的加密貨幣轉賬要向國稅局申報。

尹振濤提醒,要認清楚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與傳統貨幣之間最本質的區別就是它是一種虛擬商品,而不是貨幣。“從歷史上來看,脫離瞭監管的任何一種數字加密貨幣,未獲得流通權利,操作起來風險很大,勢必不能久存。”

虛擬貨幣、加密貨幣與法定數字貨幣的區別

●虛擬貨幣:根據歐洲央行此前發佈的《虛擬貨幣體系報告》將虛擬貨幣定義為,一種未加監管的數字貨幣,由其開發者發行並控制,被某一特定虛擬社區成員接受並使用。簡單來說,虛擬貨幣由特定主體發行,被特定成員接受和使用,在一定的場景中使用。比如騰訊的Q幣、新浪的U幣等。

●加密貨幣:與虛擬貨幣不同的是多瞭“加密”二字。“加密貨幣”中的“加密”是指使用加密算法和加密技術來確保整個網絡的安全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於區塊鏈的分佈式系統來實現點對點的交易。典型的加密貨幣如比特幣、Libra 等。

●數字貨幣:是以數字化形式呈現的貨幣。很多業內人士在談及數字貨幣時特指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由主權貨幣當局統一發行、有國傢信用支撐的法定貨幣,它的本質上是M0紙幣的替代。如我國央行將要發行的 DC/EP”(DC,digital currency,即數字貨幣;EP,electronic payment,即電子支付)。

記者觀察

比特幣不是數字貨幣

比特幣為何被中國監管打壓?

從近期中國央行的前行長周小川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一席發言中,我們能得到答案:“對於比特幣這類數字資產,並非現在要下結論,但是要提醒,要小心。在中國,金融創新的東西都要說清楚它對實體經濟的好處。”

監管的態度很明確,數字貨幣與數字資產“根”在服務實體。

對於比特幣的性質,近期央行副行長李波首次對比特幣作出明確界定。他表示:“在全球范圍內,比特幣或穩定幣作為加密資產,開始成為另類投資的選項,但本身並非貨幣。

監管給比特幣性質下瞭定義,比特幣是數字資產而不是數字貨幣。

其實早在2017年9月份,央行等七部委就曾發佈《關於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對“虛擬貨幣”做出過定義。該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這意味著,比特幣缺乏國傢信用支撐,並非數字貨幣也就沒有法償性和強制性,因此比特幣的流通范圍有限也不穩定,難以真正發揮流通支付手段的作用。

之所以比特幣能引起暴漲暴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這番解釋最為形象,“虛擬貨幣的市場就像是一個密閉的屋子,屋子裡有一大批投資者,並且不斷有新人入場,這些人受到煽風點火的鼓吹宣傳,不斷買幣,越多人買,這個價格自然就會被抬高。”也就是說,在供給量一定的情況下,幣價越高,市場預期越旺盛,需求會增加。

這樣的資金空轉,對於實體經濟百害無一利。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這也是監管此輪打擊炒幣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畢竟,金融創新是手段,目的是服務於實體經濟,不能本末倒置。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