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兩大基金”冠軍”一起限購!釋放什麼信號?

不到10個工作日基金凈值大漲近30%,面對基民熱情“追漲”,一些今年以來憑借著重倉新能源板塊,業績遙遙領先的基金開始采取“限購”措施。

7月14日,包括前海開源新經濟、金鷹民族新興、前海開源公用事業在內多隻基金同時發佈暫停大額申購的公告,業績搶眼是這些基金的共同特點,其中,前海開源新經濟是今年以來公募基金業績冠軍,金鷹民族新興則是今年上半年主動權益基金半程冠軍,前海開源公用事業也位居今年公募業績前五名。

據基金君瞭解,這類基金近期密集發佈“限購升級令”與申購量大增有關,“吸金”較多的基金每天申購量超過10億,少的單日也有上億凈申購。

由於申購量大幅提升,部分一季度末管理規模不足20億的基金經理目前管理規模已經超過百億,一些一季度末規模幾十億的基金,二季度末規模也已超過百億,目前規模還在繼續增長。

於此同時,新能源板塊今天出現大幅回調,基金公司人士均認為,新能源板塊短期過熱,調整反而是件好事,更有基金經理公開喊話,漲時少誇我,跌時少罵我,建議長期持有,不要盲目追漲殺跌。

多隻強勢基金同時限制大額申購

年內明星基金開始對外發佈限購“大招”。

7月14日,前海開源新經濟混合基金發佈《限制大額申購、定期定額投資及轉換轉入業務的公告》,公告中稱,為瞭保證基金的平穩運作,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2021年07月14日起,本基金管理人將對本基金的大額申購、定期定額投資及轉換轉入業務進行限制,單日每個基金賬戶累計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和轉換轉入)本基金份額的最高金額為5萬元(含),即如單日每個基金賬戶累計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和轉換轉入)本基金份額的金額超過5萬元,本基金管理人有權拒絕。

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行業股票基金也自7月14日起將該基金單日單賬戶申購上限調整至10萬元,而在此前,這兩隻基金並沒有設置申購限制。

無獨有偶,就在同一天,金鷹民族新興靈活配置基金也對外發佈《暫停大額申購(含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的公告》,公告中提到,為保證本基金的穩定運作以及為保護金鷹民族新興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從2021年7月14日起,對金鷹民族新興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的申購投資進行大額限額,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累計申購基金份額的最高金額為5萬元。這也是該基金自7月3日來第三隻調整大額申購上限,每日申購額度從200萬降到10萬,再降至目前的5萬級別。

觀察今年以來業績表現不難發現,上述三隻基金都是今年業績霸榜的“明星基金”,前海開源新經濟混合及前海開源公用事業均由同一位基金經理崔宸龍管理,截止7月13日,上述兩隻基金今年以來業績分別增長68.07%、66.93%,在全部公募基金中排名第一、第四。金鷹民族新興在今年上半年末就以53.15%的收益斬獲主動權益基金半程冠軍,7月以來凈值繼續上漲,截止7月13日,年內凈值漲幅達到67.09%,排名全部公募基金業績前三甲。

從一季度末重倉股上看,押註新能源賽道,是這批基金今年以來業績暫時制勝的關鍵。以前海開源新經濟混合為例,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包括中科電氣、永興材料、星源材質、諾德股份等均是近期最火的新能源概念股,截止7月14日收盤,中科電氣最近三個月漲幅超過200%、星源材質、諾德股份最近三個月漲幅超過100%,而從今年以來的情況看,中科電氣、星源材質年內漲幅也分別達到127.6%、114.42%。

金鷹民族新興靈活配置基金今年配置的也均是碳酸鋰電池、光伏、醫療等熱門板塊,一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中不乏寧德時代、博騰股份、山東赫達、天賜材料、華友鈷業等年內大牛股。

在上海證券基金分析師李柯柯看來,基金限購可能出於多重原因:一是管理人認為規模上升太快,需要緩一緩規模增長,以確保投資節奏和投資佈局與規模相適應;二是管理人認為基金規模已經達到或者接近與投資策略相適應的程度,通過限購將基金管理半徑控制在較為合適的范圍內;三是管理人出於市場走勢和投資者情緒的判斷,通過限購避免投資者沖動投資、非理性投資;四是出於一些理由,通過限購保護原份額持有人的利益。原因等等不一而足。

部分新能源基金單日“吸金”超10億

已有基金經理晉級“百億級”基金經理

不同於去年核心資產持續上漲,持倉偏向白馬股基金表現突出,今年以來,主配新能源板塊的主動權益基金或新能源主題基金業績“一飛沖天”,一些管理規模較小的賽道型選手暫時“脫穎而出”,而不少長期績優老將業績表現平平。

Wind數據顯示,截止7月4日,今年以來排名前五十的公募基金中,至少17隻是新能源主題基金,不少排名靠前的基金,即使不是以新能源命名,持倉中也多數以新能源板塊為主。

針對這一現象,晨星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屈辰晨分析指出,中證500和創業板指數在2021年上半年的表現要明顯好於滬深300和滬指。在風格切換的市場環境下,規模較小的基金具有船小易掉頭的優勢,調倉靈活度高,且對組合造成的沖擊成本相對較小。2021年上半年各個行業之間的表現也現分化,所以部分賽道基金在2021年上半年的表現也相對突出。而一些較大規模的基金會相對限制基金經理的操作,由於組合流動性以及監管的雙十規定的考慮,大規模基金比較難參與中小盤股的投資,即便是基金經理看好的個股也不一定能夠買到足夠的量。同時,部分績優基金采取相對均衡的組合構建策略,在行業配置上相對均衡,不易在極致的市場環境下獲取較好的收益。

在以機構為主的ETF市場,投資者開始對相關新能源車ETF逢高減持,而在場外市場,普通投資者對新能源基金仍以追漲為主。

在部分大型互聯網基金銷售平臺上,多隻新能源基金沖上熱搜,也足見普通投資者的關註度。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反饋,公司旗下幾隻主投新能源的基金目前每天大概有10億的申購金額,管理上述基金的基金經理一季末合計管理規模不到20個億,目前已是管理百億規模的基金經理。

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公司旗下基金近期資金申購踴躍,在限購之前每天申購的資金有時候接近2億,近期在限購之後,每天新進資金有時候有5、600萬,多的時候則有1億左右。“基金經理早就希望進行限購,站在公司角度則希望多一些客戶,因此直至近期才開始限購,若是後期資金仍持續申購,不排除進一步限購。”

也有基金公司人士透露,該公司的新能源主題基金此前規模隻有幾十億,二季度末規模已經上百億,近期規模仍在繼續增長,部分天數單日能有10億以上的凈申購。不過,上述基金公司人士坦言,目前尚未考慮進一步的申贖政策,可能近期會與基金經理溝通,討論是否要進行限購。

“早些時候新能源板塊開始啟動時,新能源基金還出現一些贖回,最近一個多月基本以凈申購為主,在凈值及份額雙增長的帶動下,基金規模以從原來的個位數增長至數十億。不過基金經理認為,新能源行業龍頭股票市值較大,流動性不成問題,基金規模增長至7、80億左右才考慮采取限購措施。”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基金公司:新能源板塊調整是好事

基金經理:對投資者打算大筆追漲感到擔憂

今日,新能源板塊集體“熄火”,多隻鋰電股臨近尾盤封住跌停。多傢基金公司人士認為,新能源板塊調整反而是好事。

“新能源板塊是長期賽道,短期出現調整是件好事,調整之後估值相對合理,有助於未來增長。近期我們也通過直播或者文字內容輸出等方式,在支付寶、天天基金等大型互聯網平臺持續做投資者教育,不鼓勵投資者短期追漲,反而在階段性高點需要謹慎一些。”一位基金公司互金部人士表示。

“近期新能源板塊確實有些過熱,短期出現調整是在意料之中,在調整階段,板塊內個股多少都會出現回調,但長期看,新能源板塊的龍頭股調整之後大概率未來仍會創出新高,具體到細分領域,新能源整車競爭格局不是特別明朗,相對看好中遊的電池環節。”一位新能源主題基金經理透露。

華夏能源革新股票基金經理鄭澤鴻昨日更是發文,希望關註或投資新能源基金的投資者於熱鬧處持一份冷靜,讓基金經理可以放平心態,取得更多超額收益。

至於投資者是否需要追逐短期表現強勢的基金,相關基金研究人士也給出瞭建議。

盈米基金研究院研究總監鄒卓宇稱,今年部分基金業績表現出色的原因之一是短期市場風格的變化,但是順周期板塊的表現是否可以長期持續,是需要投資者考慮的因素。部分基金產品持倉集中度高,高彈性同時也會附加高波動,如果持倉的個別個股未來表現不佳,產品的回撤也會大於大多數基金。同時,投資者需要註意,部分基金可能規模過小,迷你基金可能存在長期規模過小導致產品清盤的風險。

屈辰晨提到,每位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投資能力圈,擅長中小盤的選手也可能在市場風格轉向大盤後水土不服。建議投資者關註基金的規模增長以及投資風格的變化。不同規模體量的基金對基金經理投管能力以及組合管理能力的要求不同,因當前業績出色吸引大規模資金流入後,基金經理是否能夠駕馭、原先的投資策略是否會失效、基金風格會不會被動向大盤發生漂移,都需要投資者留意。另外,部分通過頻繁的風格切換和買賣操作來獲取收益的基金其實對基金經理投資能力以及對市場的敏銳度和判斷力有較高的要求,頻繁的擇時操作也對基金未來獲取超額的穩定性引入瞭不確定性,投資者需要謹慎對待此類基金。

“投資者在追逐業績領先的基金時,應當瞭解基金業績增長背後的驅動力。市場行情、基金公司企業文化、基金經理投研能力等因素均能夠不同程度影響基金業績,在全方位瞭解基金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風險偏好與投資需求,理性參與基金投資。此外,投資者也應當樹立長期、理性的投資理念,以更長時間維度佈局基金,盡可能避免通過短期業績判斷來選擇基金。”李柯柯如是分析。

平安證券基金研究團隊執行總經理賈志建議,投資人在選擇基金時更應該關註長期投資業績。“一隻長期業績表現好的基金產品,不代表它每一階段都會表現優秀,投資者需要拉長周期去看待其業績表現。此外,今年市場特征出現變化,導致一些賽道型基金表現較為優秀,建議投資者不要盲目地追逐熱點,最好是基於自身的資產配置需求,做中長期投資。”

〖中國基金報〗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