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破產最多能賠50萬?有“3種”情況,客戶是一分錢都收不回

在人們的慣有印象當中,銀行是金錢的銅墻鐵壁,似乎不存在倒閉的可能性。然而,追究其本質,銀行也隻是普通的金融機構之一,這也意味著銀行同樣有倒閉的風險。作為一個把握國傢命脈的銀行機構,銀行的倒閉可不是簡單的事兒。如果沒有國傢在背後做支撐,銀行隨意倒閉極有可能給社會帶來動亂。假設銀行出現倒閉的現象,怎麼向用戶賠付資金?這是值得人們關註的事情,一般情況下,賠付上限不超過50萬,但也有例外情況,有“3種”情況,客戶是一分錢都收不回。

步履維艱的實體銀行業

如果對全球的儲蓄額進行統計,就會發現中國站在第一位。但是,與我國自身做對比,就會發現儲蓄額已經多年來連續下降,雖然依然位於世界的高位,但是已經給我國的銀行業帶來瞭不少影響。在過往,民眾喜歡把錢放在銀行裡,有這麼幾個原因:第一自然是銀行更安全。第二,銀行可以給他們帶來收益,存款越多,收益越大。第三,與中國人的心態有關,很多人從前是為瞭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

然而隨著線上支付平臺的興起,這些支付平臺也有瞭一定的金融功能,對銀行有可替代性。很多人喜歡將錢放在這些平臺上,而不是將它們存到實體銀行。但是因為我國的人口基數大,大部分銀行可以維持正常的運營。而有一些銀行已經出現瞭問題,經營不善而接連倒閉。最早倒閉的銀行出現在1998年,是因為該銀行出現瞭投資錯誤,導致投入的貸款收不回來。

最後是國傢出手,挽救瞭銀行的慘狀,完成瞭銀行對用戶的賠付。另一傢破產銀行出現在去年,這是一傢中型銀行,於去年8月份宣佈倒閉。這傢銀行之所以倒閉,與他們的股東分不開關系,因為這些股東的運營,銀行出現瞭大量不良貸款,最終隻能走向破滅的結局。對於以上兩傢破產的銀行,尤其是包商銀行,是2020年破產的一傢銀行,人們更關註他的賠付問題。之前有國傢做擔保,現在國傢擔保的力度有所減小。那麼,用戶存進去的錢能不能收回來?

現在基本所有銀行都參加瞭存款保險制度,加入這項保險制度的銀行一旦出瞭問題,用戶的本金加利息在50萬元以下的人,完全不用擔心,這些人的存款可以原封不動的退給大傢,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任何損失。但是超過50萬元就有其他的考量瞭,我們要等待銀行進行資產清算之後,再按照一定的比例賠付給大傢。這也意味著,賠付的金額有一定程度上的折損。但是這隻是預測,真實情況很有可能與預測出來的結果不同。就拿包商銀行來說,基本所有用戶的錢都得到瞭全額退款。但是有些情況下有意外,如果出現這三種情況,隻有可能一分錢都拿不到。

第一種:購買的是理財產品

銀行有時候也會推出理財產品,也屬於收益性產品,但是這種產品與存款不同,能實現高收益的同時,也具有很大的風險線。一旦用戶再購買理財產品之後,出現瞭大量的損失,這種損失銀行不會負責,需要用戶自己消化。其實在出售這些產品之前,銀行工作人員一般會向用戶解釋清楚,購買這些產品會有哪些風險性。與此同時,如果大傢購買的是理財產品,銀行破產之後也很難收到賠償款。

第二種:購買的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

銀行有時候也會代銷一些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不屬於銀行本身,而是來自於其他金融企業。這些理財產品包括基金、保險、信托等,在銀行破產之後,銀行不會對這一部分進行賠付。用戶如果想要索要賠付,需要前往相應的金融機構。如果金融機構沒有倒閉,那麼用戶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第三種:證件不全,也不會賠付

如果在要求賠付的時候,沒有辦法出示證明自己有存款的證件,也沒有辦法索要賠付。就比如說是弄丟瞭存折或者存單,與此同時,沒有辦法提供其他證明,告知破產銀行自己再這個銀行有所存款,這種情況下也拿不到賠付。

雖然已經有瞭銀行破產的例子,但是就拿我國的現狀來看,大部分銀行很安全。與此同時,還有《存款保險條例》,即便出現意外情況,按照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賠付都是有保障的。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將存款分散開來。唯一值得人們註意的是,投資理財產品的時候要更加謹慎一些,因為這些理財產品在相應的公司出現問題之後,很難得到全須全尾的賠付。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