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在產業資本主義時代,金錢不再是國傢戰略的王牌?

引言

後產業資本主義時代卻與此不同。這個時代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資本過剩”。這個時代,美國、歐洲、日本等先進資本主義國傢的經濟發展趨於成熟,積蓄瞭巨額資本。

而且,由於金融衍生品和證券等金融技術的發展,即使隻有少量資金,也可以發揮杠桿作用,通過二次三次的循環投資,使實際投資能力遠遠超過現有的資產價值。這信用急劇膨脹的反作用才是次貸危機的真實面目,事實就是:源於金融技術的資金膨脹通過信息通訊技術,實現與一體化的全球市場接軌,以尋求增值的機會。這種所謂的“基金資本主義”,正是後產業資本主義的特征。

在各國金融機構的控制范圍之外,民間金融機構也在進行大規模的信用創造,其結果是出現瞭“有資金卻沒有投資目標”、“找不到投資途徑”等反常現象。大量資金競相從發達國傢流入新興發展國傢市場,在造成局部資產泡沫的同時,繼續尋找擴大投資的機會。從資本這個側面就可以看出,巨大的時代變革已經開始,隨之而來的,就是產業資本主義時代的各種體制也將成為過去。那麼,在金錢至上理念結束的時代,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我認為是“技術”、“知識”和“信息”。這才是金錢追逐的目標,也是使金錢發揮作用的載體。而教育,則是“技術”、“知識”和“信息”這三個關鍵詞所包含的一切的基礎和支柱。

明治時代,日本推行富國強兵的國傢戰略,曾致力於工業化和教育的發展。但如今,面臨日本如何生存發展這一問題,日本既缺乏相應的國傢戰略,與此同時,教育水平也在下降,國民的個人意志與努力程度與過去相比,也已不可同日而語。事實上,整個日本還安於享受產業資本主義時代的繁榮,無視世界的劇烈變化,崇尚安逸,不思進取。

日本,逆世界潮流而行

現在把目光轉向日本,我們可以說日本從上到下都能正視這一變化嗎?政府方面,先是小泉時代逆流而動,強行推行反華路線,繼而安倍內閣也全面高舉目光向內的民族主義大旗。而企業的動向,依然停留在延續以往經營策略的層面,隻關註購買高附加值產品的國內和歐美等發達國傢市場,針對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的發展規劃遠遠滯後。這種現狀不用擔心嗎?這樣下去,日本能適應國際社會中的角色轉變嗎?在後產業資本主義時代,日本還能適應經濟規則的變化,獲得與產業資本主義時代同樣的成功嗎?我懷有強烈的危機感:日本是否正一步步走向沒落呢?很多日本人都有這樣一種錯覺:隻要安於現狀,什麼也不做,現在的富足生活就會繼續下去。

但這是幻想。例如,日本政府累積的債務,已達到接近900兆日元的危險狀態,而且還在以每年20兆以上的速度持續增加。可以預計:除財政赤字之外,經常收支也遲早會因少子高齡化等出現赤字。這樣下去勢必迫使政府大幅降低養老金支出與醫療支出吧?其結果是,我們早晚會進入結構性日元貶值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會不斷滑落。總而言之,現在的日本人一邊依賴高度經濟增長期創造的財富生存,一邊靠借貸維持泡沫經濟時代的生活水平。

就像某個傢庭,如果每月一部分生活費必須靠借款支撐,那麼它的破產就不可避免一樣,日本政府和國民也正在被動地等待破產的到來。但是,政治傢們和日本國民都不肯正視這一事實。我絕不是對日本和日本人自身感到悲觀,而是不由自主地對日本目前的狀況感到悲觀。必須盡快突破現狀,制定面向新時代的發展戰略,建立一個包含國傢、組織和個人層面的新發展框架。

次貸危機的真相

2007年夏天以來的次貸危機,動搖瞭世界金融市場,明確揭示瞭“資本自我增值”這一現代資本主義的特征。18世紀工業革命到20世紀末大約200年間是典型的產業資本主義時代,我認為這次危機,體現出世界經濟從產業資本主義時代向後產業資本主義時代過渡的金融新局面。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的泡沫經濟時期,“以現有土地為擔保,從銀行貸款購買新土地,再以新購土地為擔保貸款繼續購買土地”的不動產投資手段,開始在日本廣為流行。

那時,以不動產做擔保盡最大可能進行融資的現象非常普遍,這意味著投資人起初隻要有一處不動產,就可以無限度地從銀行獲取資金。這種情況使得借款人的投資資金不斷膨脹,導致對土地過度投資,最終引發經濟泡沫。投資領域流行一句話:“因為買入而上漲,因為上漲而買人。”套用這一句話,這一時期銀行的狀況就是“因為放貸而上漲,因為上漲而放貸”。這一時期,雖然借貸方可以通過資金循環使資金無限增加,但是放貸銀行的資金有限。所以當1990年至1991年,大藏省(現在的財務省)開始對不動產貸款實行總量限制時,房地產投資者無法籌集到新的資金,導致泡沫破裂。

近幾年,美國不動產價格暴漲,借款人采用與泡沫經濟時期的日本相同的方式,以土地為抵押貸款,同時作為放貸方的金融機構也通過證券手段使自身資金不斷膨脹。次級貸款是信用低的個人在購買住宅時借的高息貸款。在美國等國傢,不僅是次級貸款,金融機構還往往把放貸後的債權作為擔保,發行證券,並以此為抵押再次融資。銀行先以不動產為擔保,向房產購買者放貸,再以債權(貸款)為擔保,發行證券。這就是RMBS(住宅貸款擔保證券),通過此類證券的銷售,本來已將資金放貸、缺乏現金的銀行,又能實現再次融資。

金融泡沫崩潰

這就意味著隻要銀行最初擁有一定量的資金,就可以通過向不動產購買者放貸的方式使資金無限增值。事情還遠不止這樣。購買銀行住宅貸款擔保債券的多是金融機構,接著這些金融機構再以買入的債券作為擔保發行新的債券,進行新的融資。這就是人稱CDO(債務擔保證券)的商品。也就是說,銀行通過不動產融資獲取大量放貸資金,同時,購買銀行債權證券的金融機構再把債權證券化套現,無限地獲取證券買入資金。投資資金以這種方式不斷膨脹,導致貨幣管理機構無論如何控制貨幣供應量,都收效甚微,每況愈下。換言之,某種形態的金融泡沫由此產生。民間金融機構以住宅、土地等不動產為基礎,開發出多種金融商品,形成信用創造。

除瞭住房貸款債權以外,還以各種資產為擔保,構成新的金融產品,號稱以此來分散、降低風險。但是,次級貸款原本就是高風險債權,它通過證券化分散風險,又重新組合成多種金融商品。正因如此,在2007年夏天以後的形勢下,反而導致危機的大范圍擴散。次級貸款是一種以住宅價格上升為預期,並以此為擔保向沒有償還能力的窮人提供的高息貸款。原本就屬於一種不合理的貸款方式。以這種貸款為擔保發行的證券,是一種利息高而風險也高的金融商品。

人們把這些高風險債券和其他證券進行技術性分解和重組,創造出新的金融商品,並且宣稱“風險已經被分解,沒有問題”而四處銷售。而且,由於其構成手法極其復雜,連買賣這些金融商品的機構和個人自身都無法瞭解其中真相。因此,一旦出現問題,人們會認為“和次級貸款哪怕有一點點關系的金融商品,也都是危險的”,從而沒有人再敢碰這些金融產品,導致資金鏈堵塞、斷裂。信用盡失,尚可挽回否?如此發展下去,持有不良金融產品的金融機構因無法融資,經營陷人困境。進而,向這些機構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也陷入危機。由於經濟的混亂狀況超乎想象,所以,在經濟狀況正常時能有效化解風險的方法,也不再有效;由信用評級機構鑒定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機構的信用等級不再具有說服力。

金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中產生“信用評級完全不可信”的質疑情緒,對金融交易業務不再積極。正常情況下,的確可以用分散的方法降低風險。例如,股票和債券,經濟狀況正常時“債券價格下跌時股票價格上升,股票價格下跌時債券價格上升”,會出現對比性價格變動。因此在基金推廣說明中會提到“通過整合股票和債券的方式來經營資產,分解、降低瞭風險”。但是如果經濟嚴重混亂,使市場對企業、國傢的基本狀態失去信心,極易導致股票和債券雙下跌。

這種狀況下,分散風險也就失去瞭意義。金融機構之間形成瞭資金鏈條,一個問題會導致所有的金融機構都無法實現資金回流,從而導致金融系統出現整體危機。幾乎所有金融市場的有關人員都承認“這次混亂的嚴重程度是過去十多年所沒有過的”。這是理所當然的,這次危機是歐美金融機構多年來信用過度膨脹的反作用。作為信用不穩定的對策,大傢都在討論如何確定貸款債權擔保的金融商品風險等級,但是其真正原因在於證券化和起杠桿作用的金融技術使金錢過度流通所產生的“金融泡沫”,事情的真相就是這種“金融泡沫”的破裂。

結語

實際上信用萎縮進程才剛剛開始。市場有關人員正在拼命地消除危機所引發的恐慌,次貸危機雖然過去幾個月瞭,但它帶來的信用動搖連鎖反應暗流依然不斷湧動。信用創造所產生的金融泡沫,膨脹持續瞭四五年的時間。在消除其過度膨脹的部分、恢復信用秩序之前,還不可能實現真正的解決。日本從泡沫經濟破裂中恢復過來花費瞭十多年,消除這次危機導致的經濟混亂也必然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