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商業銀行利潤下降近10%是經營惡化還是向實體經濟讓利?

我國的商業銀行曾經是最盈利的企業之一,2018年數據顯示,世界最賺錢的五大銀行:中國占4個!2019年財富中國500強榜單出爐,同時還公佈瞭40傢最賺錢公司,其中工行、建行、農行和中國銀行四大銀行占據榜單前四,騰訊和阿裡成為2019中國最賺錢的企業排名前十。

讓很多人意外的是,上半年商業銀行整體凈利潤下降9.4%,下降幅度接近10%,這對我國最賺錢的銀行來說,是十分罕見的。特別是國有大行、股份行等均負增長,而央行曾經對銀行業凈利潤可能負增長的預警成為現實。

最近的銀保監會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0萬億元,同比下降9.4%,平均資本利潤率為10.35%。更讓人意外的是,而除外資行外,所有類型的商業銀行凈利潤均為負增長。有人驚呼:商業銀行的冬天來瞭?

權威數據顯示,上半年國有大行、全國性的股份行、城商行、民營銀行、農商行凈利潤分別為5328億、2188億、1424億、24億、1156億,與去年同期同比分別下降-12.04%、-8.49%、-2.06%、-35.14%、-11.42%。

為什麼會出現銀行實現凈利潤集體跳水的局面?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銀行出現如此大的利潤下降?根本的原因是向實體經濟讓利。

首先,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是一貫的政策要求,大幅度讓利是今年特定形勢之下的特殊政策安排

銀行通過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通過減少貸款利率和減少銀行收費,滿足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並向實體經濟讓利以提升實體經濟的活力。因此,今年以來特別是面對疫情後恢復經濟活力更重要。

6月17日中央會議明確提出,助力穩住經濟基本盤,具體包括進一步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放小微企業無擔保信用貸款、減少銀行收費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這是在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信貸支持之外,進一步向實體經濟明確讓利的要求,目的自然是恢復實體經濟的活力和生存發展能力。

2020年7月23日,銀保監會召開2020年年中工作座談會暨紀檢監察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 綜合采取堅決整治不當收費、合理降低費率、加大貸款優惠等措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讓利1.5億,這對於2019年整個中國金融業稅後利潤約為2.9萬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稅後利潤約為2.63萬億元,是不是意味著絕大多數利潤的失去?

關於銀行讓利1.5萬億的途徑,也是眾說紛紜。專傢判斷,讓利途徑多種多樣,比如降低貸款利率、做大貸款規模、購買低利率債券、延期還本付息、提高信用貸款占比、減少收費等。

申萬宏源就認為,不應將1.5萬億的讓利總規模與2019年全行業2萬億的凈利潤規模比較,而應放到營業收入的維度去考量,對銀行的利潤影響有限。

關於1.5萬億讓利如何具體落實?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凱曾經介紹說,1.5萬億讓利主要是分三塊:一塊是利率的下行實現金融市場或者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讓利,大概是9300億元;第二塊是直達實體經濟的政策工具加上還本付息政策,共計2300億元;三是通過銀行減少收費3200億元。

無論如何讓利,對銀行利潤實實在在的減少是必然的,現實情況也是如此。

其次,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貸款利率是導致銀行業利潤下降的主要因素

我國銀行業畢竟仍然是一個以存款貸款利差為主要盈利來源,雖然近幾年的中間業務收入得到瞭快速的發展,並在整個利潤中的占比不斷提高,但是存貸利差仍然對銀行的利潤具有最大的貢獻。

今年以來,大眾感覺到的是理財收益的跌跌不休,從5%下降到4%以下,並被說是進入瞭3時代。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銀行的各種貸款利率的下降幅度更大。

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截至二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40.7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3.7萬億元,較年初增速17.7%。

具體來看,截至二季度末,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為42617億元,較一季度末增長13.59%;股份制銀行為23759億元,較一季度末增長6.38%;城商行為20100億元,較一季度末增長9.23%。

從貸款利率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佈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明顯增強。6 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4.64%,較上年 12 月下降 0.48 個百分點。如果以6月末我國銀行業本外幣貸款餘額171.32萬億元進行計算,下降0.48個百分點的利率,上半年就相當於直接向貸款申請人讓利4000億利息。

一個更重要的印象是,各銀行紛紛出現消費信貸“放水”潮,消費信貸年利率以4%以下的水平在競爭,銀行的成本利潤承受能力接受考驗。

今年上半年以來,各銀行消費信貸“放水”潮來襲,消費信貸業務競爭在年利率4%以下紛紛拓展業務、爭取客戶,消費信貸利率已經低於房貸利率度被認為是形成消費貸款開閘放水之勢。

這說明,對於消費信貸市場的低利率將進一步擠壓銀行消費信貸市場的盈利空間。

目前各銀行推銷消費信貸的利率已經低於個人住房貸款的利率,一傢研究院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5月份,64個城市首套房貸利率為5.43%,和4月份持平。相比於房貸利率,目前4%左右的消費信貸利率已經低於個人住房貸款平均利率水平1個百分點以上,甚至接近1.5個百分點。

其三,銀行實現利潤的下降並不是銀行經營的惡化,而是銀行與實體經濟共克時艱的勇於擔當之舉

金融是經濟的核心,金融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發展而獨立存在,同樣,金融的發展對促進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在遇到今年以來的特大疫情影響面前,銀行人體現瞭擔當的精神,不僅直接向疫情區域捐款捐物,而且通過信貸的大量投放,銀行機構為直接和間接服務於抗擊疫情的企業提供瞭大量的信貸支持。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26日中午12點,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合計信貸支持超過20166億元。

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後還款期限。並對減免手續費等費用。確保瞭民生和經濟的恢復。

在經濟重建和復工復產過程中,銀行也為生產經營企業、大眾提供瞭大量的金融服務,並通過讓利減少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通過減少收費讓利於企業。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銀行凈利潤同比下降不是商業銀行自身經營能力惡化,而是商業銀行大幅度向實體讓利的結果,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勇於擔當、共克時艱的體現。

雖然說,今年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凈利潤同比下降9.4%,平均資本利潤率、資產利潤率也有所下降,在近年來是非常罕見的,說明在上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疫情沖擊和經濟恢復的影響,對我國實體經濟的沖擊是較大的,反映到銀行利潤的體現也是一種經濟運行現狀的反映。

但也說明,商業銀行在加大信貸投放的同時,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減免收費以及延期還本付息等舉措,積極主動向實體經濟讓利,推動企業融資明顯下降。這一系列舉措是卓有成效的,也是銀行大局意識和社會責任的體現(麒鑒)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