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破技術封鎖!斥資35億打破美日壟斷,黑科技被打成“白菜價”

我國是化工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各種專業技術也在不斷地突破壁壘,比如“48K大絲束碳纖維”,聽起來有點陌生,但小到釣魚竿、羽毛球拍,大到飛機外殼、風力發電扇葉等,都有它的身影。過去這種技術隻能依靠進口,而現在,我們經過多年的攻堅,改變瞭這種狀況。

事實上,該項目早在今年一月就已在上海石化的贊助下正式開工,總投資達35億元人民幣,預計在建成後年產量可達1.2萬噸。

中國上海石化碳纖維事業部副總經理李鵬表示,48K大絲束碳纖維材料領域,長期以來一直是歐美國傢和日本的領先地位,並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搞長期壟斷。我國在48K碳纖維材料方面取得的一項重大技術突破,一舉打破瞭這一長期被國外封鎖的壟斷,使中國獨立自主地掌握瞭先進材料的工藝,填補瞭中國國內的一大空白,這樣的成功可以帶來莫大的榮譽和驕傲。

需要知道的是,在碳纖維領域,一般情況下,每束碳纖維根數超過4.8萬根以上(簡稱48K),每束碳纖維長度在1000到1.2萬根之間,稱為小絲束。大絲束一般用於紡織、機電、土木建築、交通運輸、能源等行業,因此又稱小絲束為工業級碳纖維;小絲束用於航空航天、高端體育休閑用品等領域,被稱為宇航級碳纖維。

大絲束是工業級的碳纖維,其機械性能極好,其重量不及鋼的四分之一,強度卻是鋼的7到9倍。此外,它具有耐腐蝕、高模量等特性,因此,被譽為“新材料之王”、“黑黃金”,在各行各業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由於這些特點,西方國傢對中國實行嚴格的碳纖維技術封鎖和出口限制。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碳纖維生產國,日本的東麗、東邦、三菱麗陽三傢日企,在全球占有超過50%的市場份額。

不僅是市場份額,世界碳纖維技術也主要掌握在日企手中,日本東麗更是行業霸主,其生產的碳纖維產品如T700、T800等,是行業內的標桿產品。換言之,日本曾經實現瞭全球碳纖維壟斷。

根據媒體報道,依托技術壟斷,以日本東麗為代表的國外巨頭經常通過“通知提價,賞賜供應”的方式,從中國賺取巨額利潤,同時打壓中國企業。

為突破美日壟斷,同時實現大絲束碳纖維國產化,國內多傢企業開始“攻堅”。比如在上海石化,2016年,公司便進行瞭大絲束48K原絲的工業化研究;2018年,公司成功開發出大絲束碳纖維的聚合、紡絲、氧化炭化工藝技術;同年,“聚丙烯腈(PAN)基大絲原絲及碳纖維技術及工藝包開發”項目通過鑒定,意味著我國正式突破大絲束瓶頸。

此外,除上海石化外,吉林化纖、光威復材、蘭州纖維等企業也在各方面發力,其中吉林化纖還在2019年獲得首批120噸大絲束碳纖維出口訂單,實現瞭國產48K大絲束碳纖維的批量出口。

據媒體報道,中國正在成為全球碳纖維國傢中的“第三極”,一些國產高性能碳纖維的綜合性能已超過日本東麗T700級,在運載火箭、衛星、大型飛機、戰鬥機等高端裝備上得到應用。

這一技術的攻克,使我國化工產品的產能迅速增加,數據顯示:PVC手套全球90%的產能來自中國,中國生產的PVC手套90%用於出口。其中以PVC為主的PVC產量累計達到2074萬噸,居世界首位。我們的氨綸產能為89.4萬噸,2020年為世界第一。純堿、合成樹脂、甲醇、第三代制冷劑、輪胎、玻璃纖維等數十種主要化工產品產量穩居全球首位。

談到產能提升給祖國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中石化聯合會主席李壽生表示,2021年度1月到5月,公司營業收入達到5.5萬億元人民幣,對比往期漲幅高達32.8%,凈利潤高達5076.9億元。盡管疫情席卷全球,但中國在材料學領域以及相關制造業領域仍保持著非常強勁的增長勢頭,可持續為世界提供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產品。

6月,A股化工企業紛紛發佈業績預告。齊翔騰達、金禾實業、龍蟒佰利等化工企業紛紛表示,業績大幅增長。截止7月1日,已有近八成A股化工企業公佈預增業績。由此看來,今年上半年,我國化工企業依舊有很強勁的增長力。

想瞭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不凡智庫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