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大跌、產品下架,這一次滴滴失去的不隻是1000億

共享經濟曾被外國青年們評選為中國新時代的“四大發明”之一。追溯國內共享經濟的起源,“滴滴出行”算是鼻祖之一瞭

2012年,滴滴出行將“共享出行”的概念帶到國內市場,在國人對這一新形式還熟悉的時候,滴滴出行以豐厚的補貼吸引出租車司機、甚至是擁有私傢車的用戶、乘客參與到其中。很快滴滴就一統國內的出行市場,甚至取代出租車成為大多數短途出行的首選。

隨著滴滴出行的風靡,甚至還出現瞭可以說是“復刻”滴滴出行的企業,如“嘀嗒”、“哈囉”等。不過由於先入為主及前期“燒錢式”的補貼帶來的壟斷性市場份額,大多數司機和乘客都更傾向於滴滴出行。但這並不意味著滴滴出行是盈利的。

如2016年出現的拼多多,前期也是采用“補貼換市場”的模式吸引客戶,這期間拼多多完全是倒貼錢,直到去年才真正實現盈利。

滴滴出行也是如此從創立至今,滴滴出行有長達7年的時間,都處於負盈利的狀態,直到2019年才首次實現微薄盈利,這對於滴滴出行來說,無疑是個好開端。當然盈利不是滴滴的終極目標,上市才是。

上市可以說是絕大多數企業的目標,對於盈利微薄的滴滴出行來說也同樣如此。苦熬多年,上個月的月底,滴滴出行終於迎來上市。

然而上市一事卻飽受爭議,其一是因為,滴滴出行選擇在美國上市。國內的巨頭企業如阿裡巴巴、京東等都選擇回歸港股上市。而滴滴卻繞開選擇在美,因而引來大眾質疑。

要知道,滴滴的第一大股東是持股21.5%的日本軟銀,第二大股東是持股達12.8%的美企Uber,最高的股份掌握在日、美的股權結構,和阿裡巴巴相差無幾。

對此,大眾可以理解滴滴不能在大陸上市,但阿裡都能選擇港,為何滴滴不行?據知情人士分析,可能是因為滴滴的投資人急需套現,不得已之下才赴美上市。

其次,上市未幾日,滴滴出行被一則通報點名,這之後滴滴出行不但要配合調查,其APP也被下架,新用戶無法再註冊。

次調查事件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上市首日市值達678億美元的滴滴大幅縮水,目前僅有531億美元,連降147億美元(約954億人民幣)。

簡單來說,就是滴滴出行還沒有完全消化上市成功的喜悅,就損失瞭近1000億元!

這遭遇和不久前阿裡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螞蟻金服還未來得及成功上市,便戛然而止。

說實話,滴滴出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瞭國內的出行方式,方便瞭國人的出行,與此同時,也讓傢裡有車的普通人在閑暇之餘多瞭一份賺外快的工作。

隻不過,近年來發生的幾起意外事故,令滴滴被卷入輿論中心,風評也大不如前,從而給予市場上早就想刮風這一領域的同行機會,與其同分一杯羹。

當然滴滴目前的損失遠遠不隻是市值縮水,還有調查之後,如何重建品牌形象以及在用戶心中的口碑等。大傢對滴滴有什麼看法呢?以後還會使用滴滴嗎?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