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鋰電池結束瞭嗎?接下來埋伏什麼板塊?

個人認為遠未結束,特別是芯片產業。

2020年中國芯片的進口額從2018年的3100億美元攀升至近3800億美元,約占國內進口總額的18%。芯片也是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

不隻是進口芯片成品,中國也在大力進口制造芯片的設備。

根據彭博社對官方貿易數據的分析,中國2020年從日本、韓國、臺灣等地購買瞭近320億美元的設備,用於芯片生產,比2019年增長瞭20%。

“短期來看,中國將依靠進口來提升芯片制造水平。” “中國還沒有能力生產先進制程所需的芯片制造設備。但中國正在大力投資,成功需要十多年的努力。”

華為的被禁,給中國一個深刻的教訓,當你的發展影響到美麗國的利益時,美麗國隨時會祭出各種大棒,進行打壓。

這個時候,花錢也買不來美麗國芯片,甚至花錢買不來其他國傢和地區的芯片,因為在這麼一個全球協作的背景下,沒有采用美麗國技術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芯片行業一定會從高度依靠進口,轉向走上自主研發,自主發展的快車道上。

在發展的過程中,必定會產生各個細分領域的行業龍頭,正如鋰電池領域。

1983年,日本化學傢吉野彰造出瞭世界第一個可充電鋰離子電池的原型,開啟瞭鋰電池時代,他也因此獲得瞭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1991年,日本索尼與旭化成株式會社共同推出瞭全球第一塊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並成功實現量產。

在四年後的1995年,中國第一塊鋰電池才在中科院物理所誕生。

得益於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消費類電子的興起,中國鋰電池開始崛起。

2014年,中國的鋰電池產量超過瞭日本、韓國,躋身世界第一,直至今天。

2019年初,全球鋰電池制造能力達316千兆瓦時(GWh)。其中,中國鋰電池產能位居世界首位,占73%。排名第二的美國,隻有12%。

具體到企業市場份額,全球十大鋰電池生產企業,中國占據6傢。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