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到底有多魔幻?

在這個大國博弈的時代,孟加拉國的存在感並不強。

作為一個亞洲的發展中國傢,孟加拉國給人的印象停留在臟亂差的非議之中。

由於和印度接壤,加上印孟之間復雜的歷史關系,不少人將對印度的魔幻印象輻射至孟加拉國,將兩國的風格混為一談,稱之為“低配版的印度”。

這要是被印度人知道瞭一定高興不起來,因為孟加拉國的這片土地是印度人眼中的“野蠻之地”。對於印度人來說,孟加拉國比他們印度可差遠瞭。

這樣的印象與評價令人不禁疑惑,這個國傢的落後與臟亂差,究竟是到瞭什麼程度呢?

孟加拉妓女的悲慘人生

印度經濟水平的遲緩,貧富差距的嚴峻幾乎人盡皆知,但與印度的老鄰居孟加拉國比起來,還能算得上勉勉強強。在那裡,底層人民的生活更加艱難。

孟加拉國的人民普遍比印度人要勤勞許多,他們在有限的市場環境中絞盡腦汁地賺錢,老太太們擺攤沿街叫賣,老大爺們開著三輪車在街上拉客,壯丁們從事著高危且勞累的拆船業、制衣業……

密集的人口在孟加拉國狹窄的街道上得以充分的體現,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有老老少少熱情洋溢的勞動人民,卻唯獨很少見到一類人。

那就是孟加拉國的年輕女子們。

孟加拉國的女子由於教義的限制,通常是矜持而保守的,但是由於一些傢庭實在過於貧困,幾乎要到把人活活餓死的地步,那麼,無論是在生命還是在教義面前,女子的尊嚴就都顧不得瞭。

妓女們的生活無疑是悲慘的,這是一個公認的事實,除瞭被金錢物化的恥辱、街頭巷尾人們的嫌棄與唾罵,還有身體上不可逆的損傷,譬如染病的風險、流產的風險等等。

但是,這些痛苦對於孟加拉國妓女來說,隻能算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從投身此業開始,她們就不再被當做一個人來看待,在妓院裡,她們飽嘗人間冷暖,她們有的是被拐賣來的,有的還是被最親的父親和丈夫賣過來的。

雖然萬般不願,但是為瞭自己的親人,她們別無選擇,在黑心商傢的面前,這些妓女統統被限制人身自由,每天至少要接待十幾名顧客,而通過她們出賣身體賺到的錢大部分流向瞭黑心商傢與中介的手裡,真正分給她們自己的則少得可憐。

為瞭防止妓女逃跑,妓院裡還雇有專門看管她們的人,一旦逃跑被抓,等待她們的便是一頓毒打。

這使得她們小心翼翼不敢犯錯,可妓院畢竟不是講理的地方,即便如此,她們動輒也會挨打挨罵,稍有不慎就會受到百般虐待。

2000年,政府公開立法,宣佈孟加拉國性交易合法化。

此消息一出,全國嘩然,雖然孟加拉國的遜尼派穆斯林一直以溫和自詡,但如此敗壞風氣的立法就連普通非宗教國傢都無法容忍,更何況是受宗教影響至深的孟加拉呢?

雖然不少人反對,但效果微乎其微,這一條例就如同之前每一次出現的普通條例一樣在國內平穩運行瞭。

至此,針對於孟加拉國底層女性的罪惡被赤裸裸地擺到瞭人間,在這道黑幕中,商傢與中介們一致認為年紀越小的女孩越值錢。

因此,他們千方百計地威逼利誘那些貧窮傢庭的傢長們將女兒賣掉,甚至還會強迫一些無依無靠的未成年女孩賣身。

拉齊亞有一個容納瞭1700多名妓女的妓院村,每天約有3000名以上的顧客到此尋歡作樂。對於這些顧客來說,隻要能容忍臟亂的環境,孟加拉國低廉的物價和年輕美麗的少女們是足夠吸引人的。

這些殘酷交易的背後呈現出的是這個國傢嚴重的階級分化,妓院經濟的背後是少部分貪得無厭的權貴富豪和大部分貧苦無助的饑民百姓。

性交易合法的政策為富人攫取更多利益敞開瞭大門,同時也反映出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那就是這個國傢的經濟命脈始終被權貴富豪所把持,已經到瞭根深蒂固的地步,就連政府也不得不為其讓步。

一些國傢的監管部門要麼輕描淡寫地予以處罰,要麼幹脆視而不見,但很少有國傢像孟加拉國這樣,連最後的“遮羞佈”也不要,反而光明正大地將這一交易合法化。

人們猜想,但凡一個國傢的經濟不到瀕臨崩潰的地步,是絕不可能通過這種方式來發展的,這是對國傢形象的摧殘,也是對政府形象的打擊,更是對底層女性的不負責任,甚至是男權主義的獨裁者才會有的可怕思想。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宣佈性交易合法之決策,對底層妓女的慘狀視而不見、仍然極力摧殘女性尊嚴的不是別人,正是孟加拉國政壇上蒸蒸日上的女總理哈西德。

倒行逆施的女執政者

試想,一個女性執政的國傢,女性地位卻無比低下,這件事已經夠魔幻瞭,更魔幻的是,這位女執政者竟然主張開放性交易合法化。

當光鮮亮麗的女總理在政壇上叱吒風雲的時候,身為底層女性的妓女們卻在暗無天日的囚籠中苦苦掙紮,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對比!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這個哈西德怕是存心與同性過不去。

可在更多人看來,這又不僅僅是哈西德個人的問題,畢竟在孟加拉國,並不隻有哈西德一位女總理。

與哈西德形成競爭的是另外一名政壇女性,她是卡莉達·齊亞,與哈西德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的政治制度。

卡莉達是一個頗具魅力與親和力的女人,與哈西德的經歷相似。

哈西德的父親、孟加拉國的“國父”穆吉佈·拉赫曼是在一次政變中被殺害的,而卡莉達曾擔任孟加拉國總統的丈夫也是死於刺殺,她們分別繼承著親人與愛人留下的政治遺產得以進駐政壇,一步步走上高位。

從上個世紀末到這個世紀初的這段時間,卡莉達與哈西德兩人幾乎是以回合制當選總理。

1991年,卡莉達當選,1996年,換哈西德勝選,2001年,卡莉達奪回權力,2006年,哈西德再次勝選,並一直連任至今。

兩人同為女子,代表的政治制度不同,又是激烈的競爭關系,在對待女性的問題上,本該出現不一樣的聲音,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卡莉達執政期間也沒有公開出臺過任何一個對底層女性有利的政策。

她們雖然看不慣對方,但對待底層婦女的態度卻大同小異,這仿佛成瞭一種難得的默契。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孟加拉國底層女性的日子愈加悲慘,這個國傢明裡暗裡的性交易也幾乎猖狂到瞭令人絕望的地步。

作為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的孟加拉女性來說,逼迫她們出賣身體,是一種肉體與靈魂的雙重折磨,最絕望的是,她們的地位竟然會低到連宗教教義下的保守自持都無法給予保護的地步。

而哈西德與卡莉達在女性權益問題上的沉默甚至推波助瀾,往深處想,與她們的得權方式也有關聯。

畢竟,無論是哈西德還是卡莉達,她們的權力都來自於男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們並不具備獨立自我的覺醒意識,她們隻是男權光環下的產物。

從這一點來說,無論是得權方式還是總理的性別都隻是其中用作銜接的一環,真正起到致命作用的還是社會因素與經濟因素。

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是權力地位與貧富差距之下的雙重作用,將孟加拉國人民分為瞭三六九等。

僅從生活水平而言,高層男女無論如何都是幸福的,而底層男女無論如何都是艱難的,這才是資本背後殘酷而赤裸的真相。

隱患遍佈的拆船業

縱觀世界近代歷史,資本在吃人的時候從來不挑性別。

尤其在孟加拉國這樣一個貧窮落後的地方,往往既有“朱門酒肉臭”的奢華,也有“沿街凍死骨”的辛酸。

在高層權貴縱情享樂的背後,是無數底層民眾沒日沒夜的煎熬與付出。在這裡,不止是底層女性們的日子難過,底層男性的日子同樣也不好過。

男人們要被派去從事高危勞累的拆船業,顧名思義,就是將報廢的船隻拆卸開,將尚且完好的零件分類變賣。拆船工作又臟又累,還很危險,賺的錢也不多,許多發達國傢早就停止瞭這項工作,將之外包給一些發展中國傢來做。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則是重點接手這一行業的三個國傢,常被戲稱為“拆船業三巨頭”。

那些男人們起早貪黑,每天在堆積如山的零件上工作,這些老舊船隻在建造之初,為瞭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的環境,通常是用有毒有害材料所建造,這些拆船工人長期進行此類工作,患病死亡的風險極大。

為瞭降低成本,他們往往還會將毒害物質傾倒入海,造成瞭大范圍的污染,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形成隱患。

由於BBC的記者曾多次前往此地偷拍,還制作成視頻放到網上流傳,以臟亂差和環境污染為由將孟加拉國政府痛批一番,於是孟加拉國政府下令拉起瞭長長的鐵網,將施工區域掩蓋,輕易不許外人進入。

所謂“傢醜不可外揚”,在孟加拉國人的心目中,他們並不認為努力賺錢有什麼錯。

這一點被大多數第三國傢的網友所認同,在我們大眾的樸素價值觀裡,努力賺錢本就沒有錯,無論是臟活還是累活,隻要是為瞭生活,不違法亂紀,那就不丟人。

但事實是,孟加拉國的貧窮已經逼得無數男人們冒著生命危險前去賺取微薄的薪水,無數姑娘們為瞭一口飯吃,將自己的身體物化,從事著為道德人倫所不恥的行業,造成這一切的背後難道真的隻是“金錢至上”四字可以概括的嗎?

也許他們並不貪心,隻想要過上有飯吃有衣穿的生活,這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需要。

血汗澆築的制衣業

除瞭拆船業以外,最有名的是俗稱“血汗工廠”的制衣業。

不可否認的是,在孟加拉國飽受戰爭與殖民之苦,經濟癱瘓,社會百廢待興之際,制衣業在孟加拉國的興起確實為人民創造瞭大量的工作崗位。

在這個國傢,人口和勞動力並不多麼珍貴,在人們的普遍意識裡,隻要有一份工作可幹,就心滿意足。

制衣工廠聽起來並不是一項艱難的工作,但在孟加拉國,這份工作卻一點也不輕松,由於大量廉價勞動力的湧入,資本的血盆大口幾乎是吃肉不吐骨頭地吞噬著他們的時間、精力甚至是生命。

由於工作機會的嚴重匱乏,無論工作時間多麼長、工作強度多麼大、所得薪水多麼低,都有無數人願意夜以繼日地來做。

這份工作的薪資至今隻夠勉強維持生活,而這份工作的時間卻足以壓榨掉大部分工人的休息時間,有時甚至還要擠占睡眠時間。

制衣工廠原本是壯年男子居多的行業,後來一些婦女也紛紛加入,上到六十歲老人,下到八九歲孩童,資本統統不放過。

工廠主為婦女、兒童、老人們安排等同於壯年男子的工作強度,薪水卻隻付給他們很少一部分,有的是一半,有的是三分之一,小孩子們工作一天所得的薪資低到隻夠買上一包糖果的地步。

即便如此賣力工作,孟加拉國的大部分人依舊停留在貧困當中止步不前,而貧困的代價,有時甚至要用生命來付出。

工廠主為瞭節約成本,生產資料的選擇都是最差的,設備是其他國傢淘汰數年的老舊產品,房屋占地面積擁擠。

一百平米的工作用地,往往要擠上一百個工人來幹活,就連最基本的消防設施也不配備,埋下的安全隱患之多令人心悸,一旦出事,後果不堪設想。

許多工人在工作期間患病,不僅僅是充滿壓力的勞動強度和睡眠不足等因素,還有環境的影響,譬如灰塵、棉絮等長年累月接連進入呼吸道,很容易引起諸多肺部疾病。

還有前些年新聞上常常報道有孟加拉國制衣工廠發生事故的消息,像設備坍塌、火災等,一個不小心,那些賣力工作的工人們眨眼間就失去瞭生命,而這樣的事故對於他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

因為,幾乎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們在工作中死去,也唯有死亡,才能為他們在泥潭中掙紮的人生畫上一個句號。

對於生活在和平安寧國度的我們來說,這一切是無法想象的,就連聽起來都顯得萬分可怖,但在孟加拉國貧民心中卻隻是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他們或許從來不曾想象過翻身的幸福,因此在心裡也就不那麼痛苦。

“窮病”要對癥,蠻幹不可治

孟加拉國發展的遲緩是復雜的多方位因素所造成,有自然災害的影響,有政局不穩的影響,有資本把控的影響,但歸根到底是得瞭“窮病”。

得瞭病,再去追究病因隻能起到警醒的作用,病體的羸弱才是最該改變的事實,那是根源,也是治病的關鍵。

孟加拉國人口雖多,文化程度卻極低,大部分人沒有上過學,即便是在政府機構,也充斥著大量小學、初中學歷的工作人員,而這些人與普通民眾相比,已然是高素質人群。

這些人民沒有文化、缺少技術,隻能幹些簡單的體力活,收入來源極其有限。對於貧窮的現狀,他們除瞭蠻幹並無其他優勢,可謂有心無力。

沒有知識技術武裝的貧民碰上精明貪婪的資本,自然無力抗衡,所以才會形成這樣的結果。

資本的齷齪不僅在於其殘忍,還在於其短視,為瞭節約成本,拆船業污染的空氣和水資源給這個國傢的環境帶來瞭不可逆的傷害,也給當地人們帶來瞭疾病與死亡。

制衣工廠的遍地開花除瞭給予這些可憐的窮人一份生存希望之外,沒有絲毫可取之處。窮人們沒有因此而過得更好,他們的生命在資本的壓榨下薄如蟬翼,徒然增加瞭不少疾病與死亡的風險。

2018年,孟加拉國人民終於奮起反抗,五萬名制衣工人要求提高待遇。強烈的呼聲換來的是政府的無情鎮壓,警方的武器之下,多瞭五十條反抗者的珍貴生命。

在民眾的怒火中,政府最終做出瞭妥協,提高瞭近一半的薪資,但那也僅僅是折合人民幣600元而已。

勞動者的付出與風險依舊存在,妓女的悲慘遭遇還在持續。

經濟問題是每個國傢都十分重視的問題,在經濟問題的背面,貧富差距是最能反映政府管控能力的因素之一,所謂“民不患寡而患不均”,說明努力工作也要有清晰的目標才能看到希望。

如此“窮病”,維持現狀不可治,拼死蠻幹不可治,哪怕通過是選舉更換掌權者,依舊不可治。

如此“窮病”,唯有對廣大民眾“授之以漁”,去除人們思想中的愚昧,將妓院變成學校,在提高人口素質的同時,對資本實行管控,才能一日比一日進步,才能一天比一天幸福。

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窮且益窮,窮而復始,始而復窮……

這個世界上,貧窮的國傢很多,但止步不前的很少。譬如曾經一窮二白的非洲國傢盧旺達,如今被人們誇贊為“學習能力爆表的國傢”,而這個國傢發展的迅速早已不可遏制。

在世界的舞臺上,起跑線並不是最重要的。

有些國傢原本很富裕,但在走下坡路的時候很快很快,烏克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有的國傢原本貧窮,經濟瀕臨崩潰,但希望的火種早已埋下,會在不斷地學習當中日日向好。

正如在人類社會中,一個有眼光的潛力股遠比一個坐吃山空的富二代更具備人生的優勢。

國傢之間也是一樣,看待一個國傢究竟有沒有潛力,絕不止是在經濟國力等硬指標上,民智的開啟、思想的覺醒、眼光的長遠,才是決定未來道路的關鍵。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