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有多牛?生娃軍隊保護,占據60%經濟命脈

“我們唯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印度諺語

在中國,我們的人民有著統一的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國傢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傢,每個人之間生而平等,和諧相處,56個民族親如兄弟姐妹,共同繁榮發展。

但是,縱觀國外,至今種族歧視的畸形概念仍未消除,白種人、黑人互相鬥爭和謾罵的新聞屢見報端。

無獨有偶,印度作為一個有神教聞名的國傢,至今仍有著嚴格的種姓制度。

婆羅門種姓的群體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壟斷整個社會發展,享受他人的奉獻,也是我們所說的“貴族”,生孩子有軍隊保護,享有多項特權。

01印度種姓制度的森嚴

印度共有四種種姓制度,分別是婆羅門(貴族)、剎帝利(政治議員)、吠舍(貧民)、首陀羅(奴隸),但其實它還有第五種等級,隻不過由於婆羅門等級的歧視和絕對優越感,認為第五種太“卑賤”,不配和他們共處種姓制度之列。

如果按照人體圖的構造進行比擬,婆羅門便是被人們尊為“嘴巴”的最高級人,也掌管著祭祀、宗教等方面的權利,就連信奉神的教徒,也都隻能吃婆羅門姓的食物。

更有甚者,對於婆羅門的食物,他們會看作是一種賞賜,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他們在吃東西之前還會行跪拜禮,沐浴更衣。

同時,如果婆羅門贈送給他們禮物,他們認為這是神的旨意,是無上的幸運。

有的首陀羅為瞭追求這無上的幸運,不惜傾傢蕩產變賣傢產,獻給婆羅門,請求他們將祝福和禮物贈與他們,將好運傳遞給他們,但不是所有首陀羅都能輕而易舉見到婆羅門姓的人。

正如封建社會時期所講究的“門當戶對”,印度不同的種姓之間也是不可以隨便結婚的。此外,貴為婆羅門種姓的女子,不可離婚,因為在印度婦女是極其沒有地位的,離婚和再嫁都是不光彩的事。

同時,隨著細致化的社會分工,不同等級所享受的權利更加涇渭分明。他們認為第四等級的首陀羅是“賤民”,以神的名義被列入“不可接觸者”行列,他們的前世是有罪之人,因此今生要來贖罪。

這些所謂的“賤民”不可使用公共資源,更不能進入寺廟,也不能生活在城市中心,在與婆羅門不可避免的碰面時,他們必須以紗掩面迅速走過,以表敬重。

而這些人的雙手也被貼上“不幹凈者”的標簽,他們隻能做最低等的苦活、臟活,因為怕他們玷污瞭神聖的社會事業或祭祀,無奈之下,他們隻能做一些打獵、喪事、清潔等工作,收入頗低。

就連去商店買東西時,店主都不願觸碰到“賤民”的手,對於他們吃過的餐盒、一次性水杯,商傢都會摔毀或者集中焚燒。

被詡為“最尊貴的血統”的婆羅門,通常都是標致的白皮膚、高鼻梁、薄嘴唇,他們凌駕於所有種姓之上,無條件享受最好的資源,占據整個印度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經濟命脈。

婆羅門種姓具有世襲的性質,父母的血統和基因決定瞭還未出生嬰兒的命運。他們的出生往往還有軍隊在守衛保護,一生享有特權。

02種姓歷史淵源

任何社會結構和階級差別都是有一定歷史背景的,階級鬥爭在任何國傢都曾上演,隻是,有的階級鬥爭,在隨著人民大眾奮起反抗,引發社會變革,過渡到一種新的社會形態。

遠在封建專制統治時期,我們國傢也有嚴格的階級界限不可逾越,五四運動從此打開瞭人民覺醒的時代,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形態悄然而至,逐漸打破封建帝制和專制統治,一切權利屬於人民。

但是有的國傢就沒有那麼幸運,印度就是一個例子。

而境遇差別,要從征服談起。

印度的祖先曾在這片土地上創造瞭燦爛的哈拉巴文明,這也是被載入史冊的古文明之一。結果,好景不長,印歐地區的一支遊牧民族打破瞭平靜的生活,占領瞭印度的土地和流域。

經過戰亂紛爭,野蠻的遊牧民族取得勝利,他們號稱是雅利安人,喜歡打仗和征服其他民族,更喜歡不斷拓展疆土,在這樣性格的民族統治下,森嚴的等級制度紛至沓來。

雅利安人是白種人,他們把自己奉為最高等的人,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印度,仍是白種人為婆羅門等級的淵源。而作為戰敗民族的土著人,他們普遍是皮膚黝黑、嘴唇很厚、鼻梁扁塌,被封為奴隸階層。

這樣的制度原本是為瞭區分戰爭勝利後的優勝者權利,以及戰敗者需要履行的義務,但是卻被當做固定的社會等級而世代相傳。逐漸演化為嚴格的種姓制度,造成瞭社會分層和社會發展遲緩。

建立在種姓制度的基礎上,社會進行瞭明確的分工劃分,高等種姓與低等種姓的人采用隔離居住的方式,幾乎不會來往。這表面看是嚴重的社會不公平,甚至是歷史的倒退。

其本質是人們根深蒂固的信仰和落後的教育水平,以及幾千年被統治、被殖民遺留下來的歷史背景。這使得即使印度獨立後,幾次嘗試憲法改革、廢除種姓制度,但卻依然不能進行一蹴而就地移風易俗。

比改革困難更可怕的是,這些低級種姓的人們不願改變、甚至沒有想過要改變,他們祖祖輩輩逆來順受、聽從婆羅門的使喚,他們心甘情願的將婆羅門視為“最尊貴的人”。

我們無法叫醒裝睡的人,大多數首陀羅都是心甘情願接受壓迫和奴役,這跟魯迅先生批判封建黑暗的“吃人”社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印度,低級種姓的人們相信,隻有今生好好修行,乖乖就范,服務好高種姓人群,這樣在來生轉世才能投個好胎,所以,幾乎沒有人會抵抗婆羅門提出的要求。

在一些鄉下和偏遠地區,人們無法接受教育,這裡的人們更加野蠻、更加迷信,他們甚至會采用自殘等暴力方式使靈魂得以凈化,有些長者還選擇長期辟谷、不吃飯的方式升華靈魂。

03結語

同樣作為四大文明古國,我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百年光輝歷程的國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之中,風華正茂、揚帆遠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而印度,至今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嚴重的種姓制度歧視使得廣大“下等人士”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各方面發展受到制約。

每個民族、每個國傢有信仰,這是國之幸事,無可厚非。但是,也許,印度應該換種視角看世界,以平視的姿勢來看待每個國民。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