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在美上市後遭國內“兩連擊”,啥原因?為何不選擇國內上市?

從6月21日提交招股說明書,到6月30日美股正式上市,僅僅用瞭9天時間完成瞭正常情況下需用3個月才能完成的上市流程,無論從哪個方面進行解釋,這種“反常”情況都是不多見的。

6月30日晚,滴滴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3.17億股,發行價14美元,股票代碼“DIDI”,這次發行至少讓滴滴方面募得資金44億美元。

以發行價計算,滴滴估值達到670億美元,比上市之前估值1000億美元折扣瞭不少,融資規模僅次於2014年上市的阿裡。

專業人士分析,滴滴估值偏小,未來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低調得不能再低調瞭,甚至低調得有點非同尋常,敲鐘、慶祝儀式,這在企業上市常見的“流程”,在滴滴這裡統統“省略”瞭。以至於有人認為,滴滴上市有“欲蓋彌彰”之嫌。

這還遠沒有結束,就像滴滴充滿爭議的九年之路一樣,也許滴滴創始人程維和柳青也沒有想到,滴滴上市後,剛剛進入7月份,滴滴就遭遇瞭“兩連擊”:停止註冊、下架!

7月2日,監管部門宣佈對滴滴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戶註冊;7月4日,再出重拳,要求滴滴出行下架,監管檢測認為滴滴存在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問題。

聯想到半年前螞蟻計劃上市的高調到如今上市計劃仍被擱淺來看,滴滴方面也許借鑒瞭前車之鑒,選擇低調上市,似乎有意“躲避”監管的目的。作為從阿裡走出來的人,程維當然知道螞蟻上市前的嘚瑟,最終導致螞蟻上市被擱淺。

除瞭程維喜歡低調外,滴滴股東或許是另一重大因素。當前,滴滴的第一大股東就是阿裡的第一大股東:日本的軟銀集團。

滴滴招股書顯示,程維持股6.5%,聯合創始人柳青持股1.6%,軟銀集團持股22.2%,優步持股12%,騰訊持股6.4%。

從目前的事態發展情況來看,這種先斬後奏的做法有可能“引火燒身”,監管的“兩連擊”恰恰說明,資本運作必須運行在陽光下,必須符合監管規定,投機取巧註定行不通。

滴滴為何會遭遇“兩連擊”呢?

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違規收集用戶信息。當然心並不是現在才有的問題,自從各種各樣的APP誕生以來,這個問題就一直存在,這也是一個監管難點。

第二,監管部門內部或有定性。這隻是小編的一種猜測,因為滴滴上市僅兩天就遭遇瞭下架處理,這說明滴滴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性質上是比較嚴重的。

第三,數據安全問題沒有定論。網絡上有種說法,就是滴滴之所以被允許“光速”上市,是因為滴滴方面把有關涉及國傢安全的大數據交給對方瞭。不過這種說法遭到瞭滴滴方面的否定。

第四,國傢責任。小編認為,這是最主要的,任何企業的發展壯大,都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如果一個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缺乏對國傢的責任,註定是走不遠的。

為何不選擇國內上市?

有網友對滴滴赴美上市提出質疑,滴滴為何不能在國內上市呢?

根據小編瞭解到的信息,國內上市要求的條件比較高,僅僅從公司近3年虧損這一條來看,就不符合上市條件,創業板和科創板上市的公司雖然上市條件不如主板苛刻,但也需要符合國傢產業政策,市場認可度高,具有良好的社會正面形象,具有較強的成長性,聯想到滴滴近些年發生的種種負面事件,小編認為,即使在國內申請上市也會大概率得不到監管部門的批準。

為何不選擇香港上市?

1年前,滴滴最開始的打算是在港股上市,但是據說因為是資本估值最高隻有800億美元,在滴滴眼中,這個價格不是很理想。

另外,在香港上市,滴滴方面需要遊說投資者認可其商業模式,也就是說股票價值需要得到市場認可。但如果選擇美國上市,就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美國市場已經有Uber、Lyft等和滴滴類似的網約車公司上市,滴滴不再需要向投資者解釋其商業邏輯,在這種情況下,滴滴股票容易得到市場認可,滴滴的估值就會比較高。

所以,從資本的角度來說,如果在美國上市,滴滴的估值可能會達到1000億美元,顯然從資本的角度來看,在美國上市,滴滴股東將會賺得更多。

結尾

從滴滴上市的“光速”上市,到如今的一波三折,小強財藝認為,一個有發展前途的公司,不在於你在哪個市場上市,而在於這個企業是否真正肩負起瞭一定的社會責任,解決瞭多少人的實際問題,即使不符合國內上市條件,也沒必要跑到美國去上市,這方面,華為的做法也許是國內企業應該借鑒學習的,實幹,才是正解!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