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佈隆迪: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窮到連聯合國都不愛管它

現如今,國際形勢越來越復雜,最重要一個字就在於“利”。古人就曾註解過何以有國傢的爭端。“以利相爭,以有侯王”。有爭端,就需要手段,在如今我們稱之為“博弈”。

在《孫子·九變》之中就講過“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這三策去應對國際爭端。意思也就是讓敵國焦頭爛額,以復雜的問題讓敵國疲於應付,以利益引誘敵國疲於奔命。盡管時過境遷,從《孫子》成書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但如今在國傢的博弈場上,依舊具有現實意義。

不過說到底,“弈棋者”就需要兩者相當才能上得棋桌。這大國博弈,就一直有人調侃是一流國傢當棋手,二流國傢當棋子,三流國傢當棋盤,四流國傢連棋盤都當不上,五流國傢當四流國傢的棋盤。試想一下,中、美、俄、英、日、烏克蘭不就占瞭這前三流嗎?

剩下兩個不入流的等級,在地球上也僅有幾處。那是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罪惡,由他們去承受。非洲的小國之爭,就像極瞭不入流的拳手互耍王八拳。而其中,爹不疼娘不愛的受氣包,最受欺負卻無人願管,就是這世界上最窮的國傢瞭,稱呼他們為第六流國傢都不為過瞭。

最窮,最落後,這幾個字眼,隻需一瞧就能想到意味著什麼。我們中國就曾是列強眼裡最落後的國傢,被摁在砧板之上任由肢解。彼時形勢若無人怒吼一聲“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相信我們早就做瞭亡國奴瞭。所以落後二字,就代表瞭混亂、不公、欺凌。

非洲的國傢正是經歷我們似曾相識的劫難,這其中就不得不說說世界上最窮的國傢非洲佈隆迪。在這個國傢,他們的平均年收入800美元都不到,這還是不考慮其他專業系數,社會水平的情況下。

或許有人心下瞭然,肯定是因為沒資源才窮的!其實不然,這個國傢是著名地產鎳礦,鈾礦大國,鎳礦是發展軍工業最重要是金屬,而鈾礦則運用於大國發展核工業。如此優良的天賦條件,不說是成為依靠資源輸出大發橫財的文萊一樣富庶,但是讓國傢溫飽肯定還有富餘。

實際卻恰恰相反,這個國傢很窮,窮到連聯合國都不愛管它。與其他非洲窮國一樣,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就筆者看來,若要看懂非洲苦難根源,就隻需觀佈隆迪一國。

一、從漫長的殖民時期開始說起

佈隆迪,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傢之一,即使是在非洲這個普遍低水平的區域,能像佈隆迪這樣窮的也是相當少見。這個國傢的70%收入來源於農業,國土面積大約為27834平方公裡,相當於中國的兩個稍大的市級行政單位那麼大。

在地圖上,可以看到佈隆迪與盧旺達一樣大小,兩個國傢共同夾在坦桑尼亞、剛果(金)和烏幹達這些面積大個好幾倍的鄰國之間。算是真正的夾縫求生,再看看他們的自然資源,鎳礦儲量3億噸,泥炭粗糧5億噸,這麼小的一個地方,相對來說這個資源還算是比較豐富的。

再看看根據2018年的人口數據,佈隆迪有人口1120萬,主要由胡圖族和圖西族組成,分別占據84%和15%。

國傢政治基本由圖西族掌握,而主體民族胡圖族卻隻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當一個國傢主體民族占據絕對優勢的時候,卻不能享有平等的權力,那麼混亂就會隨之而來。佈隆迪的窮困,最大原因就是因為這兩個種族的矛盾。

其實要說是矛盾,按我們中國的觀念來看,其實也並非不可緩和。因為這兩個民族本身就不同於白人黑人這兩個難以彌補的仇恨,圖西族與胡圖族在從前那還是同一個民族,講同一個語言,用同一個習俗。究竟為何後來成為兩個民族,這就又是一個殖民時期留下的罪惡瞭。

1914年6月28號,帶著老婆在薩拉熱窩視察的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近代稱其為“薩拉熱窩事件”,成為一戰的導火索。一個月後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914年持續到瞭1918年,最終以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戰敗而宣告結束。

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實就是因為歐洲人“窩裡反”。一場遠在歐洲大陸的戰爭,本不該與非洲小國佈隆迪扯上關聯。奈何蝴蝶煽動瞭翅膀,遠在天邊的一處角落就將有風暴大作。在一戰之前,盧旺達和佈隆迪這兩個小地方被德國人殖民瞭幾十年。直到戰敗以後,他們也沒有獲得獨立。

根據當時的《凡爾賽和約》中記載,戰敗後德國將盧旺達與佈隆迪轉讓給瞭比利時,承認比利時在這片地區的軍事統治。1922年,比利時被國聯批準委任統治佈隆迪。

在此之前,德國對於這片地區的統治,就是以當地人控制當地人。這裡面就出現瞭圖西人與胡圖人。當時的圖西人可以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參加政治的權利。而當比利時來到這裡之後,也是蕭規曹隨,用圖西人去統治胡圖人。

之所以選擇少數人統治多數人,這是可以確保不會出現主體民族掌權而趕走殖民者的問題。此後在1933年的時候,比利時在經過人口統計之後給每個盧旺達人和佈隆迪人分發瞭身份證,在身份證上,就會註明圖西族與胡圖族。

其實早在殖民者還未到這裡的時候,這裡本還沒有這兩個民族的區分。與其說是區分兩個民族,倒不如說是類似於我國南北朝時期庶族與士族的區別,代表著兩個社會等級。

若是按後來兩族區分開來的話,其實在那一個時期,兩族還是可以互相通婚的。有錢的胡圖人,會慢慢轉化成為圖西人,他們自己人根本也不會真能像日耳曼人看到猶太人一樣一眼就認出來“咱不是一路貨色”。

所以說圖西族與胡圖族根本上就沒有什麼分別,若無殖民者的到來,也就沒有那麼大的深仇大恨。可恨的是,殖民者帶來的所謂文明,就是讓等級更加深刻。要問當時狡猾的殖民者,是如何將這本就是一個人種的民族劃分成兩個民族,這裡面還有一些至今難為外人道的故事。

在當時區分圖西族的時候,每傢有超過10頭牛的,就是圖西族,沒有達到這個傢底的,就會看你的鼻子是不是夠寬夠挺,膚色是不是較他人更淺,個子是不是很高。就是這樣劃分出瞭圖西族與胡圖族。

有一句老話就是,當圈子和派系一旦產生,仇恨敵視就會隨之而來。這兩個民族的仇恨,也在殖民政府時期慢慢地積累,最終會得以爆發。被分為圖西族的黑人們,漸漸開始享受瞭高普通人一等的感覺,他們可以享受教育,醫療條件,社會地位也不同於胡圖族這樣的“鄉巴佬”。

他們是二等公民,但胡圖族更是什麼也算不上。他們可以仗著社會地位欺凌這個突然間被等級鴻溝割裂的“兄弟們”,因為優待,因為自覺高人一等,對幫助殖民政府統治當地就會變得更加賣力。

大概當時盧旺達、佈隆迪的人們都會感慨,先進的文明帶來的等級,就是如此的受用,也會伴隨自己的子子孫孫傳承下去。這是優越感帶來的,就像極瞭印度揮之不去的種姓制度。這就有點魯迅先生所說的:“強者憤怒抽刀向更強者,弱者憤怒抽刀向更弱者”。殖民者、圖西族、胡圖族大概就是如此對應的。

那些被欺凌,被低視的胡圖族,最後也隻能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直到曾經的血脈再難以抹平仇恨和矛盾的時候,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轉眼間二戰結束,挑起戰爭的首惡者得到瞭應有的懲罰,殖民的首惡者們迎頭撞上瞭二戰後的民族獨立運動。從這之後,盧旺達與佈隆迪開始走上瞭不一樣的賽道。

先是1959年,盧旺達爆發瞭反殖民統治的社會革命,此後比利時人將統治權交給瞭主體民族胡圖人,而胡圖族人又在法國的支持下建立起瞭新的國傢。原先受盡壓迫的胡圖人突然之間翻身當瞭主人,原先被殖民政府賦予高地位的圖西族,轉而跌入瞭塵埃。

但佈隆迪這邊,在1959年10月的時候,圖瓦族人路易·魯瓦加索爾王子創建瞭民族統一進步黨,他是佈隆迪王國姆瓦姆佈紮四世的長子,這個黨派也代表瞭圖西族的利益。在當時提出瞭反對殖民統治和帝國主義的口號,主張民族解放和獨立。

1961年他成功成為第一大黨,雖然後來遇刺身亡,但是在1962年佈隆迪成功獨立,建立佈隆迪王國,是為君主制國傢,依舊是圖西族操持。看看盧旺達與佈隆迪,這兩個緊挨著的國傢,曾經在殖民時代搭夥過瞭數年,最終盧旺達由胡圖族控制,而佈隆迪由圖西族控制,命運迥異就是如此讓人失笑。

二、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既然兩個國傢都獲得獨立瞭,而胡圖族也如願以償地走上瞭政治舞臺。那問題大概到這時就該結束瞭,剩下的就是安心發展經濟,爭取早日登上非洲之巔。但是胡圖族的大動靜才剛剛開始呢,他們剛剛接過瞭“權杖”,就要揮向曾經壓迫自己幾十年的圖西族。這積累幾十年的世仇,就要開始清算瞭。

從盧旺達建國一開始,圖西族就慘遭打壓和排擠,數十萬的人們隻能流亡海外。在盧旺達國內,圖西族的地位連三等公民都排不上,被胡圖族蔑稱為“比利時走狗”。有些不甘壓迫的圖西族人,也開始建立瞭“盧旺達愛國針線”,尋求顛覆盧旺達政權,把胡圖族趕下臺。

1990年,盧旺達爆發內戰,內戰整整打瞭三年,最終因為胡圖族的妥協而停火。事情還是沒有結束,在1994年,盧旺達總統一架飛機上被暗殺,又一次引發瞭兩族的爭端。民族的矛盾也在佈隆迪國內蔓延,這是震驚世界的盧旺達大屠殺。

一場種族大屠殺,40萬女人被胡圖族人給強暴。當時胡圖族人下令,抓捕圖西人的時候,將那些與圖西族通婚的女人也一並抓起來。然後分派患有艾滋的軍人對這些女人實施強暴,讓圖西族人生不如死。

這可是近現代,還能發生這樣的大屠殺,當真是讓人不勝唏噓。在屠殺中,他們以“砍掉那些最高的樹”為暗號,將圖西族人屠殺殆盡。這場屠殺持續瞭幾個月,由胡圖族人控制的盧旺達媒體和廣播電臺更是屢屢在廣播中耀武揚威,將這場屠殺形容成消滅“蟑螂”“走狗”,不斷激化民族的仇恨。

街道之上雜亂地堆積著屍體,到處都充滿瞭屍體的腐臭,一瞬間就能給人置身地獄的錯覺。這場持續一百多天的屠殺,光被屠殺的人,就有100多萬,如此行徑,如此“效率”,早投胎個半世紀,恐怕都要令納粹汗顏。

直到三個月後,由圖西族人組建的愛國針線,從烏幹達帶來瞭軍隊攻入盧旺達首都,最終擊敗瞭胡圖族政府。情況又發生逆轉,那些原本耀武揚威的胡圖族人,紛紛逃亡坦桑尼亞、烏幹達、佈隆迪和剛果(金),逃亡的人數就有200萬人。

這就好比一個死循環,永遠沒有繞不開的死結。當時逃亡出去的胡圖族人,又開始組建遊擊隊,擁護大屠殺的領導者“阿卡祖”,在剛果(金)境內殘害圖西人,又不斷騷擾盧旺達邊境,時常爆發屠殺,阻止圖西族政府恢復經濟。

最終由盧旺達政府聯合周邊圖西人政權,將“阿卡祖”的武裝部隊剿殺。這又是一場持續7年的非洲大戰,直到2001年才開始結束。如今的盧旺達的經濟增速在非洲地區可謂是佼佼者,在安全和保障方面做得要好很多。

盧旺達這邊鬧得正歡,一鬧就鬧瞭40年,而佈隆迪這邊,也好不到哪去。這就頗有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感覺。這場因為民族矛盾,等級矛盾而導致的大屠殺,早已經在佈隆迪蔓延。

三、屠殺與政變

上文說過,佈隆迪1962年建立瞭佈隆迪王國,為君主制國傢。不過從建國以後,這個國傢的屠殺和政變從來都不間斷,直到如今混得比盧旺達還慘。在1966年時,國王的兒子夏爾,在米孔貝羅的支持下發動政變,廢黜瞭國王,自稱為恩塔爾五世。

4個月後,這位“從龍功臣”,不滿足於兼任首相、國防大臣、內政大臣,又一次發動政變,建立佈隆迪共和國,政治體制為實行至今的總統共和制,也就是美國那一套瞭。

十年後,也就是1976年,佈隆迪軍隊上校巴加紮發動政變,建立第二共和國。1987年,又因為巴加紮限制教會活動,在經濟上又排斥外國商人導致經濟依舊疲敝,佈約亞發動政變又把前任巴加紮政府給推翻瞭。

在這30年裡,胡圖族與圖西族的沖突依舊不斷。當時的圖西族一直都是占據統治地位的,雖然人口比不上胡圖族,但是卻掌握著經濟、政治的門檻。在1973年到1974年的時候,不滿於受壓迫的胡圖族軍人,發生政變企圖推翻圖西族政府。

結果事情沒有成功,又在盧旺達和佈隆迪這片土地上燒瞭一把火。當時的圖西族統治者,以殘酷清洗胡圖族,共有10萬胡圖族人被殺,30萬人逃亡。1988年,因為不滿圖西族政府貪污腐敗成風,佈隆迪又爆發瞭兩族大規模流血沖突,政府派瞭1500名士兵進入沖突地區進行鎮壓。

在這場沖突中又有2萬人喪生,大批難民流亡盧旺達。1993年,佈隆迪歷史上對胡圖族最友好的總統上臺,結果在1994年與盧旺達總統同乘飛機出訪外國時遭到暗殺,外界紛紛猜測這是圖西族士兵刺殺瞭總統。

這也成為瞭盧旺達大屠殺的導火索,最終導致瞭上百萬圖西族人喪失性命的盧旺達大屠殺在兩國蔓延。離我們時間最近的,還有2015年的政變和種族沖突,這一次也對佈隆迪的經濟給予毀滅性打擊。

細數一下佈隆迪的國傢歷程,影響較大的政變不下十次,資料上可看到的大規模流血沖突超過五次。反觀旁邊的盧旺達,在圖西族重新執政以後開始致力於緩和民族矛盾,發展經濟發展旅遊業,以至於成為非洲大陸發展經濟的一個勵志模范,引得許多弱後國傢爭相借鑒。

而這邊的佈隆迪,卻早已自斷根基,政府的腐敗加上軍隊的把持,民族的矛盾不斷有流血事件,再加上如今資本主義,經濟貿易全球化,市場不斷縮小。這樣的國傢即使是再好的先天條件,恐怕也難以翻身。

如今這個國傢還在持續著種族沖突,而國內也是艾滋橫行。就是這樣一個可憐的國傢,在遍地窮困的非洲與中非一起墊底,也就不奇怪瞭。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國傢也莫不如此。

都說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佈隆迪的慘劇切切實實地給我們上瞭一課。一直標榜自由平等的西方人,竟將等級的觀念印刻在這片天地的人民心中,這就是自由平等嗎?看看非洲國傢吧,不都是歐洲的好學生嗎。在獨立後都學著歐美的那一套,如今自己搞成這樣,不知抄作業沒抄好呢,還是對自己對他國認識不足呢?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