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參觀印度很沮喪,印度官員:別灰心,中國25年就趕上我們瞭

1991年,餘秋雨因為散文集《文化苦旅》的出版一朝成名,從此成為瞭近現代最受喜愛的作傢之一,也終於解決瞭多年來經濟上的困窘,從此得以更加專心地將精力放在文化研究和著書立傳之上。

1999年,餘秋雨開始巡遊世界各國,考察世界各地人類古文明的文化遺存。而2000年這個千禧之年時,餘秋雨就來到瞭曾經四大文明古國之古印度的所在地——印度的土地之上。

彼時的餘秋雨已經算得上是世界文化名人瞭,因此得到瞭印度當地一位前文化部長的接待。這位文化部長帶著餘秋雨走訪瞭印度各地,但跟餘秋雨去往歐洲古羅馬跟古希臘遺跡時的崇敬與敬佩不同,在看遍瞭印度各地之後,餘秋雨卻眉頭緊鎖,深情居喪,絲毫沒有一個學者來到一塊“古文明聖地”應該有的喜悅和歡欣。

餘秋雨的情緒,被這位前文化部長所察覺,他當即拍瞭拍餘秋雨的肩膀,用印度式的英語安慰餘秋雨道:“別灰心,再過25年,中國肯定能趕上我們。”

原來這位文化部長以為餘秋雨的沮喪,來源於餘秋雨看到瞭中印之間的“巨大差距”而產生,一時之間也是哭笑不得。這段故事,被餘秋雨收錄在瞭自己的書籍《中國文化課》中,同時,他也提到瞭當時之所以會產生那種情緒的原因。

為何曾經輝煌萬分的古印度文明,而今變成瞭這個樣子?

這是當時餘秋雨,在考察瞭古印度遺址和相關文化留存之後,又深入瞭解瞭印度當時的社會之後,在心中油然而生的一種疑問。他為著這種英雄早逝的悲哀而沮喪,而非為瞭所謂的“中印差距”而沮喪。

古印度文明,的確是一個十分輝煌的文明。早在公元前1800年時,印度古文明就已經進入瞭吠陀時代。公元前600年時,釋迦牟尼就已經開始活躍於印度諸地,並創立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

在公元前324年時,更是建立瞭曾經極其強大繁盛的孔雀王朝,領先瞭我國秦朝整整100餘年。孔雀王朝雖然還是一個奴隸制國傢,但已經確定瞭君主專制的政體。在阿育王等等君主的帶領之下,孔雀王朝逐漸走向繁盛。

在軍事上,孔雀王朝有步兵、弓兵、騎兵、車兵、工兵乃至象兵,其中象兵更是勢不可擋。在軍械上,孔雀王朝發明瞭投石機、投石弩炮、攻城塔、破城錘、雲梯等等裝備。經濟上,孔雀王朝大力發展農業,並在印度境內四處開挖運河,建立瞭世界頂尖的灌溉體系,讓糧食跟人口都得到瞭顯著增長。在文化上,孔雀王朝遵佛教為國教,並通過佛教將古印度文化帶到瞭埃及、中東、錫蘭、緬甸、中國等等地方,彰顯瞭古印度文化的影響力。

可同時,也是在孔雀王朝時期,種姓制度趨於完善,成為瞭整個印度文明的枷鎖。普通古印度人成為瞭永遠的首陀羅,位居社會最底層。從此之後,雅利安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等外族紛紛來到印度“做客”,上層的婆羅門跟剎帝利換瞭一波又一波,永遠不變的卻是身居底層的古印度人。

就這樣,曾經輝煌一時的古印度文明消失在瞭歷史之中,卻留下瞭種姓制度這個牢不可破的枷鎖。直到現在,印度依然受種姓制度所累,餘秋雨當時看到的是什麼?滿是污穢之物的街道,臟亂差的貧民窟,臭的令人作嘔的恒河水,被奉為聖靈的白牛,以及“包治百病”的牛尿。

而過瞭10多年之後,現在的印度依然沒有絲毫改變。在這個疫情橫行的年代,當印度富人可以接受良好醫療或者選擇乘私人飛機出國避難之時,真正的古印度人的遺民——最底層的普通印度人,卻連給死去親人找個火化的位置都找不到。

曾經孕育瞭輝煌的古印度文明的印度大地,如今卻成瞭這個樣子,對一個鐘愛研究世界文明的學者餘秋雨來說,怎能不讓他感到沮喪而失落呢?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