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華發號施令,欲安排中美領導人見面,拜登哪來的勇氣命令中國

已經”身患重癥”的美國依然想著對華發號施令,從俄羅斯鎩羽而歸後,還想著安排中美領導人見面。拜登政府想要”命令”中國,是梁靜茹給的勇氣嗎?

在結束瞭七國集團峰會和”普拜會”之後,拜登可能是覺得自己這番”美國回來瞭”的政治表演不盡如人意,因此再一次打上瞭中國的主意。

近些日子,美國總統國傢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接受采訪時聲稱,美方考慮將”安排”拜登與中方領導人進行會談。從沙利文的措辭不難看出來,拜登政府目前依然堅持想要表現出”對華強硬”的姿態。

在談論兩國領導人會晤時,沙利文用瞭”安排”這個詞,頗有點居高臨下的意味。即使中國方面強調瞭許多次對話應該是平等的,美國沒有資格搞所謂”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但白宮方面依然毫不掩飾對華發號施令的企圖。

當然,比起白宮”聽不懂人話”,這種強硬的措辭可能更類似於一種外交表演。畢竟,在剛剛結束沒多久的七國峰會和北約峰會上,拜登還在努力把自己塑造成”西方世界的領導者”。

這已經不是白宮第一次在中美關系問題上玩文字遊戲瞭。

今年5月底,美國和西方媒體曾經熱炒”中國軍方三次拒絕美防長的通話申請”,也是相似的套路。當時美國聲稱,美國新一任防長,大肆鼓吹美國應該撤出中東”舊戰爭”,要為”下一場重大戰爭”做好準備的奧斯汀,三次請求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通話,但都被中方拒絕。

《金融時報》還據此聲稱,”中方對五角大樓的拒絕使得雙邊關系復雜化”,試圖將中國和美國之間軍事緊張的關系歸咎於中國,絕口不提奧斯汀本人要求的是”不對等”對話這一事實。

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對話,歷來是對等的。為美國防長,奧斯汀想和中國同行對話,對象自然是中國國務委員、國防部長魏鳳和。五角大樓本身也很清楚這點。事實上,從美國國防部官網上發佈的信息就能看出來,此前,奧斯汀在和國外軍方高層進行通話時,選擇的對象都是一國防長。

唯獨在面對中國時,這位新任防長一方面試圖改變規則,無視外交禮儀,直接和中國的中央軍委副主席對話,為自己營造出”外交勝利”的假象,一方面又試圖搞”麥克風外交”,用語焉不詳的”中國軍方”來模糊自己外交策略失當在線的事實,並希望以此向中國施壓。

如果說西方媒體在報道中國時的”小動作”尚且可以部分歸因於”生存壓力”的話,白宮這種將大國關系處理為電視劇裡才會出現的”辦公室政治”的做法,則更讓人啼笑皆非。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來,即使在中美安克雷奇對話,白宮居高臨下的態度被楊潔篪怒斥後,這些人依然不打算反思自己的外交政策。恰恰相反,在發現無法事實上對中國造成壓力之後,他們就把戰場轉移到瞭國際輿論領域,不斷試圖用小動作鬧一些”美國壓中國一頭”的笑話。

可惜的是,從G7峰會的結果來看,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傢都采取瞭更為務實的態度。

歐盟願意從拜登”美國回來瞭”的漂亮架勢中獲得好處,但除瞭喊喊口號之外,並不打算采取行動,加入拜登心心念念的反華聯盟。因為美國國傢都很清楚,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迫切需要緩和美中關系、做出讓步的是美國,而不是中國。

不久前,美國銀行首席策略師麥克哈特尼特發佈一篇報告,指出,在未來的2~4年內,美國的通脹率都將會保持在2到4個百分點的高位。哈特尼特指出,盡管現在不少媒體試圖將目前美國的高通脹率塑造為”暫時性的”,但事實恰恰相反。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今年4月份,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創下瞭12年以來的最快增速,核心通脹率單月漲幅更是創下瞭1981年以來的最大值,刷新40年來的記錄。

目前,美國的能源價格總體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浮瞭25個百分點,汽油價格更是暴漲瞭50%之多。美國的原材料價格也大幅上漲,2021年,當地建材的價格上漲瞭近一倍,同比上漲超過340%。

就在美國銀行發佈長期通脹預測後不久,美國前財政部長薩摩斯也發出警告,指出到今年年底,美國的通脹率指數很可能依然“非常接近”5%。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在6月的一場聽證會上承認,目前,美國的通脹率以及這一輪高通脹的時長”超過瞭之前的預期”,但他強調,即使如此,美聯儲依然不會加息,因為全面和廣泛的經濟復蘇,依然是美聯儲當前面臨的首要任務。在加息問題上,美聯儲的考量因素將”不止局限在通脹率上”。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壓力下,美聯儲為瞭救市,推行零利率疊加”無上限”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並且開始推動空前積極的財政政策。一年之內,美聯儲大概印瞭整整10萬億美元。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為瞭在自己”百日執政”的關鍵期內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更是開始”大水漫灌”。

在超寬松貨幣政策已經無法加碼的情況下,轉而退出瞭規模空前的財政刺激計劃,包括1.9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和規模超過2萬億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在5月底,白宮更是直接向國會提交瞭一份6萬億美元的預算案。

白宮的經濟顧問稱,這些計劃是”對國傢經濟進行重大投資”,同時”增加投資將促進美國經濟增長”。

也就是說,美國現在看似還不錯的”經濟復蘇”純粹是通過大規模放水得來的。這就是為什麼,即使通脹率已經達到瞭4.2%的高位,美聯儲依然不敢加息——因為他們一旦這麼做瞭,美國經濟很可能會立刻崩潰。

可能有人會疑惑瞭,為什麼美國之前經歷過幾次大放水,為何這次就這麼慘呢?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新冠疫情。之前,全球產能過剩,國際上是”買方市場”,所以美國在能在供應鏈上搞一些小動作,而中國為瞭不失去自己的大客戶,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卷入”價格戰”當中,一邊承受美國”大撒幣”帶來的輸入性通脹,一邊壓低自己的產品價格。

但現在不一樣瞭。

那些曾經看似有可能承擔中國產業鏈轉移,並且與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競爭的國傢,比如印度、越南等,都因為新冠疫情陷入瞭停擺的狀態。隻有最早從新冠疫情中復蘇中國,生產線能夠”滿血復活”,因此,在全球商品供不應求的狀態下,中國在商品定價方面的話語權直線上升,也就有底氣漲價。

以前,中國漲價,美國可以不和中國買。現在,中國成瞭唯一的一個賣傢,美國再怎麼不願意,也得接受漲價的現實。2020年,在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的前提下,中美的貿易逆差依然刷新瞭記錄,也就是說,在新冠疫情的前提下,中國的商品哪怕直接調價上漲瞭25%,美國也依然要硬著頭皮買。中國看準瞭這個機會,在美國”大水漫灌”的時候,沒有跟著一起印錢,而是推動人民幣升值。

一邊,最大的”賣傢”中國的產品在漲價,人民幣在升值;另一邊,拜登為瞭讓自己的履歷看起來光鮮亮麗,堅持”大水漫灌”,這樣一來,這一輪通脹自然就被倒灌回美國瞭。

對於現階段的美國而言,想要減少通脹,隻剩下三條路。

一是停止放水。但美國不敢,原因上面也說過瞭。美國現在本來就因為疫情怨聲載道,要是連表面光鮮都保不住,拜登接下來的一系列計劃,別管是”美國回來瞭”還是2024年大選連任,就都成瞭海市蜃樓。美聯儲主席都出來放話要堅持放水,基本可以確定這個政策拜登政府是不會改瞭。

就是新冠疫情”神秘消失”,全球產業鏈恢復滿血狀態。不過就西方這個抗疫態度,這句話恐怕也隻能是說說而已。

現在的西方,在防疫領域需要面臨兩個問題:首先是自己國內很多人不願意接種疫苗。6月22日,美國白宮剛剛承認,因為”年輕人不願意接種疫苗”,因此之前拜登政府許諾的,7月4日之前給7成美國成年人接種疫苗的目標無法實現。

其次,目前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發展中國傢疫苗少,以後可能會變異出現在疫苗無法有效防護的毒株。最近,印度又養出來一個”雙突變”的蠱王德爾塔病毒,傳染性增強,並且可能導致免疫逃逸。

目前這種病毒已經擴散到瞭92個國傢。對於抗疫全靠疫苗的西方國傢而言,這種病毒”免疫逃逸”的特性堪稱晴天霹靂。目前,因為德爾塔病毒,英國的疫情已經又開始出現反彈的跡象瞭。

就是停止與中國的貿易戰,取消對中國商品額外加征關稅。稅率下去瞭,商品自然就便宜瞭,美國通脹壓力也會減輕。

除瞭通脹,美國失業率也很高。根據美國勞工部公佈的數據,5月,美國的失業率雖然從6.1%下降到瞭5.8%,但新增崗位隻有27.8萬個,遠低於經濟學傢此前預計的67.1萬個。

也就是說,”大水漫灌”除瞭數據好看,根本沒給美國民眾帶來太多實際的受益。新冠疫情的陰影下,一方面,大量中小企業倒閉裁員,根本沒有吃到政府的放水福利,經濟活力也沒有恢復;另一方面,作為”面子工程”的救濟金到手之後,因為憂心疫情,所以底層就業興趣反而被削弱瞭。

近些日子以來,美國頻頻放出與中國接觸的信號,歸根結底,就是白宮坐不住瞭。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財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先後與中國談話。沙利文除瞭放出拜登要與中國領導人接觸的風聲以外,還說瞭一系列會晤計劃,包括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計劃在今年夏天訪問中國,今年更晚些時候,佈林肯或者沙利文本人也有到訪中國的計劃。這一系列動作說明,美國現在確實快撐不住瞭。

當然,這也並不代表中美貿易戰就要結束瞭。無論是從對內還是對外的角度來看,拜登政府現在都不敢對中國示弱。

對內,當前美國美國民粹主義盛行,敵視中國,已經成為瞭美國政界的一個跨黨派的共識,拜登政府以後還需要用中國來轉移矛盾、團結共和黨。而一旦拜登示弱,虎視眈眈的共和黨立刻會撲上來,連任自然也就成瞭一紙空文。

拜登未必不知道中美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但美國畸形的政治規則壓縮瞭他的斡旋空間。對外,美國現在試圖把”反華”作為自己”團結”所謂”民主世界”的借口,美國一旦轉變態度,本來就是墻頭草的歐盟和日韓自然也就作鳥獸散,拜登幻想的”美國回來瞭”也就徹底完蛋瞭。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想和中國談,我個人認為,美方的要求可能是要中國買美債,然後作為交換,取消加征中國的額外關稅。

現在是,拜登政府裡子想要,面子也想要,雖然想要停止對華貿易戰的人是他,想虛張聲勢,用麥克風外交逼中國讓步,塑造”對華強硬”姿態的也是他。不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美國想要與中國領導人見面,卻還要用上”安排”這個有歧義的詞匯,簡直可笑。

當然,即使以後貿易戰真的短期內得到一定緩和,從總體層面上來看,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依然不會改變,科技戰、金融戰等等依然會繼續。

而且,疫情結束之後,美國十有八九還會繼續自己與中國”脫鉤”的想法,將中國排除到供應鏈體系之外。因此,美國一定會希望掌握所有的大宗商品定價權。

美國之所以現在對中國崛起反應過激,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害怕中國靠強大的產能來影響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以鋼鐵制品為例,中國的鋼鐵產能十多億噸,占全球鋼鐵產能的一半有餘,美國的鋼鐵產能還不到中國鋼鐵出口額的三分之一。

所以,美國在最先教唆澳大利亞對中國出手,希望能夠以此打斷中國話語權的提升趨勢。就因為澳大利亞是中國最大的的礦石供應來源,在中澳關系持續下行的2020年,中國進口的澳大利亞鐵礦石在總進口數量匯總依然占據瞭62.5%的高位。

中澳關系遇挫,一方面能夠推動鐵礦石價格大漲,讓華爾街從中攫取更多利潤,另一方面也能讓兩國在相關行業可能的合作陷入停滯。

隻要中國無法掌握大宗商品的定價權,那麼美國就能讓中國繼續在生產線上給西方世界當”包身工”,不擔心中國”造反”。

可惜的是,一場疫情,全盤打亂瞭美國的計劃。隨著中國在產業鏈中話語權的空前提升,美國的如意算盤也徹底落空。現在全球商品漲價,把通脹直接”倒灌”回美國,讓華爾街徹底傻瞭眼。

美國現在即使不是”奄奄一息”也是患上瞭”重癥”,不過處於虛弱狀態的美國卻依然不改霸權主義思維,想要對華發號施令。這樣的美國,豈能不會衰落?

部分信息參考:北京商報、中華志願者、央視新聞、新京報、環球網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