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懷的是別人的孩子,我沒義務幫別人養孩子”,妻子:離婚吧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註』,你就是我的人瞭。

所謂“人生無常”,通常跟兩種環境有關,一種是外部環境,一種是內心環境,前者和別人有關,後者跟自己有關。

外部環境的無常,指的是我們總會遇到一些預料之外的事,與自己沒做準備的事不期而遇;內心環境的無常,指的是我們會因為自己的心態出瞭問題,而遇到一些意外

就像朋友盈盈的人生經歷:本來一切按部就班,工作,戀愛,結婚,看似走的是一條與常人無異的路,但是中間因為她愛上瞭別人,導致人生出現瞭意外和岔路。

她說她愛上別人是因為對她老公不滿,而她卻沒有用利於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而是選擇瞭逃避,選擇讓別人替代他的位置,結果在懷瞭別人的孩子之後,生活陡然而變。

她自認為可以蒙混過關,但她老公心知肚明,懷疑孩子不是自己的,要求去做檢查,之後憑借胎囊大小推斷出播種的時間,而在那個時間裡,他們沒有在一起。她自己心裡知道那段時間和誰在一起瞭,所以孩子是誰的,她無法否認,她老公也明確告訴她:“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做瞭什麼,我本以為你會回頭是岸,沒想到你竟然變本加厲,你懷的是別人的孩子,憑什麼生出來讓我養?我沒義務幫別人養孩子!

她當時心神大亂,為瞭守住自己的孩子,沖動之下提出瞭離婚,她老公毫不猶豫答應瞭。在此之後,她的苦日子就開始瞭,過上瞭一種她從未想過的生活。

雖然她尊重生命,從她自己的立場來說,想把孩子生下來沒有錯,但這種事在外人看來,是錯的,難免會受到人言可畏的懲罰。而她,就在這樣的懲罰中亦步亦趨地活著。

拋開其他因素去看,她的經歷就是人生的無常,而且是因為內心環境而起,如果她選擇逃避,而是選擇先離婚再做打算,可能就不會遇到這些事瞭。但這種事既然發生瞭,她又想將錯就錯走下去,就很有必要管好自己的心態,不能一直痛苦地活著,否則對她和孩子都不利。

有句古老的格言說:“如果事情已經是這樣瞭,就不可能再是別的樣子。”換一種說法就是,已經成為事實的事情無法更改,在生活中,每個人面對無法更改的事實,隻能坦然接受,如果我們拒絕直面,隻會徒增煩惱,直到心力交瘁

心理學傢威廉·詹姆斯將這種“坦然接受事實”的行為,稱之為“應對各種不期而至的厄運”的首要前提。確實如此,如果我們做不到坦然接受一個事實,之後遇到其他不期而至的厄運,我們同樣無法坦然接受,人生一直如此,會活得很痛苦。

在《美好的人生》一書中,戴爾·卡耐基提到的一個女人,遭遇的事情雖然跟盈盈不一樣,但問題的性質是一樣的:伊麗莎白·康妮在得知侄子陣亡的消息之後,生活陷入瞭黑暗,因為侄子是她一手拉扯長大的,她曾對侄子抱有很美好的期待,然而那個消息擊碎瞭一切,幾乎讓她失去瞭生存的信念。

人在這種狀態下往往是很悲觀的,她也不例外,她對工作失去瞭興趣,對朋友也失去瞭熱情,整個人充滿悲傷和怨恨。然而,就在她準備辭職隱居的時候,在抽屜裡發現瞭一封落滿灰塵的信,這封信是當初她母親去世時,她侄子從外地寄給她的,信上說:“我們大傢,特別是您,都十分傷心,但我相信您不會就此一蹶不振,相信您的意志會幫您戰勝悲傷。我永遠不忘您的教誨,無論身在何處,都要笑對生活,像勇士一樣去面對人生。

她反復讀著這封信,好似跟侄子在促膝長談,覺得侄子在告訴她要勇敢面對生活,以微笑驅散心中的陰霾。說她因此不悲傷瞭肯定不現實,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她不再像之前一樣悲觀瞭,而是重新開始瞭新的生活。

這個案例講的是意志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表面上去看是侄子的信給瞭她力量,而從根本上來說,是她自己因為侄子的信煥發出瞭精神的力量,這是每個人在面對人生挫折的時候,都應該做的事,包括前文中提到的盈盈也是一樣,她既然選擇瞭將錯就錯,就應該勇敢地走下去

結合康妮的經歷,我們不難發現在面對無常的人生時,想要讓自己不停留在悲觀的狀態中,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自救。

給自己制定原則,學會隨遇而安。

前面提到的康妮,領悟到瞭一個重要的道理:我們必須習慣接受那些躲不開的事實,即便這並不容易。

這同樣也是德國哲學傢叔本華的觀點:“你邁開人生腳步前最重要的一課,是學會直面那些不可避免的事物。

卡耐基對此的解釋是:“決定我們命運的,不是我們周圍的環境,而是我們對周圍環境的看法。隻要勇於面對生活,所有的災難和悲劇都無法擊垮我們,再糟糕的事情也終會過去的。我們或許認為自己很弱小,事實上,心靈的力量遠遠超越我們的想象,隻要加以正確運用,它就能指導我們戰勝所有的困難。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白這些道理,並且要學以致用,在遭遇磨難的時候,給自己制定原則,學會坦然接受事實,坦然面對當下,隨遇而安,然後隨緣。

找知心朋友傾訴,從外界汲取能量。

如果在挫折面前無法平靜自己的內心,無法理性制定原則要求自己,做不到跟自己對話,此時要做的是找知心朋友傾訴,從外界汲取能量。

這裡所說的“知心朋友和外界”,並非特指身邊人,還包括那些經典的巨著,以及那些偉大的作傢,哲學傢,心理學傢,他們的遭遇,他們講過的案例,以及他們說過的話,都可以像康妮侄子的那封信一樣給我們帶來力量,激發我們的意志力

當然,如果身邊有可供傾訴的可靠之人,向他們傾訴,尋求他們的幫助,就再好不過瞭。如果沒有這樣的人,可以去找心理醫生。如果沒錢去看心理醫生,可以找我以及類似從事我這個職業的人,都會認真傾聽你的煩惱,幫你答疑解惑。

這樣做並不是要靠別人把你拉出深淵,不是要靠別人替你承受痛苦,而是,當你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時,這種行為就是在為擺脫煩惱找出路。在你從別人那裡汲取瞭能量之後,轉化為自己可以使用的力量,你就能靠自己戰勝挫折

David: